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原书第3版)
作者 : (美)Jiawei Ha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 (加)Micheline Kamber西蒙-弗雷泽大学 (加)Jian Pei西蒙-弗雷泽大学 著
译者 : 范明 孟小峰 译
丛书名 :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日期 : 2012-08-07
ISBN : 978-7-111-39140-1
定价 : 7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91
开本 : 16
原书名 :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
原出版社: Elsevier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从数据库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技术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近年来该领域重要和最新的课题——数据仓库和数据立方体技术,流数据挖掘,社会化网络挖掘,空间、多媒体和其他复杂数据挖掘。本书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内的所有教师、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都必读的一本书。

图书特色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原书第3版)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Jian Pei 著
范明 孟小峰 译

数据挖掘领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完整全面阐述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和技术创新

我们生活在数据洪流的时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从这样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知识的方法和技术。最新的第3版显著扩充了数据预处理、挖掘频繁模式、分类和聚类这几个核心章节的内容,还全面讲述了OLAP和离群点检测,并研讨了挖掘网络、复杂数据类型以及重要应用领域。本书将是一本适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课程的优秀教材。
—— Gregory Piatetsky-Shapiro, KDnuggets的总裁
Jiawei、Micheline和Jian的教材全景式地讨论了数据挖掘的所有相关方法,从聚类和分类的经典主题,到数据库方法(关联规则、数据立方体),到更新和更高级的主题(SVD/PCA、小波、支持向量机),等等。总的说来,这是一本既讲述经典数据挖掘方法又涵盖大量当代数据挖掘技术的优秀著作,既是教学相长的优秀教材,又对专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摘自卡内基-梅隆大学Christos Faloutsos教授为本书所作序言

当代商业和科学领域大量激增的数据量要求我们采用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尽管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取得的长足进展使得我们广泛收集数据越来越容易,但技术的发展依然难以匹配爆炸性的数据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因此我们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新技术和自动化工具来帮助我们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本书前版曾被KDnuggets的读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数据挖掘专著,是一本可读性极佳的教材。它从数据库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技术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近年来该领域重要和最新的课题——数据仓库和数据立方体技术,流数据挖掘,社会网络挖掘,空间、多媒体和其他复杂数据挖掘。每章都针对关键专题有单独的指导,提供最佳算法,并对怎样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出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实用型规则。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当今最有力的数据挖掘技术,那本书正是你需要阅读和学习的宝贵资源。本书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内的所有教师、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都必读的一本书。

本书特色
引入了许多算法和实现示例,全部以易于理解的伪代码编写,适用于实际的大规模数据挖掘项目。
讨论了一些高级主题,例如挖掘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时间序列数据库、文本数据库、万维网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全面而实用地给出用于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信息的概念和技术。

前:
作者简介
Jiawei Han(韩家炜)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Abel Bliss教授。由于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库系统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他曾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包括2004年ACM SIGKDD颁发的最佳创新奖,2005年IEEE Computer Society颁发的技术成就奖,2009年IEEE颁发的W. Wallace McDowell奖。他是ACM和IEEE Fellow。
Micheline Kamber 拥有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她是NSERC Scholar,先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及瑞士从事研究工作。
Jian Pei(裴健)目前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2002年,他在Jiawei Han教授的指导下获得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学位。

后:
这是一本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优秀教材,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本书既保留了相当篇幅讲述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又增加了若干章节介绍数据挖掘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因此既适合初学者学习又适合专业人员和实践者参考。本书视角广阔、资料翔实、内容全面,能够为有意深入研究相关技术的读者提供足够的参考和支持。总之, 强烈推荐从高年级本科生到专业人员和实践者都来阅读这本书!
—— 美国CHOICE杂志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数据挖掘教材,最新的第3版反映了数据挖掘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变化。书中增加了2006年第2版以来最新的引用资料,新增小节讨论可视化、模式挖掘以及最新的聚类方法。本书配有丰富及完善的教辅支持,包括配套网站、大量的习题集以及习题答案等。尽管这是一本数据挖掘的教材,但对于读者没有太高的要求,只需要读者具有少量编程经验并了解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和统计分析知识。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本书的参考书目是关于了解数据挖掘研究的非常好的参考列表;第二,书中的索引非常全面和有效,能够帮助读者很容易地定位相关知识点。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分析人员,例如,流行病学家、金融分析师、心理测量研究人员,也会发现本书非常有用。
—— Computing Reviews

