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码/设计

精彩绝伦的Android UI设计:响应式用户界面与设计模式
作者 : Juhani Lehtimaki 著
译者 : 王东明 译
丛书名 : 华章程序员书库
出版日期 : 2013-10-17
ISBN : 978-7-111-43589-1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7
开本 : 16
原书名 : Smashing Android UI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UK)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如果为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应用程序,你知道刚才创建的应用程序是不够的。应用程序必须是直观的、布局良好的,并易于使用。本书旨在教会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从基本组件开始,这一本实践性非常强的彩书告诉你如何创建可扩展的布局,利用自适应布局和片段,遵循Android设计的最佳实践,采用Android UI设计模式设计时尚、直观的用户界面。优秀的Smashing 杂志书系列中一本最新的指南,本书将通过专家技巧和新颖的思路带你超越基本概念。学习智能解决方案,将有助于你避免陷阱,同时构建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扩展到多种可能的Android设备和浏览器组合。

图书特色

为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构建用户乐于使用的杀手级应用,不同的UI设计会有天壤之别:拙劣的应用无人问津,优秀的应用声名远扬。本书由对针对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权威杂志《Smashing Magazine》(世界上最流行的Web设计在线杂志之一)的专家倾力打造,讲述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集成到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工具,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创建精彩绝伦的Android应用。
一款优秀的应用不仅是各种功能和特性的集合体,它还包括完整的用户体验。本书揭示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创建精彩绝伦的Android应用。 本书立足基础知识,不管你是设计经验欠缺的开发人员,还是缺乏Android应用开发经验的设计人员,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
尽快熟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和实践
使用Android UI设计模式创造流行且直观的用户界面
避免常见的设计问题和陷阱
构建从来不会产生对话框的敏捷、响应式应用
开发在任何Android设备上都可缩放的应用
创建可缩放的布局
使用合适的布局和片段
遵循Android设计的最佳实践


作者简介
Juhani Lehtim?ki  资深Android开发工程师和设计师,拥有10余年Java开发经验,专注于Android应用的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负责维护一个关于Android UI设计模式的博客,同时撰写一个关于Android UI设计模式的专栏(http://www.androiduipatterns.com)。现任Snapp TV公司Android部门和Google TV部门的负责人。

