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用软件

完全掌握ANSYS 14.5有限元分析超级手册
作者 : 张向东 等编著
出版日期 : 2014-01-14
ISBN : 978-7-111-44793-1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604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讲解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知识以及ANSYS 14.5的实现方法,集有限元知识、软件技术、工程案例于一体,为读者架起一座有限元与软件实现的桥梁。全书首先讲解ANSYS 14.5基础知识、几何建模基础、网格划分等软件基础,随后讲解结构静力分析、热分析、动力学分析、线性屈曲分析和结构非线性分析等行业方面的应用,接着介绍如何在ANSYS中进行优化设计、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这些均代表了当今社会仿真技术发展的最新应用成果。

图书特色

no

图书前言

ANSYS 14.5为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处理工具。目前,ANSYS已经在很多应用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本书针对 ANSYS 14.5在结构分析相关领域内的应用,以引导读者掌握 ANSYS为目的进行编写。
  1.本书特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书以初中级读者为对象,首先从 ANSYS 14.5使用基础讲起,再辅以 ANSYS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步骤详尽、内容新颖:本书结合作者多年 ANSYS使用经验与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将 ANSYS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详细地讲解给读者。本书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从而快速掌握书中所讲内容。
  实例典型、轻松易学:学习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具体操作是掌握 ANSYS最好的方式。本书通过综合应用案例,透彻详尽地讲解了 ANSYS在各方面的应用。
  2.本书内容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 25章,第 1部分为基础知识(第 1~7章),第 2部分为专题应用(第 8~25章)。各章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第 1章 ANSYS基本操作。主要介绍图形用户界面、使用环境、图形化选取操作和导入 CAD文件等内容。
  第 2章坐标系与工作平面。主要内容包括按功能和类型区分的不同类型的坐标系及其相关操作,以及工作平面及其相关操作。
  第 3章几何实体建模。主要介绍使用 ANSYS进行几何建模的操作,包括图元基本操作、图元通用操作和图元布尔操作。本章是贯穿本书的所有几何建模的基础章节,需要重点掌握。
  第 4章有限元建模。主要介绍划分网格的有关内容,包括网格划分过程介绍、网格划分控制、定义单元属性、直接生成网格、耦合与约束方程等内容。本章是贯穿本书的所有网格划分的基础章节,需要重点掌握。
  第 5章加载与求解。主要介绍加载与求解过程的相关设置和内容。首先介绍了对象选取的相关内容;在加载相关内容中,详细讲解了加载过程、加载对象、载荷类型、载荷步设置和加载方式等内容;在求解相关内容中,介绍了分析类型、求解器、输出控制、多载荷步求解和重启动等内容。
  第 6章后处理。主要介绍在通用后处理器和时间历程后处理器中实现的后处理,包括在通用后处理器中,查看特定时间点或频率点上整个模型的响应状况的方法;在时间历程后处理其中,查看特定模型实体求解结果在整个时间或频率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的方法。
  第 7章 APDL编程。主要介绍 ANSYS工具栏的设置、参数的使用方法和 APDL参数设计语言编程(宏编程)。
  第 8章线性静力学分析。主要介绍在 ANSYS中实现线性静力学分析的有关操作,内容包括其建模、加载与求解、查看结果。
  第 9章非线性静力学分析。主要介绍 ANSYS实现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并对几何非线性分析和材料非线性分析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 10章屈曲分析。主要介绍屈曲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线性屈曲分析的方法和实现步骤、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方法和实现步骤。
