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码/设计

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
作者 : 邹惠斌 马志娟 著
出版日期 : 2018-03-19
ISBN : 978-7-111-59355-3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2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由迅雷设计团队共同编写著作。通过一些项目成功的实战经验,我们在探索中总结和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化设计思路-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思考维度涵盖体验要素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本书详细解析了EDMS 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实战案例让读者更清楚这套体系如何应用,及如何提高产品体验和商业营收。此外,我们还用更多实战案例讲述如何做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创新设计、平衡商业和体验设计,让设计帮助业务提升,也让设计师提升自身价值,使设计思路更清晰,并且做到有依有据。
商业化设计方法论与实战案例的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属于真诚的“干货”型读物。书中会有完整、详细的讲解一个重量级产品大改版中商业化设计的全过程,如第一章中的《迅雷9的诞生》、《手机迅雷目标导向设计》等;也有关于产品型官网和公司品牌官网创意设计的总结,如《页游官网设计的细节与情怀》、《初见,为你留下——迅雷招聘官网创意设计》等,全部是迅雷设计团队多年经验的沉淀与结晶。此书适用于互联网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设计管理者、项目管理者、意向从事互联网行业设计的学生与爱好者,以及由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设计人员与管理者。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个问题在业界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有人认为用户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体验和尝试。两个观点并不矛盾,都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问题。然而仅仅满足了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产品成熟后,都会进行商业化,此时设计师需要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和责任。用户体验设计是完成产品目标的一个重要而非全部的途径,对于商业产品,设计目标需要考虑和涵盖业务的商业目标。
这些年来,迅雷在设计方面有过很多尝试、实践和创新,也踩过不少坑。比如之前我们做产品设计时没有清晰的设计目标和设计评估指标,我们只是基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凭借设计师的经验和技术,本着满足产品需求的方式去完成每一个设计。单纯围绕产品业务目标的设计往往是以伤害用户体验为代价的。再比如,对创新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记得设计迅雷文件邮时,为了快速推进项目上线,当时仅凭着设计师的感觉进行快速堆叠设计,缺少对用户的研究,也没思考清楚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缺乏设计创新,最终导致产品没有被用户认可。
我们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和构建了一套体验设计体系(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EDMS),我们称之为EDMS体系。这套设计体系让我们的设计工作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在迅雷的商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比如在手机迅雷5.0改版过程中通过应用这套设计体系,使设计更符合当时的产品定位,使核心功能更加凸显且易用,带来了用户的高速增长;同时优化了迅雷会员的付费场景、支付流程及支付逻辑,使会员数量翻倍提升从而实现了产品商业目标。迅雷会员官网的改版设计也是在EDMS体系的助力下协助产品运营人员提升了各项数据指标。
迅雷的这些经验和经历,不仅对迅雷有用,对其他企业同样有价值。为了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决定将这套体系总结梳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将本书命名为《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就是要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本书,我们不仅想把迅雷这几年在商业化设计中的理念、方法论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更想和大家进一步探讨设计在产品体验方面的用户价值、在业务方面的商业价值,甚至在行业生态链方面的价值。
本书读者对象
这不是一本纯讲设计的书,因为纯讲技术不是我们的初衷。本书的读者对象很广,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一线的设计师、前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对于那些刚刚入门的一线设计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理论基础相对匮乏的设计师,我们专门在本书中安排了第1章,这一章先行展开理论阐述和EDMS体系方法解读,后面则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基于迅雷实际项目,论述从0到1的产品设计过程,及从有到优的设计优化过程,从而帮助设计师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会在设计师之后的实践工作中起到指导设计的作用。
设计的上下游一般为产品经理和前端工程师,在二者固有的认知中,设计师往往只关注创意,很少考虑产品方向和技术实现。在本书中我们带大家走进设计师的日常工作,理解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比如在设计前期,设计师会做哪些设计准备来思考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业务目标及实现成本等。在读完本书后大家对设计师的工作会有更宏观的认识,这对以后与设计师协同工作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类: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设计团队的管理者
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作为企业和产品的掌舵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很多会忽视设计的价值。而设计早已从锦上添花的业务支撑转变为协助产品甚至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如苹果公司,从濒临破产到改变世界,让世人见到了设计的力量。本书通过介绍迅雷的实际项目经历向管理者展示了设计师如何从战略层面上推动产品的发展,进而促进用户量和商业价值的提升。相信对大家在公司项目运作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对于设计团队的管理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了解到迅雷的管理者是如何带领自己的设计团队来总结和沉淀设计方法体系,再运用到工作中,最终发挥作用和价值的。通过本书,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的管理者优化和完善自身的设计方法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价值。
本书核心内容
本书开门见山,第1章“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与实战案例”即是本书核心内容。EDMS是我们在商业化设计中通过实践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化设计思路。本书详细解析了EDMS 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实战案例让读者更清楚这套体系如何应用,以及如何提高产品体验和商业营收。设计效果可以和商业指标对接,从用户体验维度设定一系列的数据指标,通过数据指标来衡量和验证设计效果,让数据说话。EDMS设计思考维度涵盖体验要素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它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流程,也是对设计更全面的定位和体现设计价值的一种工作思维方式。此外,我们还总结了关于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创新设计的实战案例,让设计师在自身成长方面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在业务提升方面有可靠的依据。
本书特色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出发点的书籍市场上有很多,本书与其他书籍相比,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尊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以商业化设计为目标导向,并寻求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点。EDMS的方法理念,使设计师能更全面地参与到项目流程中来,站在战略的角度看问题,让设计为产品的商业价值赋能,后面也有独立的章节介绍“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之路”。
设计方法论与实战案例的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完整、详细地讲解了几个重量级产品大改版中商业化设计的全过程,如第1章中的迅雷9的诞生、手机迅雷目标导向设计等;也有关于产品型官网设计的总结,如页游官网设计的细节与情怀;还有公司品牌官网创意设计的总结,在“迅雷企业品牌演化:LOGOTYPE设计之美”和“有‘计’可循的产品品牌设计”两节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品牌的设计过程与方法,让品牌设计同样拨云见日。这些全部是迅雷设计团队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与沉淀。
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写这本书最初是受到了兰军(Blues)的启发,当时他组织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一起写了一本《产品前线》。我们聊到迅雷在这么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优秀设计案例,为何不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撰写了这本书。感谢马志娟和我一起用了1年多的时间完成本书的撰写工作,她也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
感谢为书籍贡献内容的设计团队成员孙诚、卢旭君、黄菲、黄俊凯、齐世凤、廖乐、罗永琴、杨长松、宁文静、陈礼健、屈健荣、郑莹、黄丽云、赵思维、谢晓聪、赵曦晗、刘炜毅、仪修萍。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成功出版。
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的老板陈磊(CEO)、吴疆(CPO)。
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公司领导和同事马晓芳、赵润、杨柳、王宗鹏、翁运洲。
感谢胡晓和IXDC团队。每年的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优秀的设计思维、设计战略、设计方法等。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和他的团队,他们一直给予我们专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书顺利出版。
感谢站酷网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提供帮助的良师益友:何人可、张凌浩、周志民、廖庆春、胡晓、兰军、朱君、纪晓亮、陈妍、王海银、汪洋、吴卓浩、凌飞、刘希、林嘉鹏、程峰、涂彦晖、粱璟彪、谭开拓、张仁寿、许阳阳、秦晴。
占用资源,私人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芊颖对我的照顾和支持。我儿子ELMO今年出生,感谢这一切的幸福。

