首页>参考读物>经济学>其他

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
作者 : (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
译者 : 吴礼敬 译
出版日期 : 2015-01-19
ISBN : 978-7-111-48929-0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0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Origins of Virtue
原出版社: Penguin Books Ltd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对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互助与信任所作的细致研究。如果真如达尔文所说,进化实行的是严格的适者生存原则,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相互协作,形成复杂的有机社会?本书对人类信任与美德进行了饶有趣味的研究,并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个体私欲与互助并非绝不相容。实际上,人类的合作本能或许就是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行为的一部分进化发展来的。互助协作能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从中受益。《美德的起源》一书对来自遗传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心编排,重新审视了指导人类行动的诸多假设,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赡养父母?为什么要照顾兄弟姐妹?为什么要将生意伙伴的利益也考虑在内?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计算机程序、微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理论对研究人类个体间关系所提供的独特研究视角。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社会之所以能够运作,并不是人类有意使然,而是因为它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人类秉性。确切地说,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图书特色

封面:
《洛杉矶时报》评之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纽约时报》评之为杰出读物。

前:
本书是对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互助与信任所做的细致研究。如果真如达尔文所说,进化实行的是严格的适者生存原则,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相互协作,形成复杂的有机社会?本书对人类信任与美德进行了饶有趣味的研究,并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个体私欲与互助并非绝不相容。实际上,人类的合作本能或许就是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行为的一部分进化来的。互助协作能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从中受益。正如作者所说:“社会之所以能够运作,并不是人类有意使然,而是因为它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人类秉性。确切地说,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封底:
赞 誉

有些科学家属于有学问的才子,比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比如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马特·里德利无疑也是这一类人。他们的书既妙语解颐,又让人眼界大开……我完完全全被这本书给迷住了。
——露丝·伦德尔(Ruth Rendell)
《每日电讯》年度好书榜

写得太棒了……生物间相互依存的道理,达尔文在书中隐而未发,马特·里德利在书中详加记录。他干得太漂亮了!
——弗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
《自然》(Nature)

海豚、蜜蜂、蚂蚁、猿猴,甚至吸血蝙蝠都被相继征调过来,一同借调的还有霍布斯、卢梭、斯密、李嘉图和达尔文,结果就诞生了这样一本沁人心脾但又绝对无关政治的好书。
——哈米什·麦克雷(Hamish McRae)
《独立报》(Independent)

马特·里德利属于科学家中最聪明的那一类人,他告诉我们这些即使不是科学家也应该知道的知识,同时对我们自以为知道的知识加以正本清源。阅读他的书一会儿催人振奋,一会儿使人欢欣,一会儿启人心智,一会儿又让人恼火。
——玛吉·吉格(Maggie Gee)
《每日电讯》

这是迄今为止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对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详加探究,令人心醉神迷同时心服口服。
——米兰达·西摩(Miranda Seymour)
《星期日泰晤士报》

后:
作者简介:
马特·里德利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 and 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心皇后》(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最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也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机构的主席,现居卢森堡,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延伸阅读: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专家评论

有些科学家属于有学问的才子,比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比如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马特·里德利无疑也是这一类人。他们的书既妙语解颐,又让人眼界大开……我完完全全被这本书给迷住了。
——鲁思·伦德尔(Ruth Rendell),《每日电讯》年度好书榜
写得太棒了!……生物间相互依存的道理,达尔文在书中隐而未发,马特·里德利在书中详加记录。他干得太漂亮了!
——弗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自然》(Nature)
海豚、蜜蜂、蚂蚁、猿猴,甚至吸血蝙蝠都被相继征调过来,一同征调的还有霍布斯、卢梭、亚当·斯密、李嘉图和达尔文,结果就诞生了这样一本沁人心脾但又绝对无关政治的好书。
——哈米士·麦克雷(Hamish McRae),《独立报》(Independent)
马特·里德利属于科学家里最聪明的那一类人,他告诉我们这些即使不是科学家也应该知道的知识,同时对我们自以为知道的知识加以正本清源。阅读他的书一会儿催人振奋,一会儿使人欢欣,一会儿启人心智,一会儿又让人恼火。
——麦基·格(Maggie Gee),《每日电讯》
这是迄今为止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对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详加探究,令人心醉神迷,同时又心服口服。
——米兰达·司默尔(Miranda Seymour),《星期日泰晤士报》

