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艺术与心理学:我们如何欣赏艺术,艺术如何影响我们
作者 : [美]埃伦·温纳(Ellen Winner) 著
译者 : 王培 译
出版日期 : 2021-11-05
ISBN : 978-7-111-69320-8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11
开本 : 16
原书名 : How Art Works: A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原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这本书探讨了关于艺术的长久以来的谜题,并使用社会科学方法(访谈、实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来阐明这些问题。经过检验的研究揭示了普通人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以及为什么他们会以这种方式思考。这些问题包括:
到底什么是艺术?
我们从艺术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了吗?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刻意回避负面情感时,为什么还要从艺术中寻找悲伤和恐惧呢?
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艺术? 审美判断有什么客观的标准吗?
为什么我们会贬低赝品的价值,即使我们——甚至是专家们——无法将它们与真品区分开?
小说能增强我们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吗?
学习演奏音乐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吗?
现代艺术是我孩子能做的吗?
艺术天赋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本书用心理学研究的视角解读了人们关于艺术的种种困惑,是艺术爱好者的必读书。

图书特色

搭起连通艺术与科学的桥梁,解答你关于艺术的种种疑惑

上架指导

心理学

封底文字

翔实丰富的艺术心智实验研究,深入浅出、择其要义的行文风格,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有机融合,使得本书既可以作为艺术学和心理学专业学习书目,也不失为一本有趣易读的艺术心理普及读物。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埃伦?温纳的《艺术与心理学》是近年一部不可多得、富有洞见和前沿性的探索艺术观察基本原理的佳作。她对古德曼艺术理论的发展尤其重要。
——朱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寻认识艺术的奥秘,但是直到基于实验的现代心理学兴起,人们对于艺术的言说常常只能停留在意会的层面。心理学家让对于艺术的理论探索得到了迄今为止人类语言所能够达到的最为深刻的解释。
——祝帅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这是一本讲述心理学家对艺术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研究的作品。它可以让人更心平气和地对待关于艺术的争论。当我们的视角转变为“人们认为什么是艺术”,而不是讨论“什么是艺术”时,我们对世界会产生许多新的理解。
——沈奇岚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

为什么这是艺术?为什么那不是艺术?一个四岁孩子的画真的可以混同于一个抽象主义大师的作品而难以区分吗?……很多看起来很大的问题,都在这本由心理学家撰写的书中,显现了不同于艺术史家的答疑路径。非常有吸引力的阅读体验。
 ——曾焱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人类并不是天生的工程师,却是天生的艺术家,可以说,艺术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最具个人特质的劳动产物,是个人才华彰显的极致。至于艺术是如何与我们的精神世界纠葛缠绕的,这便是本书要展开论述的故事了。
——河森堡 科普作家,博物馆讲解员

作为一名电影音乐制作人,我的任务常常是利用一些音乐的“技术手段”来调动观众的情绪,用音乐来讲述一段故事。这些音乐技术手段到底与我们的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关系?相信这本书能带给你一些“科学”的答案。
——于飞 影视音乐制作人,代表作:《八佰》《金刚川》《动物世界》


当我们体验艺术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温纳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将明白为什么对艺术审美体验的分析,已经不仅仅是哲学家的工作,而且是值得心理学家甚至神经科学家探索的下一个领域。
——神经现实

作者简介

[美]埃伦·温纳(Ellen Winner) 著:埃伦·温纳(Ellen Winner)
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计划”高级研究员。她领导着艺术与心智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研究典型的、有天赋的儿童和成人在艺术方面的认知能力。2000年,她获得鲁道夫·阿恩海姆奖(Rudolf Arnheim Award),以表彰她在心理学和艺术领域的杰出研究。她的研究基于艺术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的观点,并假设艺术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核心方面,在对艺术的理解中必须纳入我们对发展、认知和教育的理解。她的丈夫是多元智力理论提出者、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推荐序

