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教程
作者 : Ze-Nian Li Mark S.Drew
译者 : 史元春 等
丛书名 :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日期 : 2006-12-01
ISBN : 7-111-19975-8
定价 : 42.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02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出自资深教师之手,内容取自课堂上讲述的实际素材,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材。本书从多媒体编著和数据表现、多媒体数据压缩以及多媒体通信和检索三个层面对多媒体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特点:
  ●介绍多媒体创作工具,例如,音乐序列发生器、图像和视频编辑器,XML和SMIL等流行语言,以及Director、Flash、VRML等程序。
  ●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数据表示,包括颜色模型、HDTV、MIDI和音频编码。
  ●数据、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压缩格式和标准,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多媒体网络,考虑了 QoS、VoIP、实时媒体点播和无线网络上的多媒体。
  ●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检索。

  本书有一个相关的网站http://www.cs.sfu.ca/mmbook,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媒体课程的完整素材和主题以及大量的资源。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多媒体课程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涉及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多媒体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纵向应用领域,也就是说,它有一套独有的方法。然而,像普适计算一样,多媒体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横向的应用领域,并且是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库、实时系统、操作系统、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视觉等。多媒体不再是一种玩具,而是成为我们进行工作、思考的技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面向大学多媒体教学的需求,介绍计算机科学发展历程中与多媒体相关的部分,以及与多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其他问题。
  本书不是介绍简单的设计问题,而是面向更高级的读者;也不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虽然我们必然要在书中讨论多媒体工具,但更多地是讲述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学完本书的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多媒体最基础的原理。
  本书内容丰富,能够使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开展多媒体上的有趣而奇妙的实践项目和交互式项目,甚至能有志于传授这些概念。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介绍多媒体领域的基本知识,定位于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本科高年级的学生,也能用于更高年级的课程;对于想了解最新多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以及任何有兴趣的人,它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对于没有接触过本学科的研究生,如果想拥有扎实的基础,阅读本书会必定会受益。
  本书重点介绍概念,而不是应用。在多媒体课上,教师将教授概念、测试概念,但同样也让学生用已有的编程技巧来解决多媒体问题。本书的配套网站给出了一些多媒体应用的代码,以及精选的课程设计和其他有用的资源。
  本书介绍的概念会在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我们假设读者会编程,而且乐于学习使用新的编程工具。本书不把重点放在工具讲解上,而是强调学生不要只会用工具。应用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和思想,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学到更多,一种方式是通过设定的工作场景。利用本书学习多媒体课程的学生,能够在四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从事多媒体相关工作,这并不稀奇。
  本书选择的内容包括读者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有些内容比较简单但比较新;有些内容比较复杂,但对这个新兴的领域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是否使用过本书
  从1996年开始,我们开始教授本科生三年级的多媒体系统课程,我们使用的介绍性材料正是本书的前身。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可能不能讲授完本书的所有内容,我们通常安排讲授第一、二部分中大部分内容,加上简单介绍第三部分的某些章节。
  至于更高级的介绍性课程,我们用本书的资料上过为期一学期的研究生课程。本科生四年级或者研究生的课程可以考虑讲授本书的第一、二部分内容,以及第三部分的某些内容,同时可以使用本书包括的研究文献和相关会议的研究结果。