  第 11章模态分析。主要介绍模态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在 ANSYS中的实现过程,并通过算例对简单模型和实体模型的模态分析过程进行了说明。
  第 12章瞬态分析。主要介绍完全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瞬态分析的基本过程,并通过算例分析对过程进行了示例。
  第 13章谐响应分析。主要介绍完全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谐响应分析的基本过程,并通过算例对分析过程进行了示例。
  第 14章谱分析。主要介绍单点响应谱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的分析过程,并通过算例分析对过程进行了示例。
  第 15章线性扰动分析。主要介绍线性扰动模态分析、线性扰动屈曲分析和线性扰动谐响应分析的操作过程,并使用算例进行了线性扰动谐响应分析。
  第 16章初始状态分析。主要介绍施加初始应力、初始应变和初始塑性应变的实现方法,还介绍了使用初始状态文件实现初始状态的方法。
  第 17章垫片分析。主要介绍垫片分析涉及的接口单元、垫片材料、垫片接口网格划分和分析的过程等。
  第 18章断裂力学分析。主要介绍断裂参数,包括 J积分、能量释放率和应力密度等,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断裂区域的建模处理和断裂参数的计算过程。
  第 19章脱落分析。主要介绍用基于 VCCT的裂纹扩展仿真方法对裂纹沿界面扩展的过程进行脱落分析仿真,另外也提到了基于接口单元或基于接触单元的建模方式。
  第 20章疲劳分析。主要介绍在通用后处理器中进行疲劳分析基本的操作步骤,包括定义疲劳载荷相关参数、保存应力、设置时间循环次数、疲劳计算和查看结果等步骤。
  第 21章梁壳分析。主要介绍梁、壳单元建模分析等相关内容,着重介绍了梁单元和壳单元的建模过程,包括创建普通截面梁单元、变截面梁单元、非线性截面梁单元和复合材料截面梁单元,以及创建普通壳截面和合成壳截面等。
  第 22章复合材料分析。主要介绍复合材料分析有关内容,包括单元选择、定义材料构造、设置失效准则和后处理等。
  第 23章强化材料分析。主要介绍强化材料分析相关内容,包括强化方式、强化材料建模过程和强化单元。
  第 24章接触分析。主要介绍在 ANSYS中进行接触分析的有关内容,包括 ANSYS接触分析 GUI、面面接触、点面接触、梁梁接触、线面接触、点点接触、多点约束和装配等。
  第 25章多体运动分析。主要介绍使用 ANSYS进行多体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包括柔体建模、刚体建模、连接部件和分析过程等。
  3.光盘内容
  本光盘包括本书案例的相关文件以及 ANSYS 14.5的 133页的超值内容,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第 01章自适应网格划分。主要介绍自适应网格划分相关内容,包括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前提和使用建议、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基本过程和修改基本过程的方法。
  第 02章 2D转 3D分析。主要介绍 2D转 3D分析操作,包括 2D转 3D分析的要求和限制、2D转 3D分析的分析流程及其关键命令与关键步骤。
  第 03章循环对称结构分析。主要介绍进行循环对称结构分析的操作,包括循环对称静力学分析、循环对称模态分析、循环对称屈曲分析和循环对称谐响应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 04章子结构分析。主要介绍子结构分析的基本操作方式,包括超单元 MARTIX50、子结构分析通用过程、自顶而下的子结构分析、超单元嵌套和有预应力的子结构。
  第 05章组件模态合成。主要介绍 CMS方法的操作实现方法,包括 CMS实现所需的求解器、 CMS生成过程、使用过程和扩展过程。
  第 06章子模型分析。主要介绍子模型分析的有关内容,包括子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子模型分析的过程。子模型分析的过程包括创建并分析较粗糙的基础模型、创建子模型、切割边界插值和分析子模型等。
  第 07章单元生死。主要介绍单元生死在 ANSYS中实现的基本过程,包括单元生死分析过程介绍、支持单元生死功能的单元类型和其他与单元生死相关的重要分析步骤。
  第 08章结构热分析。主要介绍 ANSYS热分析实现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分析使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单元类型,以及热分析的理论基础;并简单介绍了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的分析过程。
  4.读者对象
  本书既适用于 ANSYS初学者又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如下:
  
