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学其他专业课

牛市简史: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
作者 : 王德伦 王亦奕 张日升 李家俊 等著
丛书名 : 投资者必读系列
出版日期 : 2020-12-11
ISBN : 978-7-111-66834-3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35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资金流动性、市场风险偏好,在区分长、中、短期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等角度,运用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打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搭建了完整的策略投资框架与分析体系。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五轮牛市(分别为1991~1993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的宏观背景与诞生原因,对当时股票市场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情况均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对市场的行情节奏、交易特征、风格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每轮牛市中的强势行业表现与个股表现开展了系统的分析,也对后续牛市终结和牛熊切换进行了研究。除了对五轮牛熊进行分析,本书还在文中穿插了数轮牛熊的分析相关的专栏,从全局的视角补充了这类事件对股票市场和投资机会的影响。

图书特色

把握牛市演绎规律,掌握捕获牛股秘诀

图书前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
自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成立以来,A股市场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步入了“而立之年”。回顾这30年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宏观经济从“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与“开放红利”,从“四万亿”的强力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的结构优化,从地产基建的老路子转向追寻经济高质量发展,其间也经历了通胀高企、投资过热、金融危机、产能过剩等困境与低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A股市场一直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并且一同见证了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30年的历程中,A股市场已经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展成为拥有近4000只股票、总市值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从双轨制到国有股全流通,从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庄股横行到交易制度与监管体系日益规范完善,从“炒新”“炒小”“炒壳”到拥抱“价值白马”与“核心资产”,从以散户为主到逐步迎来机构化的进程。中国股市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沪深港通制度的开通极大地拓宽了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便利性,2019年年底时外资通过陆股通的持股市值已经超过1.4万亿元,A股被相继纳入MSCI(明晟)、FTSE(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家族,这也是A股市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一种体现。总而言之,A股市场一直在不断地演化与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策略研究团队前瞻性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如投资核心资产,外资流入重塑A股生态,金融开放带来巨大红利,拥抱资产配置的权益时代等,已经被市场逐步验证,认可的人越来越多,也为很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带来了实用价值,未来将会持续作用。除了上述几个判断之外,还有一个大趋势,即未来10年从国别比较与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来看,全球最好的资产在中国,而中国最好的资产将是权益类资产。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率先恢复,全球资金竞相配置美国资产,美股、美元、美债维持了长达10年的长期向上的趋势,美国三大股指更是齐创新高,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全球许多主要经济体进入了“零利率”“负利率”时代,“资产荒”在全球蔓延,全球的资产配置格局都面临重构,中国的资产有没有可能迎来系统性的大机会?
从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2020年年初疫情得到良好、快速管控,之后顺利进入全面复产复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叠加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产品体系,在疫情冲击之下,相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展现出巨大的体制优势,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结构与转型的角度看,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开始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等重要新兴产业与创新行业生机蓬勃,多个技术创新领域紧跟世界先进脚步甚至部分达到同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层出不穷,新经济与新动能有望承接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产业,逐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制度与改革的角度看,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精选层等一系列股市制度改革相继推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引得“源头活水来”,将结构转型映射到股票市场。再如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各项改革中具有枢纽作用,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其深入推进将为经济和股市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金融市场稳步扩大开放,带来“开放的红利”,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利好股市发展的政策源源不断。