图书前言

社会的计算机化显著地增强了我们产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大量数据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涌出。存储的或瞬态的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已激起对新技术和自动工具的需求,以帮助我们智能地将海量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这导致称做数据挖掘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前沿学科的产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欣欣向荣并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数据挖掘通常又称为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是自动地或方便地提取代表知识的模式;这些模式隐藏在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Web、其他大量信息库或数据流中。
  本书考察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作为一个多学科领域,数据挖掘从多个学科汲取营养。这些学科包括统计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网络科学、知识库系统、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可视化。我们提供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集中的模式的技术,关注可行性、有用性、有效性和可伸缩性问题。因此,本书不打算作为数据库系统、机器学习、统计学或其他某领域的导论,尽管我们确实提供了这些领域的必要背景材料,以便读者理解它们各自在数据挖掘中的作用。本书是对数据挖掘的全面介绍。对于计算科学的学生、应用开发人员、行业专业人员以及涉及以上列举的学科的研究人员,本书应当是有用的。
  数据挖掘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可望在新千年继续繁荣。本书全面展示该领域,介绍有趣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系统,并讨论数据挖掘的应用和研究方向。写本书的重要动机是需要建立一个学习数据挖掘的有组织的框架——由于这个快速发展领域的多学科特点,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希望本书有助于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交换关于数据挖掘的见解,为进一步促进这个令人激动的、不断发展的领域的成长做出贡献。
本书的组织
  自本书第1版、第2版出版以来,数据挖掘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和应用,特别是对于处理包括信息网络、图、复杂结构和数据流,以及文本、Web、多媒体、时间序列、时间空间数据在内的新的数据类型。这种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在一本书中涵盖整个领域的广泛内容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决定与其继续扩大本书的涵盖面,还不如让本书以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涵盖该领域的核心内容,而把复杂数据类型的处理留给另一本即将面世的书。
  第3版对本书的前两版做了全面修订,加强和重新组织了全书的技术内容,显著地扩充和加强处理一般数据类型挖掘的核心技术。第2版中讨论特定主题的章节(例如,数据预处理、频繁模式挖掘、分类和聚类)在这一版都被扩充,每章都分成两章。对于这些主题,一章囊括基本概念和技术,而另一章提供高级概念和方法。
  第2版关于复杂数据类型的章节(例如,流数据、序列数据、图结构数据、社会网络数据和多重关系数据,以及文本、Web、多媒体和时间空间数据)现在保留给专门介绍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的新书。为了支持读者学习这些高级课题,我们把第2版的相关章节的电子版放在本书的网站上,作为第3版的配套材料。
  第3版各章的简要内容如下(重点介绍新的内容):
  第1章提供关于数据挖掘的多学科领域的导论。该章讨论导致需要数据挖掘的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数据挖掘应用的重要性。该章考察挖掘的数据类型,包括关系的、事务的和数据仓库数据,以及复杂的数据类型,如时间序列、序列、数据流、时间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文本数据、图、社会网络和Web数据。该章根据所挖掘的知识类型、所使用的技术以及目标应用的类型,对数据挖掘任务进行了一般分类。最后讨论该领域的主要挑战。
  第2章介绍一般数据特征。该章首先讨论数据对象和属性类型,然后介绍基本统计数据描述的典型度量。该章概述各种类型数据的数据可视化技术。除了数值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外,还介绍文本、标签、图和多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第2章还介绍度量各种类型数据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的方法。
  第3章介绍数据预处理技术。该章首先介绍数据质量的概念,然后讨论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归约、数据变换和数据离散化的方法。
  第4章和第5章是数据仓库、OLAP(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立方体技术的引论。第4章介绍数据仓库和OLAP的基本概念、建模、结构、一般实现,以及数据仓库和其他数据泛化的关系。第5章更深入地考察数据立方体技术,详细地研究数据立方体的计算方法,包括Star-Cubing和高维OLAP方法。该章还讨论数据立方体和OLAP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如抽样立方体、排序立方体、预测立方体、用于复杂数据挖掘查询的多特征立方体和发现驱动的数据立方体的探查。
  第6章和第7章介绍挖掘大型数据集中的频繁模式、关联和相关性的方法。第6章介绍基本概念,如购物篮分析,还有条理地提供了许多频繁项集挖掘技术。这些涵盖从基本Apriori算法和它的变形,到改进性能的更高级的方法,包括频繁模式增长方法,使用数据的垂直形式的频繁模式挖掘,挖掘闭频繁项集和极大频繁项集。该章还讨论模式评估方法并介绍挖掘相关模式的度量。第7章介绍高级模式挖掘方法。该章讨论多层和多维空间中的模式挖掘,挖掘稀有和负模式,挖掘巨型模式和高维空间数据,基于约束的模式挖掘和挖掘压缩或近似模式。该章还介绍模式探查和应用的方法,包括频繁模式的语义注解。
  第8章和第9章介绍数据分类方法。由于分类方法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内容被划分成两章。第8章介绍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决策树归纳、贝叶斯分类和基于规则的分类。该章还讨论模型评估和选择方法,以及提高分类准确率的方法,包括组合方法和处理不平衡数据。第9章讨论分类的高级方法,包括贝叶斯信念网络、后向传播的神经网络技术、支持向量机、使用频繁模式的分类、k-最邻近分类、基于案例的推理、遗传算法、粗糙集理论和模糊集方法。附加的主题包括多类分类、半监督分类、主动学习和迁移学习。
  聚类分析是第10章和第11章的主题。第10章介绍数据聚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基本聚类分析方法的概述、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和基于网格的方法。该章还介绍聚类评估方法。第11章讨论聚类的高级方法,包括基于概率模型的聚类、聚类高维数据、聚类图和网络数据,以及基于约束的聚类。