.相关从业人员
.初学 ANSYS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和在校生
.相关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学员
  
.参加工作实习的“菜鸟”
. ANSYS有限元分析爱好者
  
.广大科研工作人员
.初中级 ANSYS从业人员
  5.读者服务
  本书主要由张向东编著,另外陈艳霞、李波、宫磊、付国强、郭一楠、侯清福、侯雪娜、芦娟、罗强、马志勇、任伟、苏宁、孙军华、孙尧斌、王从雷、王秋丽、王艳臣、王丹、刘军、司军锋、米生权、贾辉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虽然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叙述准确、完善,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和同仁能够及时指出,共同促进本书质量的提高。
  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本书有关的问题,可以发邮件到编者邮箱 comshu@126.com,编者会尽快给予解答。
    编者
    2013年 10月

上架指导

工程机械

封底文字

本书来自作者多年的工程项目经验,涉及了当前软件的最新应用技术,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详细介绍软件的工程设计方法与技巧,快速提升读者的软件应用技能。
本书可作为机械、土木工程、力学、能源、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及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仿真与优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CAE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向东 等编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 1章 ANSYS基本操作...............1

1.1 ANSYS GUI介绍 ......1

1.1.1 GUI界面布局2

1.1.2 GUI普通组件2

1.1.3 对话框............6

1.2 ANSYS使用环境 ......9

1.2.1 数据库..........10

1.2.2 程序处理器..11

1.2.3 ANSYS文件....................12

1.2.4 启动与交互........13

1.3 图形化选取 ....................15

1.3.1 鼠标功能............16

1.3.2 空间选取与实体选取...................16

1.3.3 查询选取............17

1.4 ANSYS分析入门 ..........18

1.5 CAD文件输入...............20

1.6 本章小结 ........................23

第 2章坐标系与工作平面 ............... 24

2.1 坐标系 ............................24

2.1.1 全局坐标系........25

2.1.2 局部坐标系........26

2.1.3 节点坐标系........31

2.1.4 单元坐标系........34

2.1.5 显示坐标系........34

2.1.6 结果坐标系........34

2.2 工作平面 ........................35

2.2.1 创建工作平面....35

2.2.2 工作平面操作....37

2.3 本章小结 ........................40

第 3章几何实体建模..................... 41

3.1 图元基本操作 ................41

3.1.1 点........................42

3.1.2 线........................49

3.1.3 面........................59

3.1.4 体........................62

3.1.5 实体体素............64

3.2 图元通用操作 ................79

3.3 图元布尔操作 ................85

3.3.1 布尔操作设置....85

3.3.2 布尔操作..............86

3.4 本章小结 ........................90

第 4章有限元建模................... 91

4.1 有限元建模概述 ............91

4.1.1 网格划分过程....91

4.1.2 网格划分方式....91

4.2 定义单元属性 ................92

4.2.1 定义单元类型....92

4.2.2 定义实常数........94

4.2.3 定义截面............96

4.2.4 定义单元坐标系98

4.2.5 定义材料特性....99

4.3 网格划分控制 ..............101

4.3.1 网格划分 GUI..102

4.3.2 网格属性设置..102

4.3.3 网格尺寸控制..104

4.3.4 网格形状控制..112

4.3.5 划分方式控制..115

4.4 网格划分 ......................116

4.5 网格检查与修改 ..........120

4.5.1 网格细化..........121

4.5.2 删除网格..........122

4.5.3 网格单元检查..122

4.6 直接生成网格 ..............125

4.7 耦合与约束方程 ..........125

4.7.1 耦合..................125

4.7.2 约束方程..........129

4.8 本章小结 ......................131

第 5章加载与求解.................. 132

5.1 对象选取、组件与集合 ................132

5.1.1 对象选取..........132

5.1.2 组件与集合......134

5.2 加载 ..............................139

5.2.1 加载过程..........139

5.2.2 加载对象..........144

5.2.3 载荷类型概览..144

5.2.4 自由度约束......145

5.2.5 对称边界条件..148

5.2.6 集中载荷.............................150

5.2.7 面载荷..............152

5.2.8 体载荷..............155

5.2.9 惯性载荷..........156

5.2.10 载荷通用操作157

5.2.11 载荷步通用设置.....................160

5.2.12 加载方式........161

5.3 求解 ..............................163

5.3.1 分析类型..........163

5.3.2 求解器..............165

5.3.3 求解输出..........166

5.3.4 多载荷步求解..167

5.3.5 重启动分析......168

5.4 本章小结 ......................169

第 6章后处理................................ 170

6.1 后处理概述 ..................170

6.2 通用后处理器(POST1) ..................171

6.2.1 读取结果数据..172

6.2.2 图形方式查看结果...........................176

6.2.3 面操作..............186

6.2.4 列表显示结果..195

6.2.5 将结果映射到路径..........................197

6.2.6 结果查看器......200

6.2.7 部分其他操作..200

6.3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 ..................201

6.3.1 时间历程变量查看器.........................201

6.3.2 定义变量................202

6.3.3 变量数据运算操作205

6.3.4 查看变量................207

6.4 本章小结 ............................208