图书前言

欢迎阅读本书。
  本书将会帮助你朝着提升自己Android知识的方向迈进。本书并非通篇旨在讲述Android开发,而是基于你现有的知识,帮助你了解如何让应用的用户体验更好。
  对于那些也许并不熟悉用户界面设计的开发者来说,本书将会概述一些工具和技巧,你可以运用它们来确定用户想要什么样的界面并评估应用的易用性。
  对于设计者来说,阅读本书会让你从整体上对Android用户界面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你将会看到大部分可用的默认组件并了解开发者如何使用它们。本书帮助你将自己对Android平台的了解与开发者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与开发者进行团结协作,从而构建可缩放并且响应式的用户界面。
  不需要为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感到担心,相反,你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机会。本书阐述了如何应对设计和开发挑战,让你的应用不但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上,而且可以运行在平板电脑上。你将会学习到如何让应用适配屏幕大小各异的终端,充分利用屏幕的实际空间,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而不用操心设备的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阐述了Android平台为你提供了什么功能。我将会说明如何以及何时使用它自身提供的组件。Android平台及其文档极其庞大。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刚开始查找有用的信息时经常不知所措。本书旨在帮助你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需要注意什么。你会了解哪些组件曾经被其他人用来构建精彩应用并学会如何以及在什么场景中使用它们。
  从设计到实现,本书介绍了你需要做哪些工作来让应用适配数目巨大的终端。你将会逐渐了解响应式设计的含义以及为什么它在Android平台上作用巨大。
  本书还讨论了Android用户界面的设计模式和反模式。这些都是关于Android用户界面设计的注意事项。设计模式可以让你学习他人的长处并给予你设计和开发的思路。
第一部分
  本书第一部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和Android平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介绍。这部分对开发者和设计者都适用。开发者可能已熟悉Android平台,但是也许对如何在制作应用项目的早期就让用户参与进来的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在项目的早期就让用户参与进来可以帮助你明确想要创建一款什么样的应用,以及用户将会如何使用这款应用。把这一部分工作做好可以帮助你专注最重要的功能,从而防止所谓的“功能蔓延”的问题,这种问题将会导致你的应用逐渐变得臃肿不堪。
  部分设计者和开发者对于Android平台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的复杂性(比如,著名的碎片化问题)和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如果你刚好可以对号入座,那么这一部分也会为你展示Android平台光彩夺目的一面。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进一步介绍了Android平台,阐述了Android应用的架构以及模块之间如何通信。这部分也将展示可用的用户界面组件以及用法。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深入讲解了灵活的Android设计,以及如何让你的应用运行在所有的终端设备上,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
第四部分
  本书最后一部分通过用户界面设计模式和反模式,讨论了Android平台用户界面上该做和不该做的原则。
安装配套应用
  本书有一款配套应用,可以安装在Android设备上,在你阅读本书时,可以通过这款应用浏览书中的例子。这款应用囊括了本书所有的例子,通过体验这些示例程序,能让你更轻松地明白书中的概念并能够看到这些例子在实际中如何在自己的设备上运行。
  根据下面的链接或者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可以在Google Play商店中免费安装这款应用。
  配套应用中可用的示例程序在本书相关部分中都有一个二维码。要扫描这些二维码,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二维码扫描应用。Google Play商店中有多个免费应用。我使用的是Scan公司提供的名为Scan的应用,在下面的链接可以免费下载这个应用: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 id=me.scan.android.client。
  一旦在设备上安装了二维码扫描应用和配套应用,那么扫描本书中的二维码就能直接在你的设备上打开对应的示例应用,仅需要打开二维码扫描应用然后对准页面中的二维码。你也可以手动导航到对应的示例应用。
  这个二维码扫描应用允许你扫描本书中的二维码,它将会自动把你带到对应的示例
  资料来源:Scan公司
应用兼容性
  注意,并非全部示例程序都兼容所有Android版本。尽管有各种方法让应用兼容Android的老版本,但我还是打算仅使用Android的核心API,以此保持示例代码的整洁和跨版本的兼容性。如果你正在使用旧版本的Android设备,请注意,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界面告知你想要打开的这个示例应用不可用。
配套应用的源代码
  配套应用是完全开源的,你可以下载并在自己的电脑上浏览配套应用的所有代码。在github中可以找到配套应用的源代码,链接地址:https://github.com/JuhaniLehtimaeki/smashing_android_ui_example_app/。
致谢
  撰写本书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获了很多乐趣。如果没有女朋友默默支持,我无法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她明白我为什么不得不坐在屋子里敲击键盘,而不是和她共同享受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感谢她的理解!
  同时,感谢Snapp TV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让我自主安排工作事宜,允许我花费部分工作时间撰写本书。特别感谢Jasper Morgan鼓励我在这本书上花费足够的时间,从而避免我在创作过程中压力过大。
同样感谢Google+中优秀的Android社区。我喜欢阅读其中的文章和评论。很多问题的讨论内容都非常翔实,气氛友好,并且鼓励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非常感谢Google公司的Android开发人员,尤其是Nick Butcher,他提倡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还鼓励撰写Android方面的文章。
  感谢每一位阅读博客中的文章以及发表评论的读者,这是对我继续写下去莫大的鼓励,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谢你关注Android博主,他们帮助在线Android社区信息日益丰富多彩。
  如果没有Android社区中库的贡献者,那么构建Android应用将会非常困难。感谢每一位构建Android库并免费分发、开源给任何人使用的贡献者。他们正在做一项令人惊讶的工作,这项工作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简单。
  同时还要感谢Google公司,除了Android操作系统外,它还提供了诸多构建Android应用的工具。如果没有神奇的Google Drive(文档)的帮助,它让我集中精力撰写,而不用掌握文字处理软件,我将无法完成本书的撰写。感谢Herzoglich Bayerisches Brauhaus Tegernsee 给予我在深夜撰写本书的能量。
  最后一点也同样重要,感谢Wiley让我撰写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感谢Kezia Endsley、Craig Smith以及Sara Shlaer在撰写过程中指导与帮助我。非常感谢Sebastian Kaspari,他作为本书的技术编辑,确保了本书中所有的代码和示例都能正常工作并且浅显易懂。感谢Kevin Cannon在很多方面为我提供了设计人员的视角。