上架指导

社科

封底文字

赞誉:

“有些科学家属于有学问的才子,比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比如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无疑也是这一类人。他们的书既妙语解颐,又让人眼界大开……我完完全全被这本书给迷住了。”
——鲁思?伦德尔(Ruth Rendell),刊于《每日电讯》年度好书榜(Books of the Year)

“写得太棒了!……生物间相互依存的道理,达尔文在书中隐而未发,马特?里德利在书中详加记录。他干得太漂亮了!”
——弗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刊于《自然》(Nature)

“海豚、蜜蜂、蚂蚁、猿猴、甚至吸血蝙蝠都被相继征调过来,一同借调的还有霍布斯、卢梭、斯密、理查多和达尔文,结果就诞生了这样一本沁人心脾但又绝对无关政治的好书。”
——哈米士?麦克雷(Hamish McRae),刊于《独立报》(Independent)

“马特?里德利属于科学家里最聪明的那一类人,他告诉我们这些即使不是科学家也应该知道的知识,同时对我们自以为知道的知识加以正本清源。阅读他的书一会儿催人振奋,一会儿使人欢欣,一会儿启人心智,一会儿又让人恼火。”
——麦基?格(Maggie Gee),刊于《每日电讯》

“这是迄今为止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对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详加探究,令人心醉神迷同时又心服口服。”
——米兰达?司默尔(Miranda Seymour),刊于《星期日泰晤士报》

