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边际谋杀
作者 : (美)马歇尔·杰文斯(Marshall Jevons)
译者 : 王红夏 周天宇 等
丛书名 : 奇案中的经济学
出版日期 : 2006-04-17
ISBN : 7-111-18666-4
定价 : 2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16
开本 : 32开
原书名 : Murder at the Margin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悬疑小说,讲述了在美丽的维尔京群岛上度假的游客们中间,一件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一个个游客相继被害,警察涉入了此事,度假开始变得不再宁静。一位善于思考的经济学教授,运用经济学上最基本的原理,将离奇案件的真相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以经济学原理为推理依据,将晦涩的经济学原理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解释清楚,深入浅出,角度新颖。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经济原理更容易的方法。

图书特色

图书序言


每一个伟大的侦探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对歇洛克·福尔摩斯而言,它是爱德华七世时代阴暗的街道和庄严的大厦;对马普尔小姐而言,它是英国乡村的农庄;对马格雷探长而言,它是巴黎的林阴大道……这些侦探不仅熟悉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也同样熟悉这里的习俗和人们,并且知道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事物的运行方式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
亨利·斯皮尔曼是本书的侦探英雄,他生活在一个特殊、与众不同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不受限于任何特殊时代和领域的生活环境,它存在于一个理性人的头脑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一个理性人而言,如果他要在两个选择中做出一种选择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那么他总会选择成本较低的那种。当然,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决定了人们行为处世的方式,但是许多情况下,感性更是做出某种选择的诱因。而书中的侦探斯皮尔曼则将世界完全理性化,他假设所有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那么理性人的行为背后总是蕴藏着合理的原因,他正是依照这个方法为我们揭开了书中的谜团。
我们的侦探是一位经济学家,一位推崇理性、目标最大化等经济思想的学者。对这种人而言,理性至上,因此他思考、言语、行动的方式也是理性的。与此同时,本书作者马歇尔·杰文斯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因此当斯皮尔曼未能将某些经济学问题进行充分解释时,作者则帮他为我们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斯皮尔曼和作者通过运用许多经济学概念破解了本书的悬案。书中展开了许多有关理性人思维方法的讨论,例如:如何在工作和休闲之间做出选择;书籍销售时如何制定出最理想的价格;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存在某种情感;商品的供给数量和销售数量如何才能相等;相同事物给不同人带来的效用是不同的,等等。
书中的凶杀案发生后,我们便沉浸在谁是凶手的猜测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运用自己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向我们层层深入地揭开了凶手的面纱。主人公通过敏锐的观察,并严格运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即人们的行为应该存在合理性—为我们揭开了谜团。虽然凶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即使他的行为存在某种不为人所理解之处,但是人们通常会被其他线索所干扰而忽略了真凶。当书中侦探斯皮尔曼看到某人并不是用成本最低的方法达到目标时,他便认为这种行为方式是不合理的,那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侦探得到的结论便是此人一定存在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可能就是犯罪的动机。斯皮尔曼正是通过充分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由此找出此人做事的真正原因。
为了不透露本书的结局,这里讲一个书中没有出现的看似可笑的简单例子。假设在早餐时,你看见一个人在两个表面看来一样的油炸面包圈中作选择,其中一个50美分,另一个1美元,最后他选择了那个1美元的。根据他的行为,你就可以推断出对他来说这两个面包圈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假设你观察到他也买了酒店的晨报,你又知道报纸的头版新闻报道了一个印第安头像前额上红宝石失窃的消息,你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1美元的油炸面包圈中可能藏有印第安红宝石。这便是一个理性推理的合理性例子,类似的例子贯穿在全书之中。
本书可以作为许多经济学入门课程的补充读物,它可以使初学者对经济学产生好奇,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本精彩的教学参考书。经济学家可以在陌生的侦探小说中阅读到自己所熟悉的原理而感到快乐,那些对经济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来领略一些经济学知识以及了解经济学家。