上架指导

计算机\程序设计

封底文字

为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构建用户乐于使用的杀手级应用,不同的UI设计会有天壤之别:拙劣的应用无人问津,优秀的应用声名远扬。本书由世界著名的针对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权威杂志《Smashing Magazine》(世界上最流行的Web设计在线杂志之一)的专家倾力打造,讲述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集成到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工具,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创建精彩绝伦的Android应用程。
一款优秀的应用不仅仅是各种功能和特性的集合体,它还包括完整的用户体验。本书揭示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以用户为中心,从而创建精彩绝伦的Android应用。 本书立足基础知识,不管你是设计经验欠缺的开发人员,还是一位缺乏Android应用开发经验的设计人员,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本书包含的部分内容如下:
 尽快熟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和实践
 使用Android UI设计模式创造流行而又直观的用户界面
  避免常见的设计问题和陷阱
 构建从来不会产生对话框的敏捷、响应式应用
 开发在任何Android设备上都可缩放的应用程序
 创建可缩放的布局
 使用合适的布局和片段
 遵循Android设计的最佳实践

作者简介

Juhani Lehtimaki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王东明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Android的技术类书籍,还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类书籍,而本书把与Android开发相关的技术与设计完美结合在一起,别具一格。因为绝大部分开发人员不熟悉设计,而多数设计人员又欠缺Android方面的开发知识,所以阅读本书,可以弥补各自的短板。
  本书比较适合希望学习设计知识的Android开发人员以及希望了解Android技术知识的设计人员。因为本书涉及的技术非常基础,包含的代码也相当简单,所以设计人员在看本书的时候丝毫不会感到任何阻碍。通过阅读本书,设计人员能够了解Android平台的一些技术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针对Android平台的应用设计,不用照搬其他智能手机平台的设计,从而制作出具备浓郁Android风格的界面和交互设计。对于开发人员,熟悉符合Android的设计原则可以减少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成本,知道这样设计的优点,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可以在代码层面上更好地实现应用程序,进而创建用户易于使用的优秀应用程序。不过,正是因为兼顾了设计人员,所以本书涉及的技术知识都很浅显易懂,这些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已经足够,但是对于开发人员还远远不够,所以我建议开发人员阅读完本书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关知识点对应的其他技术书籍补充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本书中的各类设计。
  本书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首先讲解用户界面设计的入门知识,然后概览Android平台,接着又介绍Android界面的主要特性和各类UI组件,最后讨论Android设计模式和反模式。这种组织方法由浅入深,易于理解,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个很好的阅读体验。
  为了行文流畅不夹杂过多的英文单词,译文中将绝大部分英语专业词汇翻译成中文,有一些没有统一译法的词汇大家看起来可能比较陌生,比如,将intent译为“意图”。所以在专业词汇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加注了对应的英文,方便大家对照。
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尤其要感谢仝鹏飞先生对部分译文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特别感谢谢晓芳编辑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对译者不明白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督促译者的翻译进度,此书才得以顺利出版。
  鉴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有一些翻译不准确甚至译错的地方,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同时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王东明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Android设计简介
第1章 用户界面设计和易用性入门 2
1.1 考虑技术与设计 2
1.2 理解心智模型 3
1.3 为用户设计 6