源流远至史前时期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斯通亨奇巨石阵,艺术行为和人类一样古老。直到当下社会,人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试图理解在智人时期就存在的“艺术”,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们仍在坚持不懈地试图回答“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这被认为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统一和确切的答案。
对人们一直在争论的艺术真相这一问题,本书给出了从事艺术与心智研究的心理学家所进行的思考和解读。艺术不是一种与体验有关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体验。心理学家最关心的是“人们认为艺术是什么”,而不是“艺术是什么”;他们试图去了解“人们是否相信审美判断有客观的基础”,而不是“审美判断是否客观”。心理学家想要揭示的是,艺术如何作用于人,人如何体验艺术,正如本书副书名所提出的两个核心主题:我们如何欣赏艺术?艺术如何影响我们?
艺术能否被定义?音乐和绘画作品是否表达情感?音乐和视觉艺术如何激发情感?艺术(如悲剧、悲伤曲调)的消极情感为什么让人享受?审美评价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完美赝品是否也是艺术?孩子与艺术家画作的根本差异在哪里?学习艺术能否让人变得更聪明?艺术有疗愈作用吗?艺术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对于这些问题,你是不是相当熟悉?当人们在谈论艺术时,通常会谈及上述话题,这些话题是人们在思考、认识和理解艺术时绕不开的。但仔细想来,答案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本书以艺术的情感、艺术的评价、艺术的功用以及艺术的创作等艺术相关领域的观察性研究和实验为基础,结合研究艺术的心理学家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结果,尝试对上述艺术普遍问题给出一些艺术与心智研究领域的答案。阅读这本书,你能够了解对这些问题的艺术心理学解答。
心理学家将艺术的哲学问题作为出发点,但采用了与哲学家不同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哲学家通过推理和内省,心理学家则通过经验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艺术创造感兴趣,“实验美学”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心理学家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学,通过从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的实证,力图揭示艺术经验和美学问题的本质。具体而言,心理学家会采用访谈、实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挖掘艺术的真相,回答关于如何理性思考艺术的真相。本书介绍了大量关于艺术问题的实验美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问题的答案提供支持证据,同时让人们能够窥见艺术问题的心理学面目,了解心理学家如何围绕问题,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设计、环环相扣的系列研究来提供心理学视角的解答。
本书的写作在尽其阐述的同时兼具几分趣味。作者在艺术哲学、艺术美学和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展开讨论,特别是对略显复杂的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介绍,能够择其要点,且不因简化而失其要义,对没有相应专业背景的读者不会形成阅读困扰。每一章有核心主题,各小节保持一定独立性。因此本书既可以作为艺术学和心理学专业学习的参考书目,也不失为一本有趣的艺术心理普及读物。
正如本书所提出的观点:“艺术不是一个具有充分必要特征的概念,也不是一种自然类别的概念,这使得艺术的内涵有了持续变化的可能……艺术是一种定义更加松散的概念,通过列出艺术品具有的各种可能特征的清单,我们可以对其做出松散的定义,而且这一清单必须保持开放。”我们对艺术真相和艺术问题的讨论应该持开放态度,处于起步阶段的艺术和心智的心理学研究,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建构、更新、丰富和完善。
我期望,每位爱美、爱艺术的读者都从本书获得一些难以在其他书籍中了解到的真知灼见,在心灵中架起连通艺术和科学的桥梁;期望读完本书后,你能更懂艺术,更有意识地欣赏艺术,也更能反思自己欣赏艺术的心理过程。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2021年10月26日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
第一部分 导论
002 第1章 艺术:永恒的问题
005 第2章 从“什么是艺术”到“人们认为什么是艺术”
第二部分 艺术与情感
037 第3章 大音无言:聆听音乐中的情感
051 第4章 音乐产生的感受:音乐听众的情感
071 第5章 色彩和形式:视觉艺术的情感内涵
091 第6章 艺术博物馆中的情感: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哭泣的冲动
105 第7章 痛苦的魅力:对艺术中消极情感的悖论式享受
第三部分 艺术与评价
124 第8章 因为美,还是因为熟悉
152 第9章 没有汗水,哪来精品:努力偏差
166 第10章 一模一样:完美复制就不是艺术吗
185 第11章 “可是我的孩子也能画出那种画!”
第四部分 艺术的功用
205 第12章 灵丹妙药:艺术会让我们更聪明吗
231 第13章 他人的生活:虚构和共情
260 第14章 艺术创作能增进幸福感吗
第五部分 艺术创作
271 第15章 成为艺术家需要哪些条件
第六部分 结语
289 第16章 艺术的真相
300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一  注释和参考文献为在线资源,请访问华章网站www.hzbook.com下载。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德博拉 C.贝德尔(Deborah C. Beidel) 辛西娅 M.布利克(Cynthia M. Bulik)梅琳达 A.斯坦利(Melinda A. Stanley) 著
作者: (美) 巴里 H. 坎特维茨(Barry H. Kantowitz) 密歇根大学 亨利 L. 罗迪格(Henry L. Roediger, III)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戴维 G. 埃尔姆斯(David G. Elmes)华盛顿与李大学 著 郭秀艳 导读
作者: (加)P.弗雷泽·约翰逊(P.Fraser Johnson) (美) 安娜·E.弗林(Anna E.Flynn) 著
作者: (美)韦恩·韦登(Wayne Weiten)著 (美) 韦恩&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哈利·米尔斯(Harry M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