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身边的巴菲特
作者 : (美)马修·谢夫林(Matthew Schifrin) 著
译者 : 郑磊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1-12-29
ISBN : 978-7-111-36691-1
定价 : 36.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1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Warren Buffetts Next Door: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s You‘ve Never Heard Of and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m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10位普通美国投资者的故事,他们没有对冲基金的从业经验,也没有常春藤名校的文凭,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不懈钻研与努力,竟能长期跑赢最优秀的华尔街专家们。这些“足不出户的大师”们来自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是软件推销员、门诊医生、狂热的电脑迷,甚至家庭主妇。而他们的方法从技术分析、全球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到价值投资应有尽有。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是由于自身对投资的热情以及能够有效地驾驭网络,为自己获取重要的投资理念、研判与交易技巧。在一个优秀基金经理人打碎投资者所有鸡蛋、麦道夫横行、信托责任被利益碾得粉碎的时代,这些自力更生的市场英雄们缔造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传奇。

上架指导

股票

封底文字

在麦道夫横行的时代,一个个普通人自力更生的投资故事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投资书。书中并没有给出可以一招制敌,一夜暴富的致富公式,而是刻画了10位大家从未听闻的成功的民间投资人,从他们身上挖掘出了光芒四射的投资真谛。
           ——斯蒂夫﹒福布斯

本书的面世对中国的投资界与投资者,特别是小散们,实乃幸事一件。我们身边的巴菲特们是在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相信一旦吸收书中的营养,人人都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者!
马方业,经济日报社(集团)高级编辑 ,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

千万不要忽视身边的“能人”,他们一定有你学习的地方,他们的经验恰恰与你最贴近,“大师”的定律未必就能助你成功。
苏培科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

从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学习,本来就是最佳回报的投资从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学习,是最佳回报的投资。
                       曾仲谦,国际金融管理学会(IAFM)香港分会会长


股市里的决策和生活中的投资决策一样,最终都是要依托价值的,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价值投资,也会因此多了一份安静和理解。
                       国内知名股票投资博主 空空道人
我会看这本书,并把它推荐给朋友,因为它提供的十几个投资案例,不乏未来可能成为传奇的投资者。还要记得的是:每一个传奇都从平凡开始……
——扁虫鱼 畅销书《投机者扑克》作者

作者简介

(美)马修·谢夫林(Matthew Schifrin)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郑磊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隔壁住着巴菲特
  《身边的巴菲特》译稿终于杀青,这是一部诞生在深圳—香港火车上的书稿。近半年来,我是在往来深港的车上,好整以暇地一个章节、一个段落地翻译出了这本书。手中这本原版已经被翻得书页泛黄、边角磨损了。
  对于我这样从事投资银行工作的人来说,译书似乎是一件奢侈和难以想象的事儿。翻译的难度其实远超过自己写书,因为翻译的过程其实是二次创作。对于一本书,读一遍可能已经理解了意思,无需再读。而翻译则需至少读两遍,将原作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磨碎,再用另一国的表述习惯重新组合。这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实在是个不得不被修身养性的工作。
  之所以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也是出于我的专业原因和个人好奇。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的大门在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内地已经有很多人在香港开了港股账户,在我所在的公司,也有少数投资人开了美股账户,有专人负责在夜间(美国东部日间开市时段)负责处理客户的买卖指令。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已经占了香港股市近半边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经常引发市场的关注和波澜。可以毫无悬念地预测,几年之后,国内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尤以投资成熟的港台、美、日、欧洲股市为先。
  客观上,读者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股市的信息,但这方面有用的读物,目前国内还不算多。近年来,国内出版界引进了一些有关华尔街的书籍,主要以刻画华尔街历史人物、描写重大事件、揭露资本界内幕和金融危机之类的书为主,能够让读者一窥美股交易技能的书比较少见。而A股之所以形成了以散户为主的格局,其实与股票操作类书籍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翻译这本书,通过阅读十位投资人的炒股故事,我对操作美股也有了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书作者马修·谢夫林在《福布斯》杂志和网站任职20多年,他的阅历横跨纸媒和网络媒体。作为专业财经记者,他采写的这些投资人的股市经历既精彩又不失专业,对每个投资人都从投资风格、投资方法、投资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本书的十位主人公都来自民间,不仅年龄偏大,而且从未接受过正规的金融和财务教育,所从事过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因此,他们作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不起眼的草根,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平地建起了财富的大厦,这实在是充满诱惑的谜。马修·谢夫林没有忘记在每章加入一个投资人小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足迹。每章末尾还摘录了投资人的片言只语,这些来自博客、BBS、微博的感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功原来是如此触手可及。
  投资成功没有玄奥的秘诀,马修·谢夫林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这是催人奋进的好消息。我想,书中这些成功的投资人与国人的不同之处中,市场是一个明显的区别。美国股市发展得成熟,对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在这样较为健康的市场环境里,个人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好的业绩。对应到中国股市,那些人将被称为散户,与成熟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其处境和投资结果大相径庭。坦率地说,对于A股,我对散户的建议仍然是,要么远离股市,要么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经理人。作为股市新兵,贸然入市的风险是巨大的,甚至是个人无法承受之重。中国股市的制度完善任重道远,对中小投资人的保护还需极大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随着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开放,国内部分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境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这反过来会促进A股加快改革。届时,我们应该有机会看到,本书描绘的同类人物也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这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但愿能够尽早实现。
  本书前言、第1~5章、第10~11章由郑磊翻译,第6~9章由聂玉芳翻译,全稿由郑磊统一统稿、修改和润色。因本书所涉及投资行业很多,专业内容较多,译者作为资本市场人士,难免不精于其他行业,疏漏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指正和谅解。