从股票市场自身来看,和10年前相比指数依然维持在3000点附近,近10年来的涨幅不但和美欧等发达市场相比处在低位,而且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相比也处在低位,“水往低处流”,中国股市有望在这一轮全球资金再配置过程中最为受益,而且大量优质的“核心资产”已经脱颖而出,有望成为牵引市场持续向好的火车头。在各方合力下,我们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迎来历史上的第一次“长牛”。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马克·吐温也有句经常被引用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着相同的韵脚。”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一书中,也论证了金融市场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反复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周期性极强的股票市场中更是如此。A股市场有哪些规律性的运行趋势?如何根据宏观环境变化找准股票市场的脉搏和节奏?怎样把握未来中国股市第一次“长牛”带来的巨大机遇?笔者认为,一个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复盘!复盘A股30年来的主要运行特点与市场特征,复盘牛熊拐点背后的经济、政策及制度驱动力,复盘强势行业或板块表现的原因和逻辑。研究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过去30年间中国股市经历的几轮牛熊是我们可参考的最宝贵的研究财富,我们决定以牛市为抓手,进行深入剖析。
A股市场共经历了五次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大级别牛市,每次大牛市的起因背景、行情节奏、驱动力、市场风格均不尽相同,只有深度剖析股票市场的动态演化过程,还原到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之下,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A股市场的运行逻辑和投资机会,这正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力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自然科学领域,可以通过做实验来理解和推断,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没有实验室,学习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一种替代的研究方式。A股市场30年来五次大牛市以及伴随的牛熊切换,便是中国股票史留给广大投资者的最宝贵礼物,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如同对待“高考真题”一般,挖掘越深,获益越大。
本书主要基于经济基本面、资金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偏好,在区分长、中、短期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等角度,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打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搭建了从经济到行业再到个股的完整策略投资框架与分析体系。本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力争找出在每次大牛市之中那些最重要的驱动事件及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相似程度,也就是说,本书的重点是力争搞清五次大牛市发生前宏观基本面与流动性的相似性,刻画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政策行为以及投资者的心理反应,描述五次大牛市的发展轨迹,找到超额收益和风险因素的来源,从而为应对和把握下一次大牛市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本书详细剖析了A股市场历史上五次大牛市(分别为1991~1993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的宏观背景与诞生原因,对当时股票市场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情况均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对市场的行情节奏、交易特征、风格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对每次牛市中的强势行业与个股表现开展了系统的分析,也对后续牛市终结和牛熊切换进行了研究。由于每一次大牛市的驱动力和表现特征均有所不同,因而在分析时我们对每一章的结构在总体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有灵活变化,对影响每一次牛市中重要驱动力的变化会着重分析,把分析框架的进化过程展示给大家。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与其他回顾股市历史的文章或书籍相比,本书不聚焦于股市发生的历史故事,而是从证券分析师的视角出发。因为分析师日常撰写研究报告的对象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理事会、外资投资机构等专业机构,所以我们立足专业分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作为基本分析框架,综合运用行为金融、财务分析、管理战略等学科知识,因而本书可能会相对枯燥或者缺乏趣味性,但是读者“啃”完后会更有成就感。其二,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每一轮牛熊的分析不仅仅是搞明白过程,更是去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帮读者一起去搭建专业、完整的投资分析框架,结合实例来演绎框架中的每一个要素如何发挥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这些方法之后,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读者能够掌握更多思考的武器。其三,本书具有较高的实战价值,在宏观经济流动性等理论分析之外,我们结合了具体的公司、行业、事件、政策来进行分析,向读者展示如何把理论框架与股票市场的现实表现相结合。
本书是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策略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内容由团队成员集体讨论、创作完成,成员包括王德伦、李美岑、王亦奕、张兆、张勋、张日升、李家俊、张媛等,最后由王德伦统稿。正如《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所说:“历史重复有线性的方式,也有非线性的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的意外变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在股票市场中这一点尤为鲜明。由于水平和研究能力所限,本书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所提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还请读者朋友们多提意见、多多谅解。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文中提到的所有公司均是作为研究的案例,并不是推荐公司股票,不代表股票推荐。凡是对未来做预判都有很大的犯错风险,但是,笔者不想因为怕出错,而放弃分享这些我们认为非常具有价值的思考成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君共勉。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二十年资深市场研究团队 五年匠心巨制