邹惠斌 

上架指导

计算机/用户体验

封底文字

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能够内心清零,真实感受到第一次接触产品的用户的体验。这往往是设计者最难过的关口。创新的设计来源于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迅雷UED团队在践行中获得的经验与思考,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价值。
——陈磊,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

很高兴看到迅雷的设计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页面、界面、流程设计,而是从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商业化设计等多个角度挖掘设计的价值,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总结方法论,使其成为可以为更多从业者共享的知识体系,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相信迅雷UED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相信用户体验设计会越来越好。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迅雷UED团队经过多年的设计沉淀,在实践中总结出EDMS方法论并在不同项目中持续应用,特别是在整合产品与服务进行全触点的体验设计,并尽可能地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方面。其不断成长和蜕变的专业历程来源于一线实践的学术总结与反思。本书不仅给业界以示范,而且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所急需。感谢本书有价值的分享,值得推荐。
——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是所有产品设计者的梦想。然而,带给用户糟糕体验的产品设计比比皆是。路在何方?本书基于迅雷UED团队多年的实战经验与教训,为业界奉献了一套改进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论EDMS。迅雷多个成功的产品设计案例表明,EDMS对产品设计者来说是一个极佳的路径指引。在分享经济时代,为迅雷UED团队毫无保留的知识分享喝彩!
——周志民,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迅雷团队总结和优化的EDMS给行业带来一套整体化的设计思路,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详细解析体验构建思路和方法。同时,还深入介绍“设计OKR”在体验设计方法体系下的制定方法,为推动和促进产品的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实现带来丰富的实践案例。
——胡晓,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秘书长

图书目录

推荐语
前言
路漫漫其修远
第1章 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与实战案例001
1.1 迅雷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概述001
1.2 迅雷9诞生011
1.3 手机迅雷目标导向设计030
1.4 迅雷会员俱乐部050
1.5 页游官网设计的细节与情怀065
1.6 EDMS方法体系总结084
第2章 运营设计085
2.1 互联网运营设计分类与特点085
2.2 运营设计步骤解析098
2.3 动静有常相映成趣——酒窝直播产品运营设计中动画的运用104
2.4 WEB DESIGN吸睛有道—— 一些方法教你玩转活动运营设计111
2.5 活动运营设计风格篇——设计未动,风格先行137
2.6 SUPER VIP——迅雷超级会员LOGO品牌运营设计151
2.7 H5转化与传播率的分析与思考165
第3章 互联网品牌设计175
3.1 迅雷品牌的铸造和传承175
3.2 迅雷企业品牌演化:LOGOTYPE设计之美182
3.3 有“计”可循的产品品牌设计188
3.4 一只蜂鸟的拟人化:思考与创造195
3.5 初见,为你留下——迅雷招聘官网创意设计202
第4章 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之路219
4.1 商业和用户的关系219
4.2 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方法221
4.3 如何验证设计方法应用的效果243
4.4 设计师的商业化修养246
第5章 通向创新之路253
5.1 探索创新之路253
5.2 思考创新对象254
5.3 技巧加成创新257
5.4 案例之少数派报告261
5.5 结语28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秦景良 农正 韦文山 编著
作者: 古燕莹 刘璟一 董鲁平 马石林 等
作者: James D.Foley,Andries van Dam,Steven K.Feiner,John F.Hughes,Richard L.Phillips
作者: 陈传波 金先级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