郑磊
香港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推荐序

推荐序一
Foreword
  马修·谢夫林写出了一本难得一见的投资书,它实用且非同寻常。谢夫林并没有给出可以一招制敌、一夜暴富的致富公式,而是刻画了10位大家从未听闻的成功的民间投资人,从他们身上挖掘出了光芒四射的投资真谛。这些人在投资领域都是自学成才,因此,对于成千上万名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故事贴近生活,振奋人心。
  他们的一些观点跃然纸上:
  ?成功之路不止一条。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投资方法。
  ?他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点:努力工作,遵守纪律。他们不依赖于电视上的专家、朋友和熟人的建议,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努力挖掘。他们使用互联网。尽管他们从网络和别处获取信息,但都是由自己掌控投资决定权。
  人们大都自认为会遵守纪律,但是,在市场暴涨暴跌的时候,多数投资者通常被个人情绪所左右。
  ?这些“身边的巴菲特”也会犯错,但是他们能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沉痛的市场挫折。即使幸运的投资者,像约翰·纳文(John Navin),虽成功躲过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灭顶之灾,也还是错过了之后的上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所起的显著作用。网络解放了那些从未就读过名校也没有接受过正规金融证券分析教育的人,为他们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本书结尾,谢夫林给读者提供了他认为有益的投资类网站,供个人投资者参考使用。
  这些个人投资者大多不只是用网络查找数据、评级和排名等信息,他们还参与网上互动。换言之,在互联网上可以做即时头脑风暴。尽管对着键盘你会觉得形单影只,但在一来一往的交互环境下,你就像置身于一个坐满了志趣相投的人的会堂里。
  毫无疑问,无论你身在何处,互联网都能帮助你开发才智。当然,尽管互联网可以创造奇迹,但并不能保证成功。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只是成功的手段。
  所以,本书在鼓励的同时也给出了警示:致富无捷径。
  当今的投资者拥有史无前例的创富机遇,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持之以恒,以成熟的眼光看待前进道路上将会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