  第12章专门讨论离群点检测。本章介绍离群点的基本概念和离群点分析,并从各种监督力度(监督的、半监督的和无监督的)以及方法角度(统计学方法、基于邻近性的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和基于分类的方法)讨论离群点检测方法。该章还讨论挖掘情境离群点和集体离群点,以及高维数据中的离群点检测。
  最后,在第13章我们讨论数据挖掘的趋势、应用和研究前沿。我们简略地介绍挖掘复杂数据类型,包括挖掘序列数据(例如,时间序列、符号序列和生物学序列),挖掘图和网络,以及挖掘空间、多媒体、文本和Web数据。这些数据挖掘方法的深入讨论留给正在撰写的数据挖掘高级课题一书。然后,该章转向讨论其他数据挖掘方法学,包括统计学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基础、可视和听觉数据挖掘,以及数据挖掘的应用。讨论数据挖掘在金融数据分析、零售和电信产业、科学与工程,以及入侵检测和预防方面的应用。该章还讨论数据挖掘与推荐系统的联系。由于数据挖掘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讨论数据挖掘与社会,包括无处不在和无形的数据挖掘,以及隐私、安全和数据挖掘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用考察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结束本书。
  书中楷体字用于强调定义的术语,而黑体字用于突出主要思想。
  本书与其他数据挖掘教材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它广泛、深入地讨论了数据挖掘原理。各章尽可能是自包含的,使得读者可以按自己感兴趣的次序阅读。高级章节提供了更大的视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选读。本书提供了数据挖掘的所有主要方法,还提供了关于多维OLAP分析等数据挖掘的重要主题,这些主题在其他书中常常被忽略或很少提及。本书还维护了一个网站,其中包含大量在线资源,为教师、学生和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支持。这些将在下面介绍。
致教师
  本书旨在提供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广泛而深入的概览,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的数据挖掘导论。除了讲稿、教师指南和阅读材料列表等教学资源之外,本书网站(www.cs.uiuc.edu/~hanj/bk3或www.booksite.mkp.com/datamining3e)还提供了一个样本课程安排。
  根据授课学时、学生的背景和你的兴趣,你可以选取章节的子集,以不同的顺序进行讲授。例如,如果你只打算给学生讲授数据挖掘入门导论,可以按照图P.1的建议。注意,根据需要,必要时可以省略其中某些节或某些小节。
图P.1 入门导论课程的建议章节序列
  根据学时和讲授范围,你可以有选择地把更多的章节增加到这个基本序列中。例如,对高级分类方法更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首先增加“第9章 分类:高级方法”;对模式挖掘更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选择包括“第7章 高级模式挖掘”;而对OLAP和数据立方体技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增加“第4章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和“第5章 数据立方体技术”。
  或者,你可以选择在两个学期的系列课程中讲授整本书,包括本书的所有章节,时间允许的话,加上图和网络挖掘这样的高级课题。这些高级课题可以从本书网站提供的配套材料选择,辅以挑选的研究论文。
  本书的每一章都可以用做自学材料,或者用做数据库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数据智能分析等相关课程的专题。
  每章后面都有一些习题,适合作为家庭作业。这些习题或者是用于测验对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小问题,或者是需要分析思考的大问题,或者是实现设计。有些习题也可以用做研究讨论课题。每章后面的文献注释可以用来查找包含正文中提供的概念和方法的来源、相关课题的深入讨论和可能的扩展的研究文献。
致学生
  我们希望本书将激发你对年青,但正在快速发展的数据挖掘领域的兴趣。我们试图以清晰的方式提供材料,仔细地解释所涵盖的主题。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一个小结,总结要点。全书包含了许多图和解释,以便使本书更加有趣和便于阅读。尽管本书是作为教材编写的,但是我们也试图把它组织成一本有用的参考书或手册,以有助于你今后在数据挖掘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求职。
  为阅读本书,你需要知道什么?
  你应当具有关于统计学、数据库系统和机器学习的概念和术语方面的知识。然而,我们尽力提供这些基础知识的足够背景,以便在读者对这些领域不太熟悉或者记忆有些淡忘时,也能够理解本书的讨论。
  你应当具有一些程序设计经验。特别是你应当能够阅读伪代码,能够理解像多维数组这样的简单数据结构。
致专业人员
  本书旨在涵盖数据挖掘领域的广泛主题。因此,本书是关于该主题的一本优秀手册。由于每一章的编写都尽可能独立,所以读者可以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希望学习数据挖掘关键思想的应用程序员和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本书。对于有兴趣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其业务问题的银行、保险、医药和零售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本书也是有用的。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数据挖掘领域的全面综述,有助于研究人员提升数据挖掘技巧,扩展数据挖掘的应用范围。
  本书所提供的技术和算法是实用的,介绍的算法适合于发现隐藏在大型、现实数据集中的模式和知识,而不是挑选在小型“玩具”数据库上运行良好的算法。本书提供的每个算法都用伪代码解释。伪代码类似于程序设计语言C,但也精心加以策划,使得不熟悉C或C++的程序员易于理解。如果你想实现算法,你会发现将我们的伪代码转换成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
本书资源网站
  本书网站的地址是www.cs.uiuc.edu/~hanj/bk3,另一个是Morgan Kaufmann出版社的网站www.booksite.mkp.com/datamining3e。这些网站为本书的读者和对数据挖掘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些附加材料,资源包括:
  每章的幻灯片。提供了用微软的PowerPoint制作的每章教案。
  高级数据挖掘的配套章节。本书第2版的第8~10章涵盖了挖掘复杂的数据类型,这超出了本书的主题,对这些高级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从网站上获取。
  教师手册。本书习题的完整答案通过出版社的网站只向教师提供。
  课程提纲和教学计划。使用本书和幻灯片用于数据挖掘导论课程和高级教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获取这些资源。
  带超链接的辅助阅读文献列表。补充读物的原创性文章按章组织。
  到数据挖掘数据集和软件的链接。我们将提供到数据挖掘数据集和某些包含有趣的数据挖掘软件包的站点的链接,如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IlliMine的链接(http://illimine.cs.uiuc.edu)。
  作业、考试和课程设计样本。一组作业、考试和课程设计样本将在出版社的网站上向教师提供。
  本书的插图。这可能有助于你制作自己的课堂教学幻灯片。
  本书目录。PDF格式。
  本书不同印次的勘误表。欢迎读者指出本书中的错误。一旦错误被证实,我们将更新勘误表,并对你的贡献致谢。
  评论或建议请发往hanj@cs.uiuc.edu。我们很高兴听到你的建议。