图书序言

一个俄国无政府主义者越狱的故事
一想到这个老人的悲惨境遇,我就痛苦不已;现在我的施舍,能为他提供一点救济,也让我的心理获得些许安慰。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解释他为什么给一个乞丐施舍六便士
犯人有点进退两难。沿着熟悉的小径慢慢踱步时,他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俯瞰监狱大院的那所房子有扇窗户敞开着,声音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弹奏的正是康提斯基(Kontski)的玛祖卡舞曲那激昂的旋律。这是暗号!但他这时所处的位置离监狱大门距离最远。他的越狱计划必须一举成功,否则再难实施,因为全靠打监狱守卫一个措手不及。
每天这个时候,监狱的大门都会打开,让木柴运进来。他必须得脱掉厚重的晨衣,在守卫来不及抓住他之前,转身奋力朝敞开的大门方向跑去。一旦跑出大门,他的朋友会驾一辆马车带他穿过圣彼得堡的条条大街,迅速将他转移走。这个越狱计划经过周密策划,然后用密码编成一条信息,藏在手表里,由一位探监的妇人传递给这个犯人。他的朋友沿着大街一路布点,足有两英里路长,每个人向下一岗哨传递不同信号,告诉街上一路通畅。小提琴发出的信号表示街上现在没人,马车已经就位,靠马车附近医院大门口的守卫此刻也腾不出空来。他们早已查出这个门卫爱好显微镜,此刻派人和他讨论显微镜下的寄生虫看起来是个什么样子,迷惑得他脱不开身。总之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只要稍有差池,他就再无第二次机会。他很可能会从圣彼得堡军事医疗监狱被送回彼得保罗城堡,那里黑暗潮湿,阴郁得让人浑身乏力,他已在那儿度过了两年孤独冷清的日子,深受坏血病的折磨。所以他必须要小心选择时机。玛祖卡舞曲会不会一直持续,直到他抵达这条小径离大门最近的位置?他应该什么时候跑呢?
他迈着颤抖的脚步沿着小径往回走,慢慢踱向监狱大门的位置。终于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他回头看看跟着自己的守卫:那人站在他身后五步远的位置。小提琴的声音还在飘扬(声音很好听,他想)。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他快速甩掉笨重的长袍,马上提速奔跑起来,这两个动作他已练习了不下一千遍。守卫立刻在后面追赶,一边将步枪不断前刺,想要用前面的刺刀将他撂倒。但是绝望让犯人生出无穷气力,一直将守卫甩开几步远的距离,他毫发无损地跑到了大门口。穿过大门,看到坐在马车里的人头上戴着一顶军帽,他犹豫了片刻,心想一定是被人出卖了。但随后他即注意到那丛浅棕色的络腮胡,帽子下面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朋友,沙皇的私人医生,同时也是个地下革命者;他赶紧跳上车,马车加速奔向城里。他的朋友把附近所有的马车都租了,追兵因此被阻挡下来。马车驶到一家理发店门口停下来,犯人的胡须被修理得干干净净,到了傍晚时分,犯人已被安顿在圣彼得堡市最高档的一家饭店里,便衣警察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要上这里来查探一番。
互相帮助
直到很久以后,犯人才想起,他之所以得以重获自由,全拜其他人的勇气所赐:那个给他戴手表的探监女人,弹奏小提琴的女人,驾驶马车的朋友,坐在马车里的医生,保持马车一路畅通让他得以顺利逃命的各路同伙。正是这样的团队合作才让他从监狱逃出,这段回忆在他脑海里引出一整套有关人类进化的理论。
今天,如果人们还记得彼得·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王子,他主要以无政府主义者的形象出现。但是,1876年他从沙皇的监狱成功脱逃,在他那漫长、充满争议而又广为人知的一生中,这绝对算是最扑朔迷离而又最引人注目的时刻。从很小的时候起,这位王子就以才能出众著称。他的父亲是位著名的贵族将军,8岁时在一场舞会上,他穿着波斯人的服装扮成一名侍从官,因而受到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注意,随后沙皇吩咐他加入帕泽军团(Corps of Pages),这是俄国最精良的军事学院。他在军团里脱颖而出,很快被选为近卫军的中士,担任沙皇的贴身侍从(此时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星光耀眼的军事或外交生涯展现在他的眼前。
但是克鲁泡特金这个绝顶聪明的人却深受法国家庭教师的自由思想的熏陶,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加入一个名声不好且不受欢迎的西伯利亚军团,花了几年时间探查西伯利亚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开创了穿越那片地区里崇山峻岭和河流峡谷的几条全新路线,并且发展了他那关于地质学和亚洲大陆史方面的超前思想。返回圣彼得堡之后,他成了知名的地理学家,并且由于他反感所见到的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他变成一名地下革命者。访问过瑞士之后,他迷上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家迈克尔·巴枯宁(Michael Bakunin)的思想,回国后,他加入俄国首都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地下阵营,开始积极煽动革命。有时候他参加完冬宫的宴会后,就径直走出去参加各种集会,在那里他以工农大众为掩护,热情煽动人们。他化名鲍罗丁(Borodin)出版了好几本煽动性的小册子,并因激情煽动的演说而远近知名。
等警察最终逮捕了鲍罗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克鲁泡特金王子,沙皇和整个宫廷都为之大惊失色,进而怒火中烧。而两年以后,他又这样大肆招摇地成功越狱,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流亡国外,更让他们怒不可遏。他相继生活在英国、瑞士、法国,最终,没有任何地方愿意再收留他,他又回到了英国。在那里,他逐渐从一味鼓吹革命转向更为审慎的哲学写作,为他的无政府主义事业发表演讲。
1888年,克鲁泡特金住在伦敦郊区的哈罗,他头发谢顶,胡须飘飘,戴一副眼镜,大腹便便,待人亲切随和,此时的他过着穷困潦倒的自由撰稿人生活,却还在耐心期盼着祖国爆发革命。那一年,在读到赫胥黎的一篇文章后,他不赞成其中的观点,感觉如芒刺在背。这位无政府主义者开始伏案疾书,撰写一本泽被后世,并奠定他一生名山事业的著作《互助:进化论中的一个因素》(Mutual Aid: A Factor in Evolution)。这是一本颇有预见性的著作,虽然其中也不乏瑕疵。
赫胥黎认为自然界是个竞技场,自私自利的生物相互之间展开残酷斗争。他的这种观点颇有渊源,在他之前尚有马尔萨斯、霍布斯、马基雅维利、圣奥古斯丁,一直到希腊的诡辩派哲学家,这些人认为人性本是自私自利并且各自为营,只有经过文化的教化后才得以驯服。而克鲁泡特金则求助于另一个不同的传统,这个传统可追溯到戈德温、卢梭、贝拉基和柏拉图那里,他们认为人性本善,是受了社会的玷污才发生了改变。
克鲁泡特金说,赫胥黎将重点放在“生存竞争”上,根本就和他在自然界观察到的现象格格不入,遑论人类世界了。生命并不是一场血淋淋的“自由斗争”,也不是一场(用赫胥黎复述霍布斯的话来说)“每个人对所有人的战斗”,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实际上,自然界中最成功的动物似乎都是最善于合作的动物。如果进化通过个体间的相互竞争来起作用,那么它同样也通过让个体寻求互惠互利来起作用。1