第 7章 APDL编程............................. 209

7.1 工具栏设置 ........................209

7.2 使用参数 ............................210

7.2.1 参数名....................210

7.2.2 标量参数操作........211

7.2.3 使用字符参数........213

7.2.4 参数表达式............213

7.2.5 参数函数................213

7.2.6 数组参数................214

7.3 APDL宏编程.....................219

7.3.1 创建宏....................219

7.3.2 执行宏....................221

7.3.3 局部变量................222

7.3.4 程序控制................223

7.3.5 宏嵌套使用与示例225

7.4 本章小结 ............................225

第 8章线性静力学分析.................. 226

8.1 概述 ....................................226

8.1.1 线性材料................226

8.1.2 常用单元................229

8.2 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 ........231

8.2.1 建模........................231

8.2.2 加载与求解............231

8.2.3 查看结果................231

8.3 简支悬臂梁算例 ................231

8.3.1 问题描述与分析....231

8.3.2 前处理....................232

8.3.3 加载与求解............234

8.3.4 后处理....................236

8.4 2D与 3D分析对比算例 ...238

8.4.1 问题描述与分析....238

8.4.2 前处理....................238

8.4.3 加载与求解..............241

8.4.4 后处理....................242

8.5 本章小结 ............................244

第 9章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 245

9.1 概述 ....................................245

9.1.1 几何非线性............246

9.1.2 材料非线性............247

9.2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 ....249

9.2.1 建模........................249

9.2.2 求解控制与求解....255

9.2.3 查看结果................257

9.3 几何非线性分析算例 ........258

9.3.1 问题描述与分析....258

9.3.2 前处理....................258

9.3.3 加载与求解............261

9.3.4 后处理....................263

9.4 材料非线性分析算例 ........265

9.4.1 问题描述与分析....265

9.4.2 前处理....................265

9.4.3 加载与求解............267

9.4.4 后处理....................268

9.5 本章小结 ............................269

第 10章屈曲分析.......................... 270

10.1 概述 ..................................270

10.2 屈曲分析过程 ..................271

10.2.1 线性屈曲分析....271

10.2.2 非线性屈曲分析273

10.3 线性屈曲分析算例 ..........274

10.3.1 问题描述与分析274

10.3.2 前处理................275

10.3.3 静态分析............276

10.3.4 求解屈曲分析....277

10.3.5 后处理................277

10.4 非线性屈曲分析算例 ......279

10.4.1 问题描述与分析279

10.4.2 前处理................279

10.4.3 加载与求解........281

10.4.4 后处理................282

10.5 本章小结 ..........................283

第 11章模态分析......................................................... 284

11.1 概述 ..................................284

11.2 模态分析过程 ..................285

11.2.1 建模....................285

11.2.2 加载与求解........286

11.2.3 查看结果............290

11.2.4 施加预应力效应292

11.3 弹簧振子固有频率分析算例 .................293

11.3.1 问题描述与分析293

11.3.2 前处理................293

11.3.3 加载与求解........295

11.3.4 后处理................296

11.4 矩形板模态分析 ..............296

11.4.1 问题描述与分析296

11.4.2 前处理................296

11.4.3 加载与求解........298

11.4.4 后处理................299

11.5 本章小结 ..........................301

第 12章瞬态分析........................ 302

12.1 概述 ..................................302

12.2 瞬态分析步骤 ..................306

12.2.1 完全法分析瞬态过程........................306

12.2.2 模态叠加法分析瞬态过程.................315

12.3 完全法瞬态分析算例 ......317

12.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17

12.3.2 前处理................317

12.3.3 加载与求解........318

12.3.4 后处理................320

12.4 模态叠加法瞬态分析算例 ......................321

12.4.1 问题描述与分析321

12.4.2 前处理................321

12.4.3 模态分析求解....322

12.4.4 加载与求解........322

12.4.5 扩展求解............323

12.4.6 后处理................324

12.5 本章小结 ..........................324

第 13章谐响应分析................... 325

13.1 概述 ..................................325

13.1.1 谐响应概念........325

13.1.2 谐响应分析理论简介.........................326

13.2 谐响应分析过程 ..............329

13.2.1 完全法分析过程329

13.2.2 模态叠加法........334

13.3 完全法谐响应分析算例 ..336

13.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36

13.3.2 前处理................336

13.3.3 加载与求解........338

13.3.4 后处理................339

13.4 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算例 .........................................................340