上架指导

计算机\数据挖掘

封底文字

数据挖掘领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完整全面阐述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和技术创新

我们生活在数据洪流的时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从这样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知识的方法和技术。最新的第3版显著扩充了数据预处理、挖掘频繁模式、分类和聚类这几个核心章节的内容,还全面讲述了OLAP和离群点检测,并研讨了挖掘网络、复杂数据类型以及重要应用领域。本书将是一本适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课程的优秀教材。          ——Gregory Piatetsky-Shapiro, KDnuggets的总裁
Jiawei、Micheline和Jian的教材全景式地讨论了数据挖掘的所有相关方法,从聚类和分类的经典主题,到数据库方法(关联规则、数据立方体),到更新和更高级的主题(SVD/PCA、小波、支持向量机),等等。总的说来,这是一本既讲述经典数据挖掘方法又涵盖大量当代数据挖掘技术的优秀著作,既是教学相长的优秀教材,又对专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摘自卡内基-梅隆大学Christos Faloutsos教授为本书所作序言

当代商业和科学领域大量激增的数据量要求我们采用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尽管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取得的长足进展使得我们广泛收集数据越来越容易,但技术的发展依然难以匹配爆炸性的数据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因此我们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新技术和自动化工具来帮助我们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本书前版曾被KDnuggets的读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数据挖掘专著,是一本可读性极佳的教材。它从数据库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技术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近年来该领域重要和最新的课题——数据仓库和数据立方体技术,流数据挖掘,社会网络挖掘,空间、多媒体和其他复杂数据挖掘。每章都针对关键专题有单独的指导,提供最佳算法,并对怎样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出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实用型规则。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当今最有力的数据挖掘技术,那本书正是你需要阅读和学习的宝贵资源。本书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内的所有教师、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都必读的一本书。
本书特点
●引入了许多算法和实现示例,全部以易于理解的伪代码编写,适用于实际的大规模数据挖掘项目。
●讨论了一些高级主题,例如挖掘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时间序列数据库、文本数据库、万维网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 全面而实用地给出用于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信息的概念和技术。