克鲁泡特金认为自私不是动物性的残留而是道德文明教化的遗产。他将合作看成古老的动物性的传统,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天生具备这一品质。“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一个间接的测试,问问大自然‘谁最适合生存?是那些相互争斗不休的种族,还是那些相互支持的种族?’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养成互助习性的动物无疑最适合生存。”他无法接受生命是自私生物之间的一场残酷斗争的思想。难道他得以成功越狱,不是十几个忠心耿耿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赫胥黎的生存竞争理论中有哪一点能解释这种为别人两肋插刀的行为?他认为鹦鹉之所以比其他鸟类高明,是因为它们更善于交际,所以也更聪明。在人类当中,无论是在原始部落里还是在文明市民中,合作精神都一样得到宣扬。克鲁泡特金进一步说,从乡村的一块公共草地到中世纪的同业公会,人们越是相互协助,集体就越能兴旺发达。
看到一个俄国农庄的人在割草——男人挥舞着大镰刀,相互比赛谁割得更快,女人则将割好的草翻过来,扔到草垛上,真是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景象;它显示出人类的工作可能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克鲁泡特金的理论并不像达尔文的理论那样是一套机械的进化理论。他无法解释互助行为怎样获得其立足点,而只是强调了善于交际的种族和集体在与交际能力不强的种族和集体竞争时会淘汰后者,获得生存。这只不过是将物种竞争和自然选择向前推动了一步,强调集体而非个人而已。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在一百年以后却不断通过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而产生回响。如果生命就是一场生存竞争,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合作呢?尤其是,为什么人类这样渴望合作?人类本性上到底是反社会还是亲社会的动物?这就是本书所要探究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各种根源。我将会向大家说明,克鲁泡特金只说对了一半,这些根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深厚。社会得以运作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创造了它,而是因为它是我们进化倾向中一个古老的产物。它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2。
原初的美德
这是一本有关人类本性的书,尤其关注的是人类这种动物令人惊奇的社会属性。我们住在城镇里,在团队中工作,我们的生活由蛛网般的各种联系构成,它们将我们和亲人、同事、伙伴、朋友、上级和下属联系在一起。包括厌恶人类者在内,我们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即使从现实层面来看,我们距离人类确实能完全自给自足(即无需与同类交换其他技能也可存活)可能也有上百万年了。比起任何其他类人猿或猴子,我们都更加依靠自己的同类。我们更像是蚂蚁或白蚁那样成为所属社群的奴隶。我们几乎专门将美德定义为亲社会的行为,而将邪恶定义为反社会的行为。克鲁泡特金强调相互帮助在人类这一种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点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因此而认为这种互助也适用于其他种类,就完全错了,他将动物人性化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之一,就是我们集合了高于社会层面的各种本能,这也是我们在生态学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但对多数人来说本能只属于动物,不属于人类。社会科学的传统看法就是人类的本性只是个人背景和经历留下的印记,但是我们的文化并不是任意习性的随机拼凑,而是人类本能的既定表达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主题会出现在所有文化当中——譬如家庭、礼节、交易、爱情、等级、友谊、嫉妒、集体忠诚度和迷信,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存在语言和习俗这些表面上的差异,各种外国文化在其深层动机、情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还是立刻就能被人理解。在人类这一物种中,本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因程序,而是需要加以学习的倾向。认为人类具有本能,这和相信人类是其所受教养的产物一样都属于决定论。
有个古老的问题:社会是怎么形成的?本书可以宣布,这个问题的答案突然间变得唾手可得,这得归功于生物进化论。社会并不是由理性的人类创造的,它是随着我们的本性一起进化的结果。和我们的身体是基因的产物一样,社会也是我们的基因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看看自己的大脑内部,看看大脑中创造和利用社会联系纽带的那些本能。同时我们还要看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看看本来属于进化中竞争的事,有时候怎么会让位于合作的本能。这本书涉及三个层面,它和几十亿年间我们的基因如何聚合成合作团队有关,和几百万年间我们的先辈如何聚合成合作的社会有关,和上千年间关于社会及其起源的各种思想的聚合有关。
这样雄心万丈的任务几乎难以完成,上述所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都不敢说自己拥有最终的发言权,我甚至不能确信我在本书中讨论的很多思想到底正确与否。但是如果其中的一些思想最后被证明引领着正确的方向,我就会感到很满足。我的目的是要让你相信,一定要设法走出自身的局限,回顾一下我们这个有着各种缺憾的物种。自然学家都知道,每种哺乳动物都可以根据其行为差异轻而易举地加以辨别,恰如根据外表辨别它们一样容易,我相信人类也一样。我们也有一些怪异的、人类独有的行为方式,将我们和猩猩、宽吻海豚区分开来——简单说来,我们有着进化而来的本性。我这样一说,听起来好像显而易见,但是我们真的很少会这样说。我们老是把自己拿来和自己的同类比,这种狭窄的视角委实令人沮丧。所以,假如说有个火星上的出版商要你写一本讨论地球上的生命的书,你会为每种哺乳动物各写一章(这本书肯定会成为大部头),不仅描写它们的体型,同时也会描写它们的行为习性。你已经写到猿这类动物,现在你的任务是要描写一下类人猿。对这种看起来很好玩的大型猿类,你怎样去概括它们的行为特征?最先出现在你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就是“群居动物”:它生活在较大的群体当中,并且个体成员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作者简介