13.4.1 问题描述与分析340

13.4.2 前处理................340

13.4.3 模态分析求解....340

13.4.4 模态叠加求解....341

13.4.5 后处理................342

13.5 本章小结 ..........................342

第 14章谱分析............................................................. 343

14.1 谱分析概述 ......................343

14.2 谱分析过程 ......................344

14.2.1 单点响应谱分析过程.......................................................344

14.2.2 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分析...............................................348

14.3 单点响应谱分析算例 ......354

14.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54

14.3.2 前处理................354

14.3.3 模态分析求解....357

14.3.4 谱分析求解........358

14.3.5 组合模态............359

14.3.6 后处理................359

14.4 功率谱密度分析算例 ......361

14.4.1 问题描述与分析361

14.4.2 前阶段分析........361

14.4.3 功率谱分析求解362

14.5 本章小结 ..........................364

第 15章线性扰动分析................... 365

15.1 线性扰动分析概述 ..........365

15.1.1 假设与限制........365

15.1.2 线性扰动分析理论概述......................366

15.2 线性扰动分析过程 ..........369

15.2.1 线性扰动模态分析过程...................................................370

15.2.2 线性扰动屈曲分析过程...................................................370

15.2.3 线性扰动谐响应分析过程...............................................370

15.3 线性扰动谐响应分析算例 ...................373

15.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73

15.3.2 预分析................373

15.3.3 线性扰动分析....376

15.3.4 后处理................377

15.4 本章小结 ..........................379

第 16章初始状态分析..................... 380

16.1 概述 ..................................380

16.2 施加初始状态 ..................381

16.2.1 施加初始应力....381

16.2.2 施加初始应变....382

16.2.3 施加初始塑性应变...................383

16.2.4 使用初始状态文件........................384

16.3 初始应变分析算例 ..........385

16.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85

16.3.2 前处理................385

16.3.3 加载与求解........387

16.3.4 后处理................389

16.4 本章小结 ..........................391

第 17章垫片分析........................... 392

17.1 概述 ..................................392

17.2 垫片分析过程 ..................392

17.2.1 垫片单元............393

17.2.2 垫片材料............394

17.2.3 网格划分............398

17.2.4 求解与查看结果399

17.3 垫片分析算例 ..................399

17.3.1 问题描述与分析399

17.3.2 前处理................399

17.3.3 加载与求解........402

17.3.4 后处理................405

17.4 本章小结 ..........................406

第 18章断裂力学分析.................................................. 407

18.1 概述 ..................................407

18.1.1 模式....................407

18.1.2 力学参数............408

18.1.3 力学仿真方法....410

18.2 断裂力学分析过程 ..........410

18.2.1 建模....................411

18.2.2 J积分计算 .........411

18.2.3 能量释放率计算416

18.2.4 应力密度系数计算..............................416

18.3 应力集中点断裂参数分析算例 ........................418

18.3.1 问题描述与分析418

18.3.2 前处理................418

18.3.3 加载与求解........426

18.3.4 后处理................427

18.4 本章小结 ..........................429

第 19章脱落分析......................................................... 430

19.1 概述 ..................................430

19.2 脱落分析过程 ..................430

19.2.1 基于 VCCT的裂纹扩展分析..........................................431

19.2.2 基于接口单元的界面脱落分析.......................................439

19.2.3 基于接触单元的界面脱落分析.......................................443

19.3 脱落分析算例 ..................443

19.3.1 问题描述与分析443

19.3.2 前处理................444

19.3.3 设置裂纹扩展路径........................447

19.3.4 加载与求解........448

19.3.5 后处理................450

19.4 本章小结 ..........................452

第 20章疲劳分析......................................................... 453

20.1 概述 ..................................453

20.2 疲劳分析过程 ..................454

20.2.1 疲劳分析过程介绍......................454

20.2.2 疲劳分析命令流样式.......................463

20.3 疲劳分析算例 ..................463

20.3.1 问题描述与分析463

20.3.2 前处理................463

20.3.3 加载与求解........465

20.3.4 查看结果............467

20.3.5 疲劳计算............468

