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透视高频交易
作者 : 林建 著
出版日期 : 2015-06-29
ISBN : 978-7-111-50372-9
定价 : 4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3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简单地讲,高频交易是一种采用高速度和高频率的自动化证券交易方法。更具体一点地讲,高频交易是用来描述一项采用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做证券交易的自动交易方式,主要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计算机算法和编程等技术,具备高速度和高频率快速完成股票交易的能力。

图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赴美国留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于90年代中期回国。回国前就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历任计算机系统主任设计师、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高级软件程序开发员等职务,开发并维护多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和监管系统。回国后曾就职于联合证券,担任联合证券技术总监,被聘请为中国证监会技术专家小组成员,2000年计算机问题专家小组成员。2000年后历任网络公司副总裁、美国IBM中国公司的高级顾问、印度塔塔集团顾问咨询中国公司高级顾问。现为中国证券市场资深独立顾问。

市场上介绍高频交易的书籍不少,但由于其高度依托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如果脱离技术本身来讨论商业和盈利模式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林建先生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多个实时交易系统的开发经历,使得本书不同于其他,对于高频交易的诠释有了多个视角。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林建先生利用自身多年对国内外证券业务的理解及其对交易系统的管理经验,帮助我们把高频交易这只“猛兽”关进了笼子里,对于高频交易中的风险防范解释得淋漓尽致。正如书名《透视高频交易》一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正是尝试帮助金融从业者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海外高频交易这项业务本身,而不是只停留在如何从高频交易中获利上。
—— 朱永强
银河证券副总裁

封底文字

市场上介绍高频交易的书籍不少,但由于其高度依托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如果脱离技术本身来讨论商业和盈利模式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林建先生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多个实时交易系统的开发经历,使得本书不同于其他,对于高频交易的诠释有了多个视角。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林建先生利用自身多年对国内外证券业务的理解及其对交易系统的管理经验,帮助我们把高频交易这只“猛兽”关进了笼子里,对于高频交易中的风险防范解释得淋漓尽致。正如书名《透视高频交易》一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正是尝试帮助金融从业者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海外高频交易这项业务本身,而不是只停留在如何从高频交易中获利上。
——朱永强
银河证券副总裁