(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吴礼敬 译: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赞誉
作者简介
致谢
序言
第1章 基因的社会 // 1
俄罗斯套娃式的合作 // 6
自私的基因 // 8
自私的胚胎 // 10
蜂巢里的叛变 // 14
肝脏的反叛 // 17
寄生虫的世界 // 20
更大的利益 // 22
第2章 劳动分工 // 25
集体主义精神 // 28
大头针制造商的比喻 // 29
技术的石器时代 // 35
第3章 囚徒的困境 // 39
鹰与鸽 // 45
蝙蝠兄弟 // 48
第4章 分辨老鹰和鸽子 // 53
捕猎蛇鲨 // 55
“以牙还牙”的致命弱点 // 57
巴甫洛夫上场 // 61
敢于叫板的鱼 // 64
第一批说教者 // 65
鱼可不可信任 // 67
第5章 义务和宴会 // 69
黑猩猩用食物换取性交 // 72
劳动的性别分工 // 73
奉行平等主义的猿 // 78
分摊风险 // 81
第6章 公共产品和个人礼物 // 85
得到容忍的偷窃行为 // 89
社会市场 // 95
礼物作为武器 // 98
与别人攀比摆阔 // 100
第7章 道德情操论 // 105
复仇是不理性的行为 // 110
履行诺言 // 112
公平很重要 // 114
道德感 // 120
让其他人做利他主义者 // 122
道德情操论 // 124
第8章 部落主义的灵长类动物 // 127
有态度的猴子 // 131
海豚不为人知的一面 // 137
部落时代 // 141
蓝绿过敏反应 // 143
第9章 战争的根源 // 147
自私的群体 // 149
入乡随俗 // 152
100万人不可能都错了,这么多人能错吗 // 157
爱你的邻居,但是恨其他所有人 // 160
选择你的伙伴 // 163
第10章 从贸易中得到的收获 // 169
贸易战争 // 171
商业法律 // 174
金与银 // 176
只要比较一下 // 179
第11章 作为宗教的生态学 // 183
宣扬和实践 // 186
石器时代的大灭绝 // 188
羊圈里的狼 // 191
美德的召唤 // 194
第12章 财产的威力 // 197
公地所有者的权利 // 199
提防那些鼓吹国有化的人 // 202
利维坦的悲剧 // 204
实验室里的高贵野蛮人 // 207
如果它能移动,那就充分利用它 // 209
囤积的禁忌 // 211
第13章 信任 // 215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 218
高贵的野蛮人 // 220
重建的天堂 // 222
谁偷走了集体 // 224
引文来源及注释 // 23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井然哲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肖维荣 宋华振 编著
作者: 郑灵辉 阮聿泓 编著
作者: 陈灿 曹磊 郭勤贵 黄璜 卢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