  我们试图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要求,主要针对本科生,但涵盖一些更高级的内容。标有星号的章节在初次阅读时可以跳过。
  本书包含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特别要指出的是,因为要使用软件工具完成多媒体作业,所以这部分对多媒体工具进行概述,并且讲述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细节。数据表现对多媒体很重要,本书将介绍多媒体应用中最重要的数据表现方式,详细讨论图像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颜色对多媒体程序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将介绍颜色对多媒体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如何在屏幕上和扬声器中播出多媒体数据。数据压缩是多媒体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这部分将介绍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技术。对后者,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包括JPEG 2000)显然是最重要的,所以会详细介绍JPEG。但因为静止图形很重要,而视频更重要,因此这部分还介绍MPEG系列标准:MPEG-1、MPEG-2、MPEG-4、MPEG-7以及其他更高版本。另外,第二部分还介绍了基本的音频压缩技术,简要讲述MPEG音频,其中包括MP3。
  第三部分介绍多媒体技术对网络和系统的种种需求。接着介绍使交互式多媒体成为可能的网络技术和协议。“媒体点播”、“IP上的多媒体”、“ATM上的多媒体”、“无线网络上的多媒体”都在第三部分加以介绍。基于内容的检索对于数字图书馆和交互式多媒体尤其重要,因此这部分还将详细介绍与此相关的思想和系统。
  本书的网站
  本书的网站是www.cs.sfu.ca/mmbook。网站中包括本书的图片、勘误表、教学用的程序以及动态更新的每章的参考资料的链接。由于这些链接本身是不断更新的(当然URL也会变动),因此以在线方式而不是纸质文本提供。
  教师资源
  Prentice Hall有一个网站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包括众多讲义、一学期课时教学大纲、教学安排、练习答案、示例作业和解答、示例测试卷以及更多的测试试题。需要这些资源的教师可填写书后的“教学支持说明”并与出版社联系。
致谢
  我们对审阅本书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Shu-Ching Chen、Edward Chang、Qianping Gu、Rachelle S. Heller、Gongzhu Hu、S. N. Jayaram、Tiko Kameda、Xiaobo Li、Siwei Lu、Dennis Richards以及Jacques Vaisey。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现在及过去的很多同事和学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对James Au、Chad Ciavarro、Hao Jiang、Steven Kilthau、Michael King、Cheng Lu、Yi Sun、Dominic Szopa、Zinovi Tauber、Malte von Ruden、Jian Wang、Jie Wei、Edward Yan、Yingchen Yang、Osmar Zaïane、Wenbiao Zhang、William Zhong表示感谢。Ye Lu先生对本书第8、9章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他表示特别感谢。对于为完善本书而调试成功课程设计(Student Projects)的学生们,我们同样致以深深的谢意。

封底文字

本书出自资深教师之手,内容取自课堂上讲述的实际素材,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材。本书从多媒体编著和数据表现、多媒体数据压缩以及多媒体通信和检索三个层面对多媒体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特点:
  ●介绍多媒体创作工具,例如,音乐序列发生器、图像和视频编辑器,XML和SMIL等流行语言,以及Director、Flash、VRML等程序。
  ●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数据表示,包括颜色模型、HDTV、MIDI和音频编码。
  ●数据、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压缩格式和标准,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多媒体网络,考虑了 QoS、VoIP、实时媒体点播和无线网络上的多媒体。
  ●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检索。

  本书有一个相关的网站http://www.cs.sfu.ca/mmbook,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媒体课程的完整素材和主题以及大量的资源。

作者简介

Ze-Nian Li Mark S.Drew:Ze-Nian Li: 教授现任加拿大温哥华的Simon Fraser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他还是该校视觉和媒体实验室的主任。
Mark S.Drew: 现为Simon Fraser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

译者简介

史元春 等:暂无简介

译者序

如今,多媒体这个词已经不是十多年前那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专业术语了,音视频等基本的多媒体功能部件已经成为计算机必要且廉价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也逐渐成为计算机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从专科课程、本科课程到研究生课程都有多种课程设置,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呢?