作者简介

林建 著:暂无简介

推荐序

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HFT)是华尔街在21世纪初的创新业务模式,但是在国内证券市场还是个新鲜事物。提及这个话题,印象最深的莫过于2013年的光大证券“8·16”事件。当日其高频交易系统发生故障,几分钟内向交易所错误地发出多达230亿元市值的股票订单,成交72亿元,涉及150多只股票,系统短时间内高频产生的大量订单造成上证指数1分钟内急剧拉升,暴涨超过5%。
光大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每每谈及高频交易,仍有洪水猛兽之感,甚至闻之色变。反观欧美成熟市场,高频交易的发展却是如火如荼,几乎每家大型券商都有自己的高频交易团队,是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高频交易所提供的流动性,也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高频交易之间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从最初的毫秒级,发展到现在的微秒甚至纳秒级别。
是什么原因使得欧美成熟市场的高频交易发展如此高歌猛进?高频交易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高频交易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哪些变革?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国内高频交易的发展?国内是否存在适合高频交易发展的土壤?国内金融市场是否也需要发展自己的高频交易?高频交易的发展会对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金融从业者在关注高频交易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答案。
林建先生的《透视高频交易》一书对上述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做了回答。从为读者解密高频交易的起源,到介绍高频交易掀起的发展浪潮,再到华尔街大亨们如何翻云覆雨地为高频交易攻城略地,直到如今高频交易成为与传统做市商并驾齐驱的新兴市场支配力量之一。本书既揭示了高频交易在业务层面的诱因和市场动力,也介绍了美国证监会如何从监管层面支持和推动了高频交易,还列举了高频交易所采用的各种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以及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和渗透。全书浅显易懂,故事引人入胜,内容翔实丰富。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和金融工程背景的读者也能毫不费力地阅读。
市场上介绍高频交易的书籍不少,但由于其高度依托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如果脱离技术本身来讨论商业和盈利模式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林建先生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多个实时交易系统的开发经历,使得本书不同于其他,对于高频交易的诠释有了多个视角。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林建先生利用自身多年对国内外证券业务的理解及其对交易系统的管理经验,帮助我们把高频交易这只“猛兽”关进了笼子里,对于高频交易中的风险防范解释得淋漓尽致。正如书名《透视高频交易》,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正是尝试帮助金融从业者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海外高频交易这项业务本身,而不是只停留在如何从高频交易中获利上。
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锐意创新,努力强化券商交易做市功能,积极推进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工具,尝试做好市场组织者的角色。高频交易技术本身,就是券商可用于强化交易做市功能的利器,但同时高频交易技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如何使用好高频交易技术,充分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增加市场流动性和平抑市场波动,同时管理好高频交易技术,防范被林建先生称之为“IT魔鬼”的高频系统问题,是摆在每位券商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目前国内的金融大环境来看,竞争市场流动性的环境已经存在,交易环境包括服务器托管业务也早已成型,具备高频交易的土壤。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上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成为高频交易发展的瓶颈。假以时日,随着证券行业的改革前行,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随着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我相信国内的高频交易很快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朱永强
银河证券副总裁
2014年12月18日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第一章 逐利高频交易,全新市场格局 / 1
一、难以置信的速度 / 1
1. 高速度和高频率的交易 / 2
2. 关于高频交易认识的误区 / 3
3. 视觉上的高频交易 / 5
4. 高频交易基本业态 / 7
二、高频交易盈利模式 / 8
1. 价差驱动盈利模式 / 9
2. 流动性驱动盈利模式 / 10