20.4 本章小结 ..........................470

第 21章梁壳分析...................... 471

21.1 概述 ..................................471

21.1.1 梁分析概述........471

21.1.2 壳分析概述........472

21.2 梁单元建模分析 ..............472

21.2.1 创建梁截面........474

21.2.2 使用非线性及复合材料梁截面...............477

21.3 壳单元建模分析 ..............480

21.3.1 普通壳截面........481

21.3.2 合成壳截面........483

21.4 梁单元分析算例 ..............484

21.4.1 问题描述与分析484

21.4.2 前处理................484

21.4.3 加载与求解........489

21.4.4 后处理................490

21.5 壳单元分析算例 ..............491

21.5.1 问题分析与描述491

21.5.2 前处理................491

21.5.3 加载与求解........494

21.5.4 后处理................494

21.6 本章小结 ..........................495

第 22章复合材料分析..................... 496

22.1 复合材料分析过程 ..........496

22.1.1 单元选择............496

22.1.2 定义材料构造....497

22.1.3 设置失效准则....499

22.1.4 建模与后处理....501

22.2 复合材料分析算例 ..........502

22.2.1 问题描述与分析502

22.2.2 前处理................502

22.2.3 加载与求解........505

22.2.4 后处理................506

22.3 本章小结 ..........................507

第 23章强化材料分析.................................................. 508

23.1 强化材料分析概览 ..........508

23.1.1 强化方式............508

23.1.2 强化材料建模过程...........................................................509

23.1.3 强化单元............509

23.2 离散强化分析算例 ..........511

23.2.1 问题描述与分析511

23.2.2 前处理................511

23.2.3 加载与求解........514

23.2.4 后处理................515

23.3 本章小结 ..........................516

第 24章接触分析............................. 517

24.1 概述 ..................................517

24.2 GUI交互工具 ..................518

24.2.1 接触管理器........518

24.2.2 接触向导............519

24.3 面面接触分析 ..................520

24.3.1 面面接触单元....521

24.3.2 面面接触分析过程....................................521

24.4 点面接触 ..........................540

24.4.1 点面接触单元....540

24.4.2 点面接触分析过程...........................................................541

24.5 梁梁接触分析 ..................541

24.5.1 梁梁接触单元与建模.......................................................541

24.5.2 梁梁接触分析过程...........................................................542

24.6 线面接触 ..........................543

24.7 点点接触 ..........................543

24.7.1 点点接触单元....543

24.7.2 点点接触分析过程...........................545

24.8 多点约束和装配 ..............548

24.8.1 实体—实体装配与壳-壳装配.......................................549

24.8.2 壳—实体装配....550

24.8.3 基于面的约束....551

24.9 过盈配合算例 ..................554

24.9.1 问题描述与分析554

24.9.2 前处理................554

24.9.3 加载与求解........559

24.9.4 后处理................560

24.10 实体—实体装配算例 ....561

24.10.1 问题描述与分析.........................561

24.10.2 前处理..............561

24.10.3 加载与求解......564

24.10.4 后处理..............565

24.11 本章小结 ........................566

第 25章多体运动分析...................... 567

25.1 概述 ..................................567

25.2 运动学分析 ......................567

25.2.1 柔体建模............568

25.2.2 刚体建模............568

25.2.3 连接部件............570

25.2.4 分析过程............572

25.3 多体运动分析算例 ..........574

25.3.1 问题描述与分析574

25.3.2 前处理................574

25.3.3 加载与求解........577

25.3.4 查看结果............578

25.4 本章小结 ..........................580

参考文献........... 581


光盘目录
Contents
第 01章自适应网格划分..............................1

01.1 概述 ......................................1

01.1.1 自适应网格划分前提...............................1

01.1.2 自适应网格划分使用建议...........................2

01.2 自适应网格划分过程 ..........3

01.2.1 自适应网格划分基本过程.......................3

01.2.2 修改基本过程........4

01.3 自适应网格划分算例 ..........6

01.3.1 问题描述与分析....6

01.3.2 前处理....................6

01.3.3 自适应网格划分....7

01.3.4 查看结果................8

01.4 本章小结 ..............................9

第 02章 2D转 3D分析..................... 10

02.1 概述 ....................................10

02.1.1 要求......................10

02.1.2 限制......................11

02.2 2D转 3D分析过程 ...........12

02.2.1 分析流程概览......12

02.2.2 关键命令..............13

02.2.3 分析流程关键步骤.........................14