  这个现象不但生动体现了技术与应用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深刻反映了多媒体对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强烈冲击。计算机的处理对象经历了从数值、文字到多媒体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也相应地扮演着实验室计算工具、办公室文字处理工具和个人信息交流工具的不同角色,多媒体给人们带来生动体验的同时,也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以图形图像、音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要求海量的存储、高速的计算、即时的通信、便捷的交互,对计算机系统的信息表示、计算处理、存储检索、网络通信、人机交互提出了全面和震动性的技术挑战,成为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一个持续的热点研究领域。
  然而,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广泛,使得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内容既可散布于计算机专业的一些传统课程中,也可以因授课对象、选题重点、应用与研究等不同的考虑形成新的不同课程,因此,多媒体技术相关的书很多,教材的选择倒成了难题。
  我认为,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Ze-Nian Li(李泽年)和Mark S. Drew两位编写的这本书是一本很难得的好教材,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涉及多媒体数据表示与编著、数据编码、压缩、通信、检索等,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其中的内容;
  2)原理突出,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繁杂的内容中将基本原理阐述清楚,这源于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究工作和对该领域的深刻理解;
  3)练习得当,做每章后面的习题是学习掌握相关内容的必要环节,本书的练习难易适当、操作性强;
  4)索引丰富,不但有分门别类的网站和参考书的索引,而且每章后的“进一步探索”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成就这本优秀教材的是两位作者近10年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可以说这些教材内容真正来源于课堂,所以对内容的剪裁适当。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者与开发人员来讲,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技术参考书,它全面、适当、翔实,适合作为课外学习与研究应用的参考。
  由于工作繁忙,翻译时间拖得比较长,非常感谢出版社对我的体谅。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若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参加本书翻译的还有:贺伟晟、肖鑫、毕小俊、常斌、李晶瑜、郭玲、张南、陈全斌、唐硕、姜皓、龚伟。谢谢他们。
史元春  
2005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多媒体编著和数据表现
第1章 多媒体导论 2
1.1 什么是多媒体 2
1.1.1 多媒体的组成部分 2
1.1.2 多媒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 3
1.2 多媒体和超媒体 3
1.2.1 多媒体的历史 4
1.2.2 超媒体和多媒体 5
1.3 World Wide Web 5
1.3.1 WWW的历史 5
1.3.2 HTTP 6
1.3.3 HTML 7
1.3.4 XML 7
1.3.5 SMIL 8
1.4 多媒体软件工具概述 9
1.4.1 编曲和谱曲 10
1.4.2 数字音频 10
1.4.3 图形和图像编辑 10
1.4.4 视频编辑 11
1.4.5 动画 11
1.4.6 多媒体编著 12
1.5 进一步探索 12
1.6 练习 13
1.7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多媒体编著和工具 15
2.1 多媒体编著 15
2.1.1 多媒体编著的模式 15
2.1.2 多媒体作品 17
2.1.3 多媒体展现 18
2.1.4 自动编著 22
2.2 多媒体编辑和编著工具 25
2.2.1 Adobe Premiere 25
2.2.2 Macromedia Director 28
2.2.3 Macromedia Flash 31