译者简介

范明 孟小峰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2001年,Jiawei Han(韩家炜)和Micheline Kamber出版了数据挖掘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本书的第1版。2006年,他们又推出了本书的第2版。在这个龙年(2012年),我们看到了本书的第3版,并且欣喜地看到该书增加了一位新的、年青的华人合著者Jian Pei(裴健)。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分支之一。这是很自然的事。数据库系统,特别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功,使得我们有了强有力的事务处理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把传统的事务处理做得更好。不满足现状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让计算机做事务处理。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人们更希望计算机帮助分析数据和理解数据,帮助他们基于丰富的数据做出决策。于是,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以非平凡的方法发现有用的知识)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导致了数据挖掘研究和应用的蓬勃发展。
  数据挖掘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一方面,想要以非平凡的方法发现蕴藏在大型数据集中的有用知识,数据挖掘必须从统计学、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知识库系统、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和可视化等学科领域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这些学科领域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关注数据的分析与理解;数据挖掘也为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数据挖掘已经不再仅仅是数据库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关注的问题,它已经成为统计学、机器学习等诸多领域的研究者和开发者的热点课题之一。这种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良性互动,无疑促进了包括数据挖掘在内的诸学科的发展与繁荣。
  自本书第1版问世已经过去了11年。在过去的11年中,Jiawei Han教授多次来华讲学,我们先后翻译了本书的第1版和第2版。国内许多大学都纷纷开设数据挖掘课程,其中大部分学校都使用本书的英文版或中文版。我们高兴地看到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的蓬勃开展。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对这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不仅来自数据库领域,而且包括统计学、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国内的学者和开发者在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数据库的顶级学术会议SIGMOD、ICDE和数据挖掘的顶级学术会议KDD都相继在国内举办。
  过去的11年是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迅猛发展的11年:新的和改进的算法不断出现,所考察的数据类型日趋丰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虽然所挖掘的基本知识类型并未增加很多,但是新的应用需要我们处理更加丰富的数据类型,如流、序列、图、时间序列、符号序列、生物学序列、空间、音频、图像和视频数据,因此需要新的技术。例如,流数据的关联、分类和聚类需要处理可能无限的数据,需要考虑数据的分布随时间的演变。Web页面的分类不仅需要考虑页面本身的特征,而且还需要考虑页面的链接和被链接的页面的特征。
  第3版对本书的前两版进行了全面修订,突出和加强了数据挖掘的核心内容,以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涵盖该领域的核心内容。认识数据和数据预处理、数据仓库和OLAP技术、模式挖掘与关联分析、分类、聚类都分成两章。其中,前一章介绍基本概念和技术,后一章进一步讨论更高级的概念和方法。离群点检测单独成为一章,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最后一章对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把读者引向更深入的主题。与前两版相比,第3版的组织更有利于教学。
  如果说11年前本书的问世标志数据挖掘领域已见雏形,5年前该书第2版的出版预示数据挖掘开始进入了成熟期,那么第3版的出版表明数据挖掘已经在向纵深发展,其最基本层面的内容已经趋于稳定,在计算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广泛开展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已经是万事俱备。
  Jiawei Han教授早年就读于郑州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任教,现在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Bliss教授。Jiawei Han教授是数据挖掘和数据库系统领域国际知名学者,ACM和IEEE会士。他曾因在该领域的杰出贡献多次获奖,包括ACM SIGKDD创新奖(2004)、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2005)和IEEE W.Wallace McDowell奖(2009)。
  徐华、叶阳东、姬安明、王静、李盛恩、李翠萍等参加了第1版的部分翻译工作,马玉书、董云海对第1版的部分译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第2版由范明和孟小峰翻译;译者的许多同事、朋友和学生,如昝红英博士和范宏建博士,阅读了第2版的部分译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第3版由范明和孟小峰翻译。译者的学生郭华平、李嘉、张亚亚和李晓燕参加了第3版的校对工作。
  感谢本书的作者Jiawei Han教授。无论是第1版、第2版,还是第3版的翻译都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提供的方便使得本书的翻译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Jiawei Han教授还专门为第2版和第3版的中文版撰写了序言。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们,是他们的远见使得本书能够尽快与读者见面。
  在第3版的翻译中,我们重新调整了部分术语的翻译。读过第1版、第2版的读者不难发现,第3版出现了许多的新术语,尚无固定译法。尽管我们力图为它们选择简洁、达意的中文术语,但仍然难免出现词不达意之处。译文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指正。意见请发往mfan@zzu.edu.cn,我们将不胜感激。
  我们将尽快向采用本书的教师提供讲稿和其他辅助支持。希望读者喜欢这本译著,希望这本译著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数据挖掘教学、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开展。