但本书并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并非是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书籍。就像要了解雪茄灰的化学成分不必非得读柯南·道尔的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或为了学习毒理学不必非得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或《尼罗河上的惨案》一样。
书中讲述了一个奇案故事,对于受害人,我们没有特别的感觉,而究竟是谁杀害了他们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这不会因为受害人死去带来的悲伤而减少。书中存在许多嫌疑犯,杂乱无章的破案线索使案情扑朔迷离,迷惑与紧张的读者通常会在故事的最后恍然大悟。或许一位用功、敏锐、善于思考的读者会在迷案被破解之前就找到答案,但这样的读者可能少之又少。当书中那位敏锐而又善于分析的勇敢侦探揭露罪犯时,读者可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感到恐惧,同时也会钦佩作者的写作技巧。即使你不懂经济学,同样也可以享受这本书带来的乐趣。
除了破解谁谋杀了受害者这个谜团外,本书还有许多玄秘之处。在本书开篇,作者就告诉读者:“本书是一部小说,所有的角色和事件均为虚构,书中任何与现实相似之处,纯属巧合。”只有当一本书与现实如此接近,如果读者不受到提醒,就有可能把书中的故事视为现实时,这样一个提醒才是必要的。可见本书描述的故事与现实如此接近,以至于读者常常意识不到这是一部小说。
第一个玄秘是作者的身份。马歇尔·杰文斯,从书中提供的证据来看,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位叫“马歇尔·杰文斯” 的经济学家。历史上出现过两位与此名字相似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杰文斯,两者都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但是他们已分别于1924年和1882年逝世。由于本书初版完成时间是1978年,因此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得出结论,本书不是这两个人的合著。
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何方人士呢?答案现在揭晓了,本书的作者是威廉·伯烈特和肯尼斯·艾辛格两人。艾辛格是弗吉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伯烈特曾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现在是三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两位都是优秀的经济学家,有着卓著的经济学著作和教学经验,同时,两个人都是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经济学家。
伯烈特和艾辛格称他们写侦探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乐趣”。这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在那么多经济学家中,只有这两个人写侦探小说,所有的经济学家对此都能做出解释:他们是仅有的两位经济学家,对他们而言,写侦探小说得到的效用要比花时间干其他事情得到的效用更多,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另一个更深的玄秘是究竟谁是亨利·斯皮尔曼。许多读者认为他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原因是斯皮尔曼是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同时他身材矮小且“秃顶”,读者最喜欢这样描述他。但是在其他许多重要之处,斯皮尔曼并不像弗里德曼,如斯皮尔曼是在哈佛大学任教,而且他的妻子不是一位经济学家,名字叫“布里奇”。在美国几千位经济学家中,一定有不止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身材矮小而且“秃顶”。因此,即使斯皮尔曼有一个真实的原型,他究竟是谁也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最后一个玄秘就是书中发生的事件和亨利·斯皮尔曼这个角色,它们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虚构的?我不认为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会坚持认为他们小说中的事件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斯皮尔曼所描述的完全理性世界是否存在于现实中,以及书中的故事是否真实,这两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一位不喜欢跳舞的妻子愿意与喜欢跳舞的丈夫共舞,有人对此解释说因为这个女人爱她的丈夫,所以才这样做。斯皮尔曼却提出了一个“理性经济学”的解释,即这两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一个人的快乐会给对方带来更大的快乐,因此她愿意做令丈夫开心的事情。人们会对这个解释产生疑惑,怀疑作者是否对爱情这种美丽的情感也会有另外一层与众不同的认识。
某位经济学家曾提出了所谓的“冷静的非理性的理性”,即总有一些行为无法找出合理的解释,或许是冲动等其他感性原因促使了某种行为的产生。理性使生活中并不难于实现的目标难以达到,同时它带走了生活中的“乐趣”。现实世界中的非理性行为使斯皮尔曼产生了思考,他相信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看上去是不合理的,那么其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合理的解释,他正是通过这种方法破解了一个个谜团。但如果非理性是真正的非理性,即如果雪茄只是雪茄,那么斯皮尔曼的破案方法便不能生效了。
因此本书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两个谜团:一个是究竟是谁杀了受害人;另一个是书中所提出的理性经济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究竟有几分相似。这两者相互作用,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围绕着它们,作者将故事一步步推向高潮,令人为之而窒息,同时享受豁然开朗的愉悦。