2.2.4 Dreamweaver 34
2.3 VRML 34
2.3.1 概述 34
2.3.2 动画和交互 36
2.3.3 VRML规范 37
2.4 进一步探索 37
2.5 练习 38
2.6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图形和图像的数据表现 41
3.1 图形/图像的数据类型 41
3.1.1 1位图像 41
3.1.2 8位灰度图像 41
3.1.3 图像数据类型 44
3.1.4 24位彩色图像 44
3.1.5 8位彩色图像 44
3.1.6 颜色查找表 46
3.2 常见的文件格式 48
3.2.1 GIF 48
3.2.2 JPEG 51
3.2.3 PNG 52
3.2.4 TIFF 52
3.2.5 EXIF 52
3.2.6 图形动画文件 52
3.2.7 PS和PDF 52
3.2.8 Windows WMF 53
3.2.9 Windows BMP 53
3.2.10 Macintosh PAINT和PICT 53
3.2.11 X Windows PPM 53
3.3 进一步探索 53
3.4 练习 54
3.5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图像和视频中的颜色 56
4.1 颜色科学 56
4.1.1 光和光谱 56
4.1.2 人的视觉 57
4.1.3 眼睛的光谱灵敏度 57
4.1.4 图像的形成 58
4.1.5 照相机系统 59
4.1.6 伽马校正 59
4.1.7 颜色匹配函数 61
4.1.8 CIE色度图 62
4.1.9 彩色显示器规范 64
4.1.10 超色域的颜色 65
4.1.11 白点校正 65
4.1.12 XYZ到RGB的转换 66
4.1.13 带伽马校正的转换 66
4.1.14 L*a*b*(CIELAB)颜色模型 67
4.1.15 其他颜色坐标系统 68
4.1.16 蒙塞尔颜色命名系统 68
4.2 图像中的颜色模型 68
4.2.1 CRT显示器的颜色模型 68
4.2.2 减色法:CMY颜色模型 69
4.2.3 从RGB到CMY的转换 69
4.2.4 消除不足颜色:CMYK系统 69
4.2.5 打印机色域 70
4.3 视频中的颜色模型 71
4.3.1 视频颜色转换 71
4.3.2 YUV颜色模型 71
4.3.3 YIQ颜色模型 72
4.3.4 YCbCr颜色模型 73
4.4 进一步探索 73
4.5 练习 74
4.6 参考文献 76
第5章 视频中的基本概念 77
5.1 视频信号的类型 77
5.1.1 分量视频 77
5.1.2 复合视频 77
5.1.3 S-Video 78
5.2 模拟视频 78
5.2.1 NTSC视频 79
5.2.2 PAL视频 81
5.2.3 SECAM视频 82
5.3 数字视频 82
5.3.1 色度的二次采样 82
5.3.2 数字视频的CCIR标准 83
5.3.3 HDTV 84
5.4 进一步探索 85
5.5 练习 85
5.6 参考文献 86
第6章 数字音频基础 87
6.1 声音数字化 87
6.1.1 什么是声音 87
6.1.2 数字化 87
6.1.3 奈奎斯特理论 88
6.1.4 信噪比 90
6.1.5 信号量化噪声比 90
6.1.6 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 91
6.1.7 音频滤波 93
6.1.8 音频质量与数据率 93
6.1.9 合成的声音 94
6.2 MIDI:乐器数字化接口 95
6.2.1 MIDI概述 95
6.2.2 MIDI硬件 97
6.2.3 MIDI消息的结构 98
6.2.4 通用MIDI 101
6.2.5 MIDI到WAV的转换 101
6.3 音频的量化和传输 101
6.3.1 音频的编码 101
6.3.2 脉冲编码调制 101
6.3.3 音频的差分编码 103
6.3.4 无损预测编码 104
6.3.5 DPCM 106
6.3.6 DM 108
6.3.7 ADPCM 109
6.4 进一步探索 110
6.5 练习 111
6.6 参考文献 112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数据压缩
第7章 无损压缩算法 117
7.1 简介 117
7.2 信息论基础 118
7.3 游长编码 120
7.4 变长编码 120
7.4.1 香农-凡诺算法 120
7.4.2 赫夫曼编码 122
7.4.3 自适应赫夫曼编码 124
7.5 基于字典的编码 127
7.6 算术编码 131
7.7 无损图像压缩 134
7.7.1 图像的差分编码 134
7.7.2 无损JPEG 135
7.8 进一步探索 136
7.9 练习 136
7.10 参考文献 137
第8章 有损压缩算法 139
8.1 简介 139
8.2 失真量度 139
8.3 比率失真理论 140
8.4 量化 140
8.4.1 均匀标量量化 140
8.4.2 非均匀标量量化 142
*8.4.3 矢量量化 143
8.5 变换编码 144
8.5.1 离散余弦变换 144
*8.5.2 Karhunen-Loève变换 154
8.6 小波编码 156
8.6.1 简介 156
*8.6.2 连续小波变换 159