推荐序二
Foreword
  真经度“小散”
  股市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其实,投资界公认的“神仙”还不少,比如正在天国游荡的道琼斯、江恩、艾略特、格雷厄姆,比如仍然在人间活跃的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然而,这些早已走向神坛的“巴菲特们”,给草根投资者们留下的更多的是高山仰止,其间的距离似太平洋,宽广得不能逾越;如喜马拉雅山,高远得难以登顶。
  现在好了,“身边的巴菲特们”向我们走来了,而且一来就是10位!
  在这支“巴菲特”队伍中,有土木工程师迈克·科萨;有为了凑足路费频换工作,近30年到处游走各地的“流浪汉”克里斯托弗·里斯;有曾经的卡车拖车司机杰克·韦兰;有曾经从事教育软件的经理人阿兰·希尔;有天生爱学习,喜欢做统计数据,“自学成才”的量化分析师佩特南……
  他们没有金融专业的理论与教育背景,然而足够激情,足够勤奋,甚至“自学成才”。他们也看电视,也听专家观点,同样接受朋友和熟人们提出的建议;他们也每天浏览网站,阅读论坛帖子或者公司消息;他们亦不刻意追求名誉,赚钱只是为了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在犯错方面,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两样,而且他们每个人在各自的投资生活中都经历过沉痛的市场挫折……
  这哪里是“巴菲特”,分明就像我们身边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邻居们”。他们如此普通,如此平常,仿佛抬眼就能见。然而他们却达到了可媲美甚至超越专业投资者的业绩水平,并展示了各自成为“巴菲特”的精彩各异的路径,尽管他们的名气永远无法与股神巴菲特相提并论。
  因此,作为中国的“小散们”,与这些“邻居们”侃天说地,根本没有直接与巴菲特本人对话才有的心理障碍,反而更容易在“平等”的氛围下学得“真经”。果真如此,那么我们首先得感谢马修·谢夫林先生。正是他将这10位平时默默无闻却出色的牛散“巴菲特们”推到了前台,并汇集成《身边的巴菲特》一书,介绍给全球的投资者。从这个角度看,马修·谢夫林完全是一个够资格的好“伯乐”。贵为伯乐,自然不凡。没错,拥有24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作为福布斯网络的投资与个人理财版块的主要负责人,时常在《福布斯》杂志撰写“足不出户的投资者”专栏,《福布斯》杂志的高级编辑及福布斯时事通讯网站的编辑与副总裁,创立“福布斯最佳网络杂志与网站”栏目,帮助读者找寻最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网站……这就是马修·谢夫林,一位值得笔者尊重与学习的新闻同仁。
  马修·谢夫林送来的这些投资传奇故事,均来自鲜有人知的10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草根投资者。这深深地吸引了大洋彼岸的一位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如获至宝的他在往来深港的火车上不仅很快看完了这本书,而且下定决心将此书“舶”来中国。这位专家就是笔者的好友,有着多年国内外资本市场从业经历的郑磊博士。正是郑博士的慧眼识珠以及适时的“二次创作”,《身边的巴菲特》中文版终于热腾腾地出锅了。这对中国的投资界,对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小散们”,实乃幸事一件、喜事一桩!
  何言幸事与喜事?这得从中国的“小散史”说起。其实,中国也有“牛散”,早期的代表如杨百万、庄家时代的“涨停板敢死队”、“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等等。或许“余则成式”的潜伏牛散仍然大有人在,但就中国股市过去20年的总体发展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命运基本运行在“年年解套年年套”的怪圈内,并陷入一种“穷忙”境地。这并非说中国的“小散们”不聪明,相反,很多人远比书中走来的“巴菲特们”懂得更多的股市技术分析。我们的“小散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巴菲特”,之所以每每“被戏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像身边的这些“巴菲特”那样,用散户完全可以学得会的简单方法去赚钱;没有像身边的这些“巴菲特”那样,将投资与生活及人生经验水乳相融,并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成功投资之路。
不信,你看—
  克里斯托弗·里斯,他30年来差不多每天都为生计发愁,就像一个流浪者,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度流浪到另一个国度,做着低报酬工作,赚的钱仅够走到下一站。正是其最低标准生存的生活方式,奠定了里斯成功的投资风格之基础,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资策略,即深度价值投资及突发特殊情况的投资,而其中的关键投资策略指标则是有形资产的价值。按照此策略,他计算出一只股票以其价值的一半出售时才会买入。这也是巴菲特的“不亏本”原则在里斯投资哲学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投资结出的成果也是十分惊人的:自2000年10月以来近10年的投资业绩是年均回报率25%,而同期标普500回报率仅为0.21%。
  曾经的卡车司机,每周都要在高速路上跑数千英里的杰克·韦兰,每当行至加州中部时,常会在清晨遇到吐尔雾。韦兰应对浓雾的方法和他防范股市风险的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面对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多数投资者宁愿采取“靠边”或规避的策略。但韦兰却想方设法去探索股票市场中那些高风险领域,他选择了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尽管该细分领域存在很多陷阱和风险,韦兰在旅途中化解风险的能力却成了其投资成功的关键。
  …………
  是的,我们身边的“巴菲特们”是在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反观我们,不少“小散”更多的却是只练拳不练功。愿《身边的巴菲特》蕴藏着的真经度我们中国的“小散们”!
  最后,笔者想借用卡兰·钱伯斯对本书的荐语作为结尾:“忘记那些华尔街的传奇吧,读读这本书!”因为笔者深信:书中的营养一旦被吸收,人人都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者!