赫伯特·斯坦
1993年3月22日

作者简介

(美)马歇尔·杰文斯(Marshall Jevons):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王红夏 周天宇 等:暂无简介

译者序

推 荐 序
经济学家侦探初试成功
美丽的维尔京群岛,豪华的桂湾种植园酒店,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夫妇正和其他游客一同享受阳光、佳肴、美酒和音乐。然而,极不和谐的谋杀出现了。先是退役将军德科尔被毒死,然后是菲茨修神秘失踪,最后是法官富特被杀害。
当地警方介入,作为职业侦探,他们重视的是谋杀动机。经过调查,最后把目光集中在两个嫌疑犯身上,并逮捕了他们—这两个嫌疑犯也都招供了。
但是经济学家斯皮尔曼教授认为这不是真的。文中设置了经济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但在“囚徒困境”的另一个版本中,这两个人是被克格勃诬陷的音乐指挥家和与柴可夫斯基同名的人。他们是无罪的,这种破案方法就造成了冤案。
这位善于思考的经济学教授,运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推理分析,最终将离奇案件的真相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经济学原理分析方法成了有用的破案工具,令职业侦探不得不佩服。
与其说这本小说是用经济学来破案,不如说是借破案来介绍经济学。书中的男主角亨利·斯皮尔曼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化身。斯皮尔曼的矮个、秃顶正是弗里德曼的特征,其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点贯穿全书。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无论人的行为差异有多大,都可以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例如,一位女士不爱跳舞,但与丈夫跳舞时却极为愉快。斯皮尔曼用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来解释这一点,即她的效用取决于丈夫,所以,与丈夫跳舞时她的效用就最大化了。
这本小说所介绍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处处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各种问题,会使你对原理理解更深刻,并学会运用。弗里德曼的名言就是,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难在运用上,因此,这本小说的重点在于告诉你如何运用这个简单原理,破案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一些大学的经济系把这本书推荐为学习经济学的参考书了。
许多中国读者也许读过同一作者的另一本侦探小说《致命的均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从时间顺序来看,《致命的均衡》在后,这本《边际谋杀》在前。《边际谋杀》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在这本书中,亨利·斯皮尔曼第一次出场,而且成为这个系列侦探小说的主角,正如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一样。
作为小说,这本书的艺术性当然不如《福尔摩斯探案》或《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作品,但作为介绍和普及经济学的一种形式,我十分欣赏这本书。要知道,用侦探小说的形式介绍经济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始作俑者”—是他们开辟了一条学习经济学的新路。无论小说本身如何,这种做法都是极有意义的。而且,小说本身文笔很好,读起来相当有趣。因此读读这第一本经济学侦探小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斯皮尔曼首次用经济学破案成功了,作者首次写经济学侦探小说也成功了。许多东西还要你在阅读中体会。

梁小民

图书目录

目   录
推荐序   梁小民

■ 第1章 1
■ 第2章 9
■ 第3章 17
■ 第4章 23
■ 第5章 31
■ 第6章 37
■ 第7章 45
■ 第8章 53
■ 第9章 71
■ 第10章 79
■ 第11章 91
■ 第12章 105
■ 第13章 131
■ 第14章 143
■ 第15章 157
■ 第16章 165
■ 第17章 175
后记 189
译者后记 199
任由你滔滔不绝,
我却只察言观色,
注意你的言外之意,
便可收获良多。


—节选自 T. S. 艾略特的《鸡尾酒会》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英奎 孙军 姚水洪 等编著
作者: 徐碧琳 主编 陈颉 副主编
作者: 孙军,张英奎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文斯·汤普森(Vince Thompson)
作者: (美) 彼得 F.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作者: (美)奈杰尔.尼科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