*8.6.3 离散小波变换 161
8.7 小波包 167
8.8 小波系数的嵌入零树 168
8.8.1 零树数据结构 168
8.8.2 逐次近似量化 169
8.8.3 EZW示例 170
8.9 层次树的集合划分 172
8.10 进一步探索 172
8.11 练习 172
8.12 参考文献 174
第9章 图像压缩标准 176
9.1 JPEG标准 176
9.1.1 JPEG图像压缩的主要步骤 176
9.1.2 JPEG模式 182
9.1.3 JEPG位流概述 184
9.2 JPEG 2000标准 184
*9.2.1 JEPG 2000图像压缩的主要
*9.2.1 步骤 185
9.2.2 使EBCOT适合JEPG 2000 190
9.2.3 感兴趣区域编码 191
9.2.4 JPEG和JPEG 2000的性能
9.2.4 比较 192
9.3 JPEG-LS标准 193
9.3.1 预测 194
9.3.2 确定上下文 194
9.3.3 残差编码 195
9.3.4 准无损模式 195
9.4 二值图像压缩标准 195
9.4.1 JBIG标准 195
9.4.2 JBIG2标准 196
9.5 进一步探索 197
9.6 练习 197
9.7 参考文献 199
第10章 基本视频压缩技术 200
10.1 视频压缩简介 200
10.2 基于运动补偿的视频压缩 200
10.3 搜索运动向量 201
10.3.1 顺序搜索 201
10.3.2 2D对数搜索 202
10.3.3 分层搜索 203
10.4 H.261 205
10.4.1 I帧编码 206
10.4.2 P帧预测编码 206
10.4.3 H.261的量化 207
10.4.4 H.261编码器和解码器 207
10.4.5 H.261视频位流语法概述 209
10.5 H.263 210
10.5.1 H.263的运动补偿 211
10.5.2 H.263的可选编码模式 212
10.5.3 H.263+和H.263++ 213
10.6 进一步探索 214
10.7 练习 214
10.8 参考文献 215
第11章 MPEG视频编码Ⅰ:MPEG-1
第11章 和MPEG-2 216
11.1 概述 216
11.2 MPEG-1 216
11.2.1 MPEG-1中的运动补偿 216
11.2.2 与H.261的其他主要区别 218
11.2.3 MPEG-1视频位流 220
11.3 MPEG-2 221
11.3.1 支持隔行扫描视频 221
11.3.2 MPEG-2的可伸缩性 224
11.3.3 与MPEG-1的其他主要区别 228
11.4 进一步探索 228
11.5 练习 228
11.6 参考文献 229
第12章 MPEG视频编码Ⅱ:MPEG-4、
第12章 MPEG-7及更高版本 230
12.1 MPEG-4概述 230
12.2 MPEG-4的基于对象的视觉编码 232
12.2.1 基于VOP的编码与基于帧的
12.2.1 编码 232
12.2.2 运动补偿 233
12.2.3 纹理编码 236
12.2.4 形状编码 238
12.2.5 静态纹理编码 239
12.2.6 子图像编码 240
12.2.7 全局运动补偿 240
12.3 MPEG-4的合成对象编码 241
12.3.1 2D网格对象编码 241
12.3.2 基于模型的3D编码 246
12.4 MPEG-4对象类型、规格和等级 247
12.5 MPEG-4 Part10/H.264 248
12.5.1 核心特征 249
12.5.2 基本规格特征 250
12.5.3 主要规格特征 250
12.5.4 扩展规格特征 250
12.6 MPEG-7 250
12.6.1 描述子 252
12.6.2 描述方案 253
12.6.3 描述定义语言 255
12.7 MPEG-21 256
12.8 进一步探索 256
12.9 练习 256
12.10 参考文献 257
第13章 音频压缩技术基础 260
13.1 语音编码中的ADPCM 260
ADPCM 260
13.2 G.726 ADPCM 261
13.3 声音合成器 262
13.3.1 相位不敏感性 262
13.3.2 通道声音合成器 263
13.3.3 共振峰声音合成器 264
13.3.4 线性预测编码 264
13.3.5 CELP 266
*13.3.6 混合激励声音合成器 270
13.4 进一步探索 272
13.5 练习 273
13.6 参考文献 274
第14章 MPEG音频压缩 275
14.1 心理声学简介 275
14.1.1 等响度关系 275
14.1.2 频率遮掩 277
14.1.3 时间遮掩 280
14.2 MPEG音频 282
14.2.1 MPEG的层 282
14.2.2 MPEG音频策略 282
14.2.3 MPEG音频压缩算法 283
14.2.4 MPEG-2高级音频编码 287
14.2.5 MPEG-4音频 288
14.3 其他商业音频编解码器 289
14.4 未来: MPEG-7和MPEG-21 289
14.5 进一步探索 289
14.6 练习 290
14.7 参考文献 291
第三部分 多媒体通信和检索
第15章 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 294