本书对过去的权益市场做出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为投资者回顾A股历史、展望未来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极具参考价值与意义。 
王斌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 
这本书是事实与观点的结合,它详细回顾了过去三十年A股市场的五次大牛市。书中翔实的资料使得它有成为金融业者案头工具书的潜质。
欧阳良宜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预测市场挑战人类的心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市场的运行逻辑,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并建立分析框架体系。作为长期专注于资本市场研究的知名分析师,王德伦的新著兼顾专业性和实战性,值得一读。
任泽平 经济学家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本书通过对A股市场近三十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特点等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大趋势。本书还通过A股市场的发展研究,从一个侧面刻画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相信会对阅读者有所启发。
权衡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轻的A股在步入而立之年之际,亦将开启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黄金十年”。过去三十年间,A股市场经历了五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创造了无数财富,也产生了很多惨痛的教训。《牛市简史》一书用翔实的资料和深度的研究剖析了五轮大牛市背后的逻辑,以古为镜,为众多市场参与者提供投资参考,非常值得一读!
杨德龙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简介

王德伦 王亦奕 张日升 李家俊 等著:作序: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 王斌
北大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欧阳良宜

联袂推荐: 经济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权衡
经济学家 任泽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

推荐序

推荐序一
30年风雨兼程,30年辛勤耕耘。A股市场已经建成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30年时间,A股市场累计超过4000家企业实现IPO,为实体企业提供首发、增发等多种形式的融资需求服务,总资金规模达到15.8万亿元。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当我回忆往昔,每轮牛熊转换和资本市场改革依然历历在目。30年时间,A股市场基础制度、优质上市公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策略研究团队对过去的权益市场做出了全面细致的梳理,撰写本书,为投资者回顾A股历史、展望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其详细的资料,极具参考价值与意义。
《牛市简史》包含七章内容。第一章横向比较了五次大牛市,概述牛市的定义、牛市的宏观和板块共性、市场底部和顶部的特征、牛市启动和见顶的催化。第二章到第六章详细回顾了1991~1993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五次大牛市。每次牛市上至宏观环境,下至领先行业和市场牛股,作者均细心梳理,可谓文思缜密。第七章对未来A股市场做出展望,在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的条件下,有望实现长牛。纵观全书,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策略研究团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努力为读者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帮助投资者亲身代入彼时的决策角色。对于专业读者,本书可以作为手边工具书,随时翻阅、帮助回忆;对于新入门的读者,本书可以作为A股投资教材,复盘和学习A股五次牛市历史。
向未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仍在大举迈进。国家从未如此重视资本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面注册制等股市基础制度日益完善,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小,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们有幸与诸位读者身处中国最好的权益时代,拥抱时代机遇,共享中国红利。
2021年是兴业证券的而立之年。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兴业证券从1991年福建兴业银行证券业务部的六尺柜台,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综合类、创新型证券金融集团。站在当前,兴业证券正在财富管理和大机构业务的双轮驱动下,努力建设一流的证券金融集团。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作为业内最早从事卖方研究的券商研究机构之一,大部分领域研究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多家权威分析师评选中,多个研究小组入围前三名,并连续多年稳定在行业前五,稳居卖方研究第一阵营。研究院成为兴业证券“专业性”的一张名片,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也希望未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洞察和帮助。
兴业证券集团的蓬勃成长离不开高速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红利的受益者,接下来兴业证券也将贯彻“兴业”之意,助力实体企业,加速新时代经济转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祝愿各位读者温故而知新,投资顺利,业绩长红!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 王斌
2020年11月9日