范明 孟小峰
2012年6月

图书目录

出版者的话
中文版序
译者序
译者简介
第3版序
第2版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 引论1
 1.1 为什么进行数据挖掘1
  1.1.1 迈向信息时代1
  1.1.2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的进化2
 1.2 什么是数据挖掘4
 1.3 可以挖掘什么类型的数据6
  1.3.1 数据库数据6
  1.3.2 数据仓库7
  1.3.3 事务数据9
  1.3.4 其他类型的数据9
 1.4 可以挖掘什么类型的模式10
  1.4.1 类/概念描述:特征化与区分10
  1.4.2 挖掘频繁模式、关联和相关性11
  1.4.3 用于预测分析的分类与回归12
  1.4.4 聚类分析13
  1.4.5 离群点分析14
  1.4.6 所有模式都是有趣的吗14
 1.5 使用什么技术15
  1.5.1 统计学15
  1.5.2 机器学习16
  1.5.3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17
  1.5.4 信息检索17
 1.6 面向什么类型的应用18
  1.6.1 商务智能18
  1.6.2 Web搜索引擎18
 1.7 数据挖掘的主要问题19
  1.7.1 挖掘方法19
  1.7.2 用户界面20
  1.7.3 有效性和可伸缩性21
  1.7.4 数据库类型的多样性21
  1.7.5 数据挖掘与社会21
 1.8 小结22
 1.9 习题23
 1.10 文献注释23
第2章 认识数据26
 2.1 数据对象与属性类型26
  2.1.1 什么是属性27
  2.1.2 标称属性27
  2.1.3 二元属性27
  2.1.4 序数属性28
  2.1.5 数值属性28
  2.1.6 离散属性与连续属性29
 2.2 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29
  2.2.1 中心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和众数30
  2.2.2 度量数据散布:极差、四分位数、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数极差32
  2.2.3 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的图形显示34
 2.3 数据可视化37
  2.3.1 基于像素的可视化技术37
  2.3.2 几何投影可视化技术38
  2.3.3 基于图符的可视化技术40
  2.3.4 层次可视化技术42
  2.3.5 可视化复杂对象和关系42
 2.4 度量数据的相似性和相异性44
  2.4.1 数据矩阵与相异性矩阵45
  2.4.2 标称属性的邻近性度量46
  2.4.3 二元属性的邻近性度量46
  2.4.4 数值属性的相异性:闵可夫斯基距离48
  2.4.5 序数属性的邻近性度量49
  2.4.6 混合类型属性的相异性50
  2.4.7 余弦相似性51
 2.5 小结52
 2.6 习题53
 2.7 文献注释54
第3章 数据预处理55
 3.1 数据预处理:概述55
  3.1.1 数据质量:为什么要对数据预处理55
  3.1.2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56
 3.2 数据清理58
  3.2.1 缺失值58
  3.2.2 噪声数据59
  3.2.3 数据清理作为一个过程60
 3.3 数据集成61
  3.3.1 实体识别问题62
  3.3.2 冗余和相关分析62
  3.3.3 元组重复65
  3.3.4 数据值冲突的检测与处理65
 3.4 数据归约65
  3.4.1 数据归约策略概述66
  3.4.2 小波变换66
  3.4.3 主成分分析67
  3.4.4 属性子集选择68
  3.4.5 回归和对数线性模型:参数化数据归约69
  3.4.6 直方图70
  3.4.7 聚类71
  3.4.8 抽样71
  3.4.9 数据立方体聚集72
 3.5 数据变换与数据离散化73
  3.5.1 数据变换策略概述73
  3.5.2 通过规范化变换数据74
  3.5.3 通过分箱离散化76
  3.5.4 通过直方图分析离散化76
  3.5.5 通过聚类、决策树和相关分析离散化76
  3.5.6 标称数据的概念分层产生77
 3.6 小结79
 3.7 习题79
 3.8 文献注释80
第4章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82
 4.1 数据仓库:基本概念82
  4.1.1 什么是数据仓库82
  4.1.2 操作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的区别84
  4.1.3 为什么需要分离的数据仓库85
  4.1.4 数据仓库:一种多层体系结构85
  4.1.5 数据仓库模型:企业仓库、数据集市和虚拟仓库87
  4.1.6 数据提取、变换和装入88
  4.1.7 元数据库88
 4.2 数据仓库建模:数据立方体与OLAP89
  4.2.1 数据立方体:一种多维数据模型89
  4.2.2 星形、雪花形和事实星座:多维数据模型的模式91
  4.2.3 维:概念分层的作用94
  4.2.4 度量的分类和计算95
  4.2.5 典型的OLAP操作96
  4.2.6 查询多维数据库的星网查询模型98
 4.3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使用99
  4.3.1 数据仓库的设计的商务分析框架99
  4.3.2 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100