15.1 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基础 294
15.1.1 OSI网络的层次 294
15.1.2 TCP/IP协议 294
15.2 多路复用技术 297
15.2.1 多路复用技术基础 297
1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298
15.2.3 同步光纤网络 299
15.2.4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300
15.3 LAN和WAN 301
15.3.1 局域网 301
15.3.2 广域网 303
15.3.3 异步传输模式 304
15.3.4 千兆和10千兆以太网 306
15.4 接入网 306
15.5 通用外设接口 307
15.6 进一步探索 308
15.7 练习 308
15.8 参考文献 308
第16章 多媒体网络通信和应用 309
16.1 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质量 309
16.1.1 服务质量 309
16.1.2 IP协议的QoS 311
16.1.3 具有优先级的发送 311
16.2 IP上的多媒体 312
16.2.1 IP多播 312
16.2.2 实时传输协议(RTP) 314
16.2.3 实时控制协议(RTCP) 315
16.2.4 资源预留协议(RSVP) 315
16.2.5 实时流协议(RTSP) 316
16.2.6 因特网电话技术 317
16.3 ATM网上的多媒体 320
16.3.1 ATM网上的视频码率 320
16.3.2 ATM适配层 321
16.3.3 MPEG-2会聚到ATM 322
16.3.4 ATM上的多播 322
16.4 MPEG-4的传输 323
16.4.1 MPEG-4中的DMIF 323
16.4.2 IP上的MPEG-4 323
16.5 媒体点播 324
16.5.1 交互式电视和机顶盒 324
16.5.2 视频点播的广播方案 325
16.5.3 缓冲区管理 330
16.6 进一步探索 333
16.7 练习 333
16.8 参考文献 334
第17章 无线网络 336
17.1 简介 336
17.1.1 模拟无线网络 336
17.1.2 数字无线网络 337
17.1.3 TDMA和GSM 337
17.1.4 扩频和CDMA 339
17.1.5 CDMA分析 341
17.1.6 3G数字无线网络 343
17.1.7 无线局域网 345
17.2 无线电传播模式 347
17.2.1 多径衰减 347
17.2.2 路径损耗 348
17.3 无线网络上的多媒体 349
17.3.1 同步损失 349
17.3.2 错误修复熵编码 350
17.3.3 错误隐藏 352
17.3.4 前向纠错 353
17.3.5 无线交互式多媒体的趋势 355
17.4 进一步探索 357
17.5 练习 357
17.6 参考文献 358
第18章 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
第18章 检索 359
18.1 如何检索图像 359
18.2 C-BIRD:一个实例研究 360
18.2.1 C-BIRD的GUI 361
18.2.2 颜色直方图 361
18.2.3 颜色密度 363
18.2.4 颜色分布 363
18.2.5 纹理分布 364
18.2.6 按光源恒常性查找 365
18.2.7 按对象模型查找 366
18.3 当前图像查找系统概览 377
18.3.1 QBIC 377
18.3.2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
18.3.2 搜索引擎 378
18.3.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字
18.3.3 图书馆项目 378
18.3.4 Chabot 378
18.3.5 Blobworld 378
18.3.6 哥伦比亚大学的图像
18.3.6 搜索器 378
18.3.7 Informedia 379
18.3.8 MetaSEEk 379
18.3.9 Photobook和FourEyes 379
18.3.10 MARS 379
18.3.11 Virage 380
18.3.12 VIPER 380
18.3.13 Visual RetrievalWare 380
18.4 相关反馈 380
18.4.1 MARS 380
18.4.2 iFind 382
18.5 结果的量化 382
18.6 视频查询 382
18.7 其他格式的查询 385
18.8 基于内容检索的展望 385
18.9 进一步探索 385
18.10 练习 386
18.11 参考文献 387
索引 39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秦景良 农正 韦文山 编著
作者: 姚敏 等编著
作者: [加] 励泽年(Ze-Nian Li) 马克·S.德鲁(Mark S. Drew) 刘江川(Jiangchuan Liu)著
作者: 古燕莹 刘璟一 董鲁平 马石林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