推荐序二
在课堂上,经济史书籍一般都会占据我推荐书单的前排位置。这其实反映了一名金融学老师对经济金融理论的疑惑甚至不信任。现代的经济学思维范式承袭自古典物理,严谨的数学推导背后隐含着人类理性和市场均衡的公设。二级市场上的一次次牛熊转换不断地在拷问这些精美模型是否符合现实。经济学理论的公设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论,而后者的研究出发点恐怕是生理学,再往底层探究恐怕就是人类学和生物学。然而这些学科都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果关系的论断并不稳固,在不稳固的假设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经济学结论当然也就不可靠。无怪乎我们很少看到理论经济学家在重要历史转折时刻有过准确的经济预测。如果有,也基本是蒙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历史资料中去总结归纳市场发展的规律,显然是一个更切合实际的选择。我们看到的各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的分析预测报告,往往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没有人能够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机械地认为历史会不断重复,往往会落入刻舟求剑的困境。不同的市场观察者基于相同的历史信息所分析得出的预测往往是不同的,这其中的差异可能来自不同的思维范式、不同的人生经历,甚至不同的基因。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颜值高的卖方分析师在预测A股上市公司每股盈余时的准确度确实比较高。另一个不怎么有趣的例子是,脸宽的对冲基金经理业绩一般不怎么样。后者甚至成了《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我想,不同的读者在看到本书时对牛市历史的认知和感悟恐怕迥异。
本书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它详细地回顾了过去30年A股市场的几次大牛市。书中翔实的资料使得它有成为金融从业者案头工具书的潜质。各位作者非常细致地分析了每次牛市过程中个股、板块以及大市的对应特征。中国经济基本面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巨变,影响着中国股市的监管机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甚至媒体,导致它们也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曾经叱咤风云的“德隆系”猛庄早已烟消云散,各种市场新势力正在悄然崛起,而个人投资者的经验和能力也随着时代更替而不断提升。因此,基于过去经验总结的市场规律在新形势下的适用性是有限的。
本书也揭示了一些有意思的规律,譬如牛市的必要不充分或者充分不必要条件。不管是早期的沪深两市竞争,还是近几次的官媒社论,牛市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都是政府层面的支持。然而2015年的股市剧烈震荡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充分条件。类似的逻辑可能也适用于流动性。20世纪90年代我从前辈们口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首先要有量。这句话在特定场景下依然是有效的。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留意一下这些有意思的细节。
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信息在市场上的传播速度和模式。从先知先觉者建仓到后知后觉者买单,所经历的时间已经显著缩短。个人投资者进场的方式从当年的“百万雄师下深圳”排队抢申购单,变成了现在网上看基金经理直播并通过第三方支付申购,单场数百亿元的申购额令市场老人唏嘘不已。当然,牛市的收尾过程和过去相比也可能更加突兀和剧烈。信息传播的快捷从各个方面改变了市场,有内涵的文字也许在发布之日后便丧失了其信息价值。所以,我建议读者们在拿到本书后应该第一时间开卷阅读,而不是把它当成书架上的藏品。
感谢德伦和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的诸位同人为读者奉献了这一本记录历史的好书!期待接下来即将展开的市场新篇章。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欧阳良宜
2020年8月于深圳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作者简介
第一章 五次A股大牛市的比较研究 / 1
第一节 牛市的定义 / 1
第二节 五次大牛市宏观上的共性 / 2
第三节 每次牛市底部和顶部交易特征 / 8
第四节 启动和见顶的催化事件 / 11
第五节 如何寻找牛市中表现最好的板块 / 13
第二章 1991~1993年:资本市场探索期的第一次牛市 / 15
第一节 宏观背景:改革开放制度红利下的经济小周期 / 15
第二节 牛市上涨第一波:沪市上涨1244%,深市上涨604% / 19
第三节 牛市上涨第二波:沪市上涨291%,深市上涨110% / 36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股市大事件与1994年、1996年两次快牛 / 39
第三章 1999~2001年:从“5·19”开启的“政策牛” / 46
第一节 宏观背景:高速增长前的底部区域 / 46
第二节 风险偏好、流动性与基本面交错,驱动牛市行情节奏 / 52
第三节 市场风格:小市值占优,互联网泡沫引领“科技题材” / 55
第四节 交易特征:普涨明显,一半公司涨幅跑赢大盘 / 59
第五节 行业表现:油价驱动能源领涨,“五朵金花”初露锋芒 / 61
第六节 重要事件:“老十家”成立,投资者机构化迈出第一步 / 65
第四章 2005~2007年:基本面与改革共同推动的“繁荣牛”/ 67
第一节 始于股改,止于“水”枯的超级“繁荣牛” / 67
第二节 宏观环境:全球化浪潮下,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 / 70
第三节 独特的流动性环境:热钱涌入,“基”动人心 / 73
第四节 难忘6124点,超级“繁荣牛”再回首 / 75
第五节 市场风格:公募基金带动下,大票整体占优 / 84
第六节 行业表现:电力设备、非银金融以及建筑位居前三 / 85
第七节 牛股解析:三成个股翻倍背后的逻辑 / 95
第五章 2008~2009年:政策强刺激带来的牛市 / 110
第一节 总览 / 110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与市场 / 115
第三节 从流动性视角看危机应对与市场反应 / 126
第四节 行情节奏:少见的V形反转 / 130
第五节 行业表现:有色金属、煤炭、汽车涨幅位居前三 / 136
第六节 重点个股分析:多数个股不依靠并购重组即有较大涨幅 / 142
第六章 2013~2015年:风格极致切换的5000点“杠杆牛” / 155
第一节 总览:从“结构牛”到“整体牛”,风格切换鲜明 / 155
第二节 宏观经济:经济下行期政策从紧缩到扩张 / 156
第三节 风格特征:从“成长牛”转为“价值牛”,再到整体牛市 / 157
第四节 牛市驱动力:改革转型、移动互联新经济与杠杆资金 / 167
第五节 行业和个股表现:创业板、价值股、炒新并购概念股轮番表现 / 171
第六节 杠杆资金在5000点牛市中是把“双刃剑” / 182
第七章 把握A股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 185
第一节 长牛拥有坚实的基本面作为基础 / 187
第二节 制度改革为长牛创造了启动条件 / 188
第三节 居民配置:“资产荒”下权益市场是首选地 / 189
第四节 机构配置:价值投资带来“长钱” / 190
第五节 全球配置:最好的资产在中国 / 193
第六节 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让长牛更精彩 / 196
后记 / 200
附录A 1988~1996年重要政策和事件 / 201
附录B 1999~2001年重要政策和事件 / 204
附录C 2005~2008年重要政策和事件 / 207
附录D 2008~2009年重要政策和事件 / 210
附录E 2013~2015年重要政策和事件 / 213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所获荣誉 / 21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周建胜 蔡幸 甘海源
作者: [美]斯蒂芬 H. 佩因曼(Stephen H. Penman) 著
作者: 主编:易行健副主编:展凯 张浩 杨碧云
作者: (美)William B.Brueggeman;Jeffrey D.Fish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王铿 王丽静 等编著
作者: 卡门·M.莱因哈特(Carmen M. Reinhart), 肯尼斯·S.罗格夫( Kenneth S. Rogoff)著
作者: [美]本·斯泰尔(Benn Steil)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