  4.3.3 数据仓库用于信息处理101
  4.3.4 从联机分析处理到多维数据挖掘102
 4.4 数据仓库的实现103
  4.4.1 数据立方体的有效计算:概述103
  4.4.2 索引OLAP数据:位图索引和连接索引105
  4.4.3 OLAP查询的有效处理107
  4.4.4 OLAP服务器结构:ROLAP、MOLAP、HOLAP的比较107
 4.5 数据泛化:面向属性的归纳109
  4.5.1 数据特征的面向属性的归纳109
  4.5.2 面向属性归纳的有效实现113
  4.5.3 类比较的面向属性归纳114
 4.6 小结116
 4.7 习题117
 4.8 文献注释119
第5章 数据立方体技术121
 5.1 数据立方体计算:基本概念121
  5.1.1 立方体物化:完全立方体、冰山立方体、闭立方体和立方体外壳122
  5.1.2 数据立方体计算的一般策略124
 5.2 数据立方体计算方法126
  5.2.1 完全立方体计算的多路数组聚集126
  5.2.2 BUC:从顶点方体向下计算冰山立方体129
  5.2.3 Star-Cubing:使用动态星树结构计算冰山立方体132
  5.2.4 为快速高维OLAP预计算壳片段136
 5.3 使用探索立方体技术处理高级查询141
  5.3.1 抽样立方体:样本数据上基于OLAP的挖掘141
  5.3.2 排序立方体:top-k查询的有效计算145
 5.4 数据立方体空间的多维数据分析147
  5.4.1 预测立方体:立方体空间的预测挖掘147
  5.4.2 多特征立方体:多粒度上的复杂聚集149
  5.4.3 基于异常的、发现驱动的立方体空间探查149
 5.5 小结152
 5.6 习题152
 5.7 文献注释155
第6章 挖掘频繁模式、关联和相关性:基本概念和方法157
 6.1 基本概念157
  6.1.1 购物篮分析:一个诱发例子157
  6.1.2 频繁项集、闭项集和关联规则158
 6.2 频繁项集挖掘方法160
  6.2.1 Apriori算法:通过限制候选产生发现频繁项集160
  6.2.2 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164
  6.2.3 提高Apriori算法的效率165
  6.2.4 挖掘频繁项集的模式增长方法166
  6.2.5 使用垂直数据格式挖掘频繁项集169
  6.2.6 挖掘闭模式和极大模式170
 6.3 哪些模式是有趣的:模式评估方法171
  6.3.1 强规则不一定是有趣的172
  6.3.2 从关联分析到相关分析172
  6.3.3 模式评估度量比较173
 6.4 小结176
 6.5 习题177
 6.6 文献注释179
第7章 高级模式挖掘180
 7.1 模式挖掘:一个路线图180
 7.2 多层、多维空间中的模式挖掘182
  7.2.1 挖掘多层关联规则182
  7.2.2 挖掘多维关联规则185
  7.2.3 挖掘量化关联规则186
  7.2.4 挖掘稀有模式和负模式188
 7.3 基于约束的频繁模式挖掘190
  7.3.1 关联规则的元规则制导挖掘190
  7.3.2 基于约束的模式产生:模式空间剪枝和数据空间剪枝191
 7.4 挖掘高维数据和巨型模式195
 7.5 挖掘压缩或近似模式198
  7.5.1 通过模式聚类挖掘压缩模式199
  7.5.2 提取感知冗余的top-k模式200
 7.6 模式探索与应用202
  7.6.1 频繁模式的语义注解202
  7.6.2 模式挖掘的应用205
 7.7 小结206
 7.8 习题207
 7.9 文献注释208
第8章 分类:基本概念211
 8.1 基本概念211
  8.1.1 什么是分类211
  8.1.2 分类的一般方法211
 8.2 决策树归纳213
  8.2.1 决策树归纳214
  8.2.2 属性选择度量217
  8.2.3 树剪枝222
  8.2.4 可伸缩性与决策树归纳224
  8.2.5 决策树归纳的可视化挖掘225
 8.3 贝叶斯分类方法226
  8.3.1 贝叶斯定理227
  8.3.2 朴素贝叶斯分类227
 8.4 基于规则的分类230
  8.4.1 使用IF-THEN规则分类230
  8.4.2 由决策树提取规则231
  8.4.3 使用顺序覆盖算法的规则归纳232
 8.5 模型评估与选择236
  8.5.1 评估分类器性能的度量236
  8.5.2 保持方法和随机二次抽样240
  8.5.3 交叉验证240
  8.5.4 自助法241
  8.5.5 使用统计显著性检验选择模型241
  8.5.6 基于成本效益和ROC曲线比较分类器243
 8.6 提高分类准确率的技术245
  8.6.1 组合分类方法简介245
  8.6.2 装袋246
  8.6.3 提升和AdaBoost247
  8.6.4 随机森林249
  8.6.5 提高类不平衡数据的分类准确率250
 8.7 小结251
 8.8 习题251
 8.9 文献注释253
第9章 分类:高级方法255
 9.1 贝叶斯信念网络255
  9.1.1 概念和机制255
  9.1.2 训练贝叶斯信念网络257
 9.2 用后向传播分类258
  9.2.1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258
  9.2.2 定义网络拓扑259
  9.2.3 后向传播260
  9.2.4 黑盒内部:后向传播和可解释性263
 9.3 支持向量机265
  9.3.1 数据线性可分的情况265
  9.3.2 数据非线性可分的情况268
 9.4 使用频繁模式分类270
  9.4.1 关联分类270
  9.4.2 基于有区别力的频繁模式分类272
 9.5 惰性学习法(或从近邻学习)275
  9.5.1 k-最近邻分类275
  9.5.2 基于案例的推理277
 9.6 其他分类方法277
  9.6.1 遗传算法277
  9.6.2 粗糙集方法278
  9.6.3 模糊集方法278
 9.7 关于分类的其他问题280