02.3 2D转 3D分析算例 ...........15

02.3.1 问题描述与分析..15

02.3.2 基础分析..............16

02.3.3 拉伸模型..............19

02.3.4 拉伸后分析..........20

02.4 本章小结 ............................21

第 03章循环对称结构分析 ............................................ 22

03.1 概述 ....................................22

03.1.1 分析概览..............22

03.1.2 求解限制..............22

03.2 循环对称模型 ....................23

03.2.1 基本扇区..............23

03.2.2 边缘组件..............24

03.2.3 结构验证..............24

03.3 循环对称结构分析过程 ....25

03.3.1 循环对称静力学分析.............25

03.3.2 循环对称模态分析........................25

03.3.3 循环对称屈曲分析.............................28

03.3.4 循环对称谐响应分析....................................29

03.4 循环对称结构分析算例 ....30

03.4.1 问题描述与分析..30

03.4.2 前处理..................31

03.4.3 加载与求解..........34

03.4.4 后处理..................37

03.5 本章小结 ............................38

第 04章子结构分析..................................... 39

04.1 子结构概述 ........................39

04.1.1 子结构优势..........39

04.1.2 超单元 MATRIX50........................40

04.2 子结构分析过程 ................40

04.2.1 子结构分析通用过程...................40

04.2.2 输入样式..............53

04.2.3 自顶而下子结构分析..................54

04.2.4 超单元嵌套..........57

04.2.5 有预应力的子结构.................................57

04.3 子结构分析算例 ................58

04.3.1 问题分析与描述..58

04.3.2 生成过程..............58

04.3.3 使用过程..............62

04.3.4 扩展过程..............64

04.4 本章小结 ............................67

第 05章组件模态合成.................... 68

05.1 概述 ....................................68

05.1.1 CMS方法 ............69

05.1.2 CMS使用的求解器 .....................69

05.2 CMS分析过程...................70

05.2.1 生成过程..............70

05.2.2 使用过程和扩展过程................72

05.2.3 超单元扩展..........72

05.2.4 绘制模态形状......72

05.3 CMS算例...........................73

05.3.1 问题描述与分析..73

05.3.2 生成过程..............73

05.3.3 使用过程..............80

05.3.4 扩展过程..............81

05.4 本章小结 ............................84

第 06章子模型分析............................ 85

06.1 子模型概述 ........................85

06.2 子模型分析过程 ................86

06.2.1 创建并分析较粗糙的模型......................86

06.2.2 创建子模型..........87

06.2.3 创建切割边界插值........................88

06.2.4 分析子模型..........90

06.2.5 比较验证..............92

06.2.6 子模型分析输入样式........................93

06.2.7 壳到体子模型......95

06.3 子模型分析算例 ................96

06.3.1 问题描述与分析..96

06.3.2 基础分析..............96

06.3.3 创建并分析子模型................................100

06.4 本章小结 ..........................104

第 07章单元生死.................... 105

07.1 概述 ..................................105

07.1.1 单元生死过程....105

07.1.2 支持单元............106

07.2.3 使用建议............106

07.2.4 改变材料............107

07.2 单元生死分析过程 ..........107

07.2.1 建模....................107

07.2.2 施加载荷并求解107

07.2.3 查看结果............110

07.2.4 使用结果控制单元生死................110

07.3 单元生死分析算例 ..........111

07.3.1 问题描述与分析111

07.3.2 前处理................112

07.3.3 加载与求解........114

07.3.4 查看结果............115

07.4 本章小结 ..........................116

第 08章结构热分析..................... 117

08.1 热分析概述 ......................117

08.1.1 单位....................117

08.1.2 单元类型............118

08.1.3 基础理论............119

08.2 分析过程 ..........................121

08.2.1 稳态热分析过程121

08.2.2 瞬态热分析过程123

08.3 扇面热应力分析 ..............124

08.3.1 问题描述与分析124

08.3.2 热分析前处理....124

08.3.3 求解温度场........126

08.3.4 热分析结果处理126

08.3.5 结构分析前处理127

08.3.6 求解应力场........128

08.3.7 结构分析结果处理.......................128

08.4 圆筒壁瞬态热分析 ..........129

08.4.1 问题描述与分析129

08.4.2 前处理................129

08.4.3 施加载荷并求解131

08.4.4 查看结果............132

08.5 本章小结 ..........................13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哈德利·威克汉姆 (Hadley Wickham)著
作者: 晓雨工作室
作者: 何宁 吴黎兵 滕冲
作者: Helmut Kopka, Patrick W.Daly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华为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 著
作者: 樊欢欢 刘荣 等编著
作者: 王先鹿 陈瑞艳 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