马方业
经济日报社(集团)高级编辑
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

图书目录

谁是下一个你身边的巴菲特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导言 看看你邻居的投资组合 / 1
第 1 章 流浪汉的价值投资 / 9
有形战术 / 11
克里斯托弗·里斯的故事 / 15
克里斯托弗·里斯的投资法则 / 21
个股案例研究:艾伦(Abatix)公司 / 21
里斯的话 / 23
第 2 章 熊市英雄 / 25
追踪熊市 / 29
约翰·纳文的故事 / 35
纳文的投资法则 / 39
个股研究案例:Power Shares DB美元指数多头基金 / 41
纳文的话 / 42
第 3 章 招人喜欢的美男子 / 45
走在刀刃上的人 / 47
迈克·科萨的故事 / 54
科萨的投资法则 / 58
个股案例研究:雷丁集团 / 60
科萨的话 / 63
第 4 章 巫师的学徒 / 65
喜鹊筑巢投资法 / 68
凯·佩特南的故事 / 74
佩特南的投资法则 / 77
个股案例研究:Ternium,S.A / 80
佩特南的话 / 82
第 5 章 网络掘金者 / 83
对等的利润 / 86
阿兰·希尔的故事 / 93
阿兰·希尔的投资法则 / 96
投资案例:中国能源集团 / 97
希尔的话 / 100
第 6 章 散漫的杰克 / 101
买入“错杀股” / 104
杰克·韦兰的故事 / 111
韦兰的投资法则 / 115
案例研究:Iomai / 117
韦兰的话 / 120
第 7 章 马尼托巴湖的神谕 / 121
当巴菲特遇上邓普顿 / 123
兰迪·麦达夫的故事 / 125
麦达夫的投资法则 / 129
个股案例研究康帕西娅贸易公司 / 134
麦达夫的话 / 137
第 8 章 墨西哥黄金 / 141
从侦探到交易员 / 145
安德鲁·斯旺的故事 / 150
斯旺的投资法则 / 156
个股研究案例:大洋洲金矿 / 159
斯旺的话 / 161
第 9 章 股票垂钓者 / 163
像我一样做,而不是像我一样说 / 166
贾斯汀·上原的故事 / 171
贾斯汀的投资策略 / 173
个股案例研究:Medivation / 175
贾斯汀的话 / 178
第10章 期权的布道者 / 179
卖空期权:不仅有趣,而且赚钱 / 182
鲍勃·克莱布的故事 / 185
克莱布的投资法则 / 190
个股案例研究:Annaly抵押 / 196
克莱布的话 / 199
第11章 传奇投资者的孵化器—投资信息网站 / 203
市场至上网 / 205
价值论坛网 / 208
价值投资俱乐部 / 209
默特里傻瓜网 / 211
柯维思特网 / 212
卡钦网 / 214
风险测评网 / 215
投资者商业日报网 / 216
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 / 217
基金警示网 / 218
股票图表网 / 220
其他值得收藏的网站 / 221
注释 / 227
致谢 / 231
译者简介 / 23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杨平 等编著
作者: 余学斌 著
作者: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约翰·罗瑟查尔德John Roth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