  9.7.1 多类分类280
  9.7.2 半监督分类281
  9.7.3 主动学习282
  9.7.4 迁移学习283
 9.8 小结284
 9.9 习题285
 9.10 文献注释286
第10章 聚类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288
 10.1 聚类分析288
  10.1.1 什么是聚类分析288
  10.1.2 对聚类分析的要求289
  10.1.3 基本聚类方法概述291
 10.2 划分方法293
  10.2.1 k-均值:一种基于形心的技术293
  10.2.2 k-中心点:一种基于代表对象的技术295
 10.3 层次方法297
  10.3.1 凝聚的与分裂的层次聚类298
  10.3.2 算法方法的距离度量300
  10.3.3 BIRCH:使用聚类特征树的多阶段聚类301
  10.3.4 Chameleon:使用动态建模的多阶段层次聚类303
  10.3.5 概率层次聚类304
 10.4 基于密度的方法306
  10.4.1 DBSCAN:一种基于高密度连通区域的基于密度的聚类307
  10.4.2 OPTICS:通过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309
  10.4.3 DENCLUE:基于密度分布函数的聚类311
 10.5 基于网格的方法312
  10.5.1 STING:统计信息网格312
  10.5.2 CLIQUE:一种类似于Apriori的子空间聚类方法314
 10.6 聚类评估315
  10.6.1 估计聚类趋势316
  10.6.2 确定簇数317
  10.6.3 测定聚类质量317
 10.7 小结319
 10.8 习题320
 10.9 文献注释321
第11章 高级聚类分析323
 11.1 基于概率模型的聚类323
  11.1.1 模糊簇324
  11.1.2 基于概率模型的聚类326
  11.1.3 期望最大化算法328
 11.2 聚类高维数据330
  11.2.1 聚类高维数据:问题、挑战和主要方法330
  11.2.2 子空间聚类方法331
  11.2.3 双聚类332
  11.2.4 维归约方法和谱聚类337
 11.3 聚类图和网络数据339
  11.3.1 应用与挑战339
  11.3.2 相似性度量340
  11.3.3 图聚类方法343
 11.4 具有约束的聚类345
  11.4.1 约束的分类345
  11.4.2 具有约束的聚类方法347
 11.5 小结349
 11.6 习题349
 11.7 文献注释350
第12章 离群点检测351
 12.1 离群点和离群点分析351
  12.1.1 什么是离群点351
  12.1.2 离群点的类型352
  12.1.3 离群点检测的挑战354
 12.2 离群点检测方法354
  12.2.1 监督、半监督和无监督方法355
  12.2.2 统计方法、基于邻近性的方法和基于聚类的方法356
 12.3 统计学方法357
  12.3.1 参数方法357
  12.3.2 非参数方法360
 12.4 基于邻近性的方法361
  12.4.1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和嵌套循环方法361
  12.4.2 基于网格的方法363
  12.4.3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364
 12.5 基于聚类的方法366
 12.6 基于分类的方法368
 12.7 挖掘情境离群点和集体离群点369
  12.7.1 把情境离群点检测转换成传统的离群点检测369
  12.7.2 关于情境对正常行为建模370
  12.7.3 挖掘集体离群点371
 12.8 高维数据中的离群点检测371
  12.8.1 扩充的传统离群点检测372
  12.8.2 发现子空间中的离群点373
  12.8.3 高维离群点建模373
 12.9 小结374
 12.10 习题375
 12.11 文献注释375
第13章 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377
 13.1 挖掘复杂的数据类型377
  13.1.1 挖掘序列数据:时间序列、符号序列和生物学序列377
  13.1.2 挖掘图和网络381
  13.1.3 挖掘其他类型的数据383
 13.2 数据挖掘的其他方法385
  13.2.1 统计学数据挖掘385
  13.2.2 关于数据挖掘基础的观点386
  13.2.3 可视和听觉数据挖掘387
 13.3 数据挖掘应用391
  13.3.1 金融数据分析的数据挖掘391
  13.3.2 零售和电信业的数据挖掘392
  13.3.3 科学与工程数据挖掘393
  13.3.4 入侵检测和预防数据挖掘395
  13.3.5 数据挖掘与推荐系统396
 13.4 数据挖掘与社会397
  13.4.1 普适的和无形的数据挖掘397
  13.4.2 数据挖掘的隐私、安全和社会影响399
 13.5 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400
 13.6 小结402
 13.7 习题402
 13.8 文献注释403
参考文献406
索引43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翟成祥(Chengxiang Zhai) 肖恩·马森(Sean Massung) 著
作者: (美)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Ullman, Jennifer Widom
作者: (美)Ramon A.Mata-Tloedo,Pauline K.Cushman
参考读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