三、美国高频交易市场现状 / 11
1. 复杂的多市场中心架构 / 11
2. 是谁掀起了高频交易的盖头 / 13
3. 全新竞争格局 / 15
4. 高频交易发展趋势 / 17
第二章 IT魔鬼沉睡10年,骑士资本难逃高频交易之殇 / 20
一、 当IT魔瓶被打开 / 21
1. 发怒的高频交易系统 / 21
2. 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 23
二、无法承受之代价 / 24
1. 基本业务简介 / 25
2. 面临破产风险 / 27
3. 崩盘的股价 / 29
三、破产阴霾与抗争 / 31
1. 华尔街援助之手 / 31
2. 最佳结局 / 34
四、魔鬼是如何被唤醒的 / 36
1. 高频交易软件SMARS / 37
2. 第八台服务器 / 38
五、来自监管部门的处罚 / 40
1. 高频交易事件频发 / 40
2. 骑士资本违规细节 / 42
六、沉痛的IT教训 / 45
1. 避免人为错误 / 45
2. 消灭IT治理盲区 / 48
第三章 做市商违规逐利,丑闻铺垫出滋生高频交易的土壤 / 51
一、做市商的逐利心魔 / 52
1. 做市商生意经 / 52
2. 两位教授的研究报告 / 53
3. 失去约束的贪婪 / 56
二、监管部门施重手 / 57
1. “订单处理条例”新规 / 57
2. 打破做市商对报价的垄断 / 60
3. 非人工的电子交易平台 / 61
三、滋生高频交易的土壤 / 63
1. ECN交易平台特点 / 64
2. 为什么量化策略商青睐ECN / 65
3. 其他市场发展因素 / 67
第四章 电子市场崭露头角,高频交易第一波浪潮 / 69
一、传统证券交易市场 / 70
1. OTC市场 / 70
2. 交易所市场 / 71
二、初始的电子交易平台 / 73
1. 早期的商用计算机平台 / 73
2. 第一个电子交易平台 / 76
3. 第一家高频交易公司 / 79
三、第一波高频交易浪潮 / 80
第五章 高盛做局,高频交易商逐鹿纽交所流动性 / 84
一、监管之手撼市场 / 84
1. 市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84
2. 报价新政刺激市场变革 / 86
二、逐鹿纽约证券交易所 / 89
1. 挑战者的决心和手段 / 89
2. 神奇的群岛交易所 / 91
3. “快”和“慢”阵营的蛋糕 / 94
4. 保护纽交所的法律条款 / 96
5. 专家抢前交易丑闻 / 99
6. 灰头土脸的CEO / 102
7. 高盛发难 / 105
8. 纽交所上市 / 107
9. 高盛的蛋糕 / 109
10. 是否存在阴谋论之说 / 112
三、走下神坛之后的纽交所 / 114
1. 市场份额暴跌 / 114
2. 无奈终结专家制度 / 116
3. 褪尽昔日光环 / 118
第六章 高频逐利模式,捕食人赢者通吃  / 120
一、第一个股票量化策略模型 / 121
1. 第一个量化策略小组 / 121
2. 量化策略应用案例 / 123
二、流动性提供商 / 126
1. 流动性回扣成因 / 127
2. 电子做市商 / 130
三、捕食的高频交易策略 / 132
1. 工作方式一 / 133
2. 工作方式二 / 134
四、钓鱼用的闪报价 / 135
1. 不成交即撤单 / 135
2. 刀尖上的舞者 / 137
五、被禁止的闪订单服务 / 139
1. 30毫秒的优势 / 140
2. 对市场的危害 / 141
第七章 追求零延时,高频交易服务器进入交易所  / 144
一、到撮合平台的距离 / 144
1. 无处不在的延时 / 145
2. 十亿分之一秒 / 147
3. 影响延时的市场因素 / 149
二、新技术推动华尔街变革 / 151
1. 新技术应用 / 152
2. 微秒时代的邪恶循环 / 153
三、服务器托管业务 / 155
1. 零距离的需求 / 156
2. 新业务新竞争 / 158
第八章 难敌黑池诱惑,华尔街精英布局OTC市场 / 162
一、黑池为什么能够“黑” / 162
1. 华尔街巨头领衔黑池市场 / 163
2. 黑池的“黑”起源 / 164
二、海特胥·米塔尔的黑池分类 / 167
1. 内部撮合池 / 169
2. 公用配对网络池 / 170
3. 监听目标池 / 171
4. 交易所池 / 172
5. 联营池 / 172
6. 其他黑池类型 / 174
三、围绕黑池的争议 / 176
1. 关于“黑”流动性 / 177
2. “亮”和“暗”两个市场 / 179
第九章 市场“闪崩”警示恒言,美国高频交易市场展望 / 182
一、高频交易是否加剧了市场波动性 / 183
1. 关于闪崩的源头 / 184
2. 市场熔断器 / 185
二、高频交易是否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 187
1. 传统做市商的抱怨 / 187
2. 关于是否增加流动性 / 188
三、市场的体验 / 189
1. 高频交易孰优孰劣 / 189
2. 高频交易带给监管的挑战 / 191
3. 不断加强的处罚力度 / 193
4. 惊动了更高的立法层面 / 194
四、五问高频交易发展 / 196
1. 第一问 / 197
2. 第二问 / 197
3. 第三问 / 199
4. 第四问 / 199
5. 第五问 / 201
第十章 深耕细作,中国高频交易市场展望 / 203
一、市场王者之道 / 203
二、影响高频交易的诸多市场因素 / 206
1. 难以规避的市场风险 / 206
2. 不尽合理的交易成本 / 208
三、破解同质化竞争的金山银山 / 210
1. 难堪的衍生品业务IT需求 / 210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12
四、关于市场的两个建议 / 216
1. 关于营造流动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 216
2. 关于投资者在证券法律中的地位 / 219
五、再快一点点的变革 / 222
参考文献 / 225
后记 / 23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小查尔斯·D. 柯克帕特里克(Charles D. Kirkpatrick Ⅱ) [美]朱丽叶·R. 达尔奎斯特(Julie R. Dahlquist) 著
作者: 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MBar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