1.4 没有应用无所不精,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 9
1.5 你是专家,用户不是设计师 9
1.6 了解用户,为普通人设计 9
1.7 总结 11
第2章 不要马上开始编程 12
2.1 原型设计 12
2.2 设计工具 14
2.3 用户测试 17
2.4 总结 20
第3章 考虑为移动和触摸设备设计 21
3.1 为移动而设计 21
3.2 为触摸界面设计 26
3.3 总结 29
第4章 探索Android平台 30
4.1 Android平台的挑战 30
4.2 Android的版本 36
4.3 Android应用的发布 38
4.4 开源的意义是什么 40
4.5 总结 41
第二部分 Android平台的特性和UI组件
第5章 Android应用架构和在线指南 44
5.1 Android应用程序结构概览 44
5.2 Android项目结构概览 47
5.3 官方Android指南 48
5.4 总结 49
第6章 Android的意图系统 50
6.1 意图让应用程序相互协作 50
6.2 使用社交网络并分享 51
6.3 和浏览器一起工作 52
6.4 Android意图系统的工作原理 53
6.5 创建自定义行为 58
6.6 意图无处不在 58
6.7 意图与第三方API 58
6.8 总结 59
第7章 Android应用的导航结构 60
7.1 Android导航系统的组件:活动和意图 60
7.2 Android导航控件 61
7.3 总结 70
第8章 主界面应用小部件 71
8.1 主界面应用小部件的使用 71
8.2 更新应用小部件数据 73
8.3 应用小部件布局和功能 75
8.4 实现应用小部件 78
8.5 总结 80
第9章 通知及告知用户 81
9.1 Android通知方法 81
9.2 何时通知用户 83
9.3 何时不要通知用户 86
9.4 避免使用弹出框 86
9.5 从状态栏通知中获得更多信息 87
9.6 总结 91
第10章 物理按键、输入法和传感器的设计 92
10.1 触摸屏的设计 92
10.2 手机物理按键的设计 93
10.3 软键盘的设计 94
10.4 物理键盘设计 99
10.5 方向键和轨迹球设计 99
10.6 触控笔设计 100
10.7 声控设计 101
10.8 外接键盘、鼠标和触摸板的设计 101
10.9 智能附件的设计 102
10.10 传感器的设计 102
10.11 第二块屏幕的设计 102
10.12 总结 103
第11章 平台用户界面组件的设计 104
11.1 使用用户界面小部件 104
11.2 自定义用户界面小部件 111
11.3 调整排版 113
11.4 使用图标 117
11.5 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 121
11.6 总结 127
第三部分 可扩展的Android设计
第12章 管理Android资源 130
12.1 使用Android资源 130
12.2 屏幕密度设计 132
12.3 屏幕大小和形状的设计 135
12.4 语言和地区设置 137
12.5 设备控件的设计 137
12.6 平台版本的设计 138
12.7 设备模式的设计 138
12.8 总结 138
第13章 Android应用布局 139
13.1 Android布局策略 139
13.2 用XML文件和代码布局 140
13.3 布局的管理 141
13.4 定义布局的尺寸 149
13.5 滚动条 149
13.6 z轴的布局顺序 150
13.7 内边距和外边距 150
13.8 导入与合并布局文件 150
13.9 自定义布局 151
13.10 Android开发工具和用户界面生成器 151
13.11 调试布局 152
13.12 总结 153
第14章 可缩放的图形 154
14.1 九宫格图片 154
14.2 绘图XML 158
14.3 用代码绘制 163
14.4 总结 166
第15章 超越可缩放——响应式设计 167
15.1 Android设备不仅仅只是手机 167
15.2 了解响应式设计 169
15.3 制作响应式用户界面的常见方法 176
15.4 总结 178
第16章 实现响应式用户界面 179
16.1 片段简介 179
16.2 片段和活动结构 181
16.3 移植现存的应用 182
16.4 示例程序 183
16.5 总结 193
第四部分 Android UI设计模式
第17章 用户界面设计模式简介 196
17.1 用户界面设计模式 196
17.2 使用UI设计模式的好处 197
17.3 Android设计指南中的设计模式 198
17.4 本书介绍的用户界面设计模式 198
17.5 总结 199
第18章 用户操作设计模式 200
18.1 使用操作栏模式 200
18.2 使用快捷操作设计模式 206
18.3 使用操作抽屉设计模式 210
18.4 使用下拉刷新设计模式 212
18.5 使用滑动忽略的手势 215
18.6 总结 217
第19章 导航和布局设计模式 218
19.1 使用层叠图库 218
19.2 使用仪表盘 220
19.3 使用工作空间 223
19.4 使用分拆视图 226
19.5 根据上下文扩展的设计模式 228
19.6 使用侧边导航 230
19.7 总结 232
第20章 数据设计模式 233
20.1 使用动态列表 233
20.2 使用图片占位符设计模式 234
20.3 非强制登录模式 236
20.4 使用拖动重排手柄模式 238
20.5 总结 239
第21章 用户界面设计反模式 240
21.1 避免使用启动界面 240
21.2 避免使用引导界面 241
21.3 避免使用确认窗口 242
21.4 避免在界面上使用Back按钮 243
21.5 避免使用菜单按钮 244
21.6 避免隐藏状态栏 244
21.7 避免为快捷操作使用滑动覆盖层 245
21.8 避免使用非Android的设计 246
21.9 总结 247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华联科技
作者: Derek Franklin Brooks Pa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