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作者 : 林锐
出版日期 : 2009-12-02
ISBN : 978-7-111-28997-5
定价 : 32.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用“一幅图、一句话”来阐述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 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主要论述“企业根本目标、企业道德、管理基本手段、如何使企业持续进步”等,使企业全员对“是非对错、轻重缓急”有共同的认识。
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论述“设计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优化流程制度、消费者研究”等,指导企业领导开展最重要的工作。
 集成化流程,即把“营销客服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研发过程、支持过程”集成一起,使企业流程通畅无阻,各部门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图书特色

一幅图(企业管理模型),一句话(企业根本目标),学会管理软件企业
集成化软件企业管理模型

企业根本目标
合法经营,赚取合理利润,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且健康长久地发展。

本书阐述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主要论述企业根本目标、企业道德、管理基本手段、如何使企业持续进步等,使企业全员对是非对错与轻重缓急有共同的认识。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论述设计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优化流程制度等,指导企业领导开展最重要的工作。
集成化流程,即把营销客服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研发过程、支持过程集成一起,使企业流程通畅无阻,即各部门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作者简介
林锐,1973年生。1994年和199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士学位和微电子硕士学位,200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
2000年7月加入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CMM的研究与推广工作,2003年7月当选为 阿尔卡特 集团技术专家(阿尔卡特集团授予的为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荣誉和资格)。
2004年初创建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mansuo.com),致力于创作适合国内软件企业需求的管理方法论和软件产品。从2000年至今,林锐博士在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I与软件过程改进、IT企业研发管理、软件企业管理等领域累计出版著作8部,拥有数十万名读者,成为国内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论的领先者。

图书前言

我于1990年上大学,从1992年至2000年我当了8年程序员,之后研究IT企业的软件研发管理近10年。在这18年软件职业生涯里,我创业2次:第1次在1997年底,那时我只懂技术,完全不懂市场和管理,出于激情而创业,公司创办一年就倒闭了,负债累累。自己必须承担失败的代价,漫长的还债日子苦不堪言。  
  有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加上数年的反省和潜心积累,我于2004年第2次创业,创办了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存活了6年,还算成功。
  从2004年至今,我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全国各地的IT企业做现场咨询服务,累计拜访了数百家IT企业,访谈了数千人(包括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基层员工),整理分析各种问题并尝试各种对策。概括起来,不论这些企业经营什么业务,总是面临以下共性问题:
   软件研发的问题:难以保证软件质量,进度不断延误,成本难以控制(特别是隐形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好人招不到,好人难留住,能人管不住,难以评价业绩。
   挣钱的问题:好不容易把软件开发出来了,发现卖出去更难;好不容易卖出去了,发现收款亦很难。总之软件企业活得  很累。
  我熟知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CMMI等方法论,并且在这些领域著书颇丰,我很清楚这些方法论只能处理局部问题,不能系统性地解决软件企业管理的问题。
  得益于自己18年的软件从业经历和10年的方法论研究与实践,我已经能够初步建立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努力用“一幅图,一句话”来阐述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一幅图”是指“集成化软件企业管理模型”(见彩图1),该模型自顶而下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主要论述企业根本目标、企业道德、管理基本手段、如何使企业持续进步等,目的是让企业全员对是非对错、轻重缓急有共同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企业才可以推行具体的管理方法。详见本书第1章和第2章。
   第二层是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论述设计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优化流程制度等,这些是企业领导层最重要的工作。详见本书第3章、第4章和  第5章。
   第三层是集成化流程,即把营销客服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研发过程、支持过程集成一起,使企业流程通畅无阻,各部门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详见本书第6章至第10章。这部分内容我已经优化了十年时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被国内很多企业采用。请读者到上海漫索公司网站http://www.mansuo.com下载。
  “一句话”就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企业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最高指导思想:合法经营,赚取合理利润,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且健康长久地发展。这是我写过的十多本书、数千页文字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我将来要把它刻在墓碑上。
  世上绝大多数企业的本性是逐利,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销售额最大化,或市值最大化。这三种方式都存在巨大的隐患:
   追求利润最大化者,在利益的诱惑下会干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乃至伤天害理的事情。
   追求销售额最大化者,会贪图虚荣,盲目扩大,结果大而脆弱,把企业拖入困境。
   追求市值最大化者,成天想着烧钱、圈钱和套现,没有心思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逐利本领最牛的人集中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企业,他们肥了自己,祸害了世界。这些人和企业都不值得我们学习。
  好的企业应当是健康长久的企业,对企业全员和社会贡献最大。阻碍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人才、技术、政策和市场需求,而是人们缺少打造健康长久企业的那颗心。
  本书主要读者是国内软件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软件部门)的各级经理(包括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读者的主要收益有:
  (1)从本书中可学到软件企业管理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阅读本书后,可能发现自己不适合于创业和管理企业。请你不要难过,这绝对是好事,可避免你误入管理歧途。千万不要以为是个人都能搞管理!胆子大就能创业!
致谢
  2004年初,我创办了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IT企业提供软件研发管理解决方案。至今国内有百余家企业采购我们的产品和咨询服务,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恩人,不仅帮我们度过了艰难的生存期,而且督促我们做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进步。
  从2009年起,我公司的业务范围从“软件研发管理”扩大到“整个软件企业管理”。主要原因是最近两年我自己的管理知识水平大幅度提升,能够建立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论和平台,并且在一些企业中得以成功实施。
  我在本科期间学物理,硕士期间学微电子,博士期间学图形学。这些专业和管理学毫无关系,我是从2000年后才开始自学管理的,2004年后就可以卖管理咨询和产品来养活公司。我学管理采用的是最愚直的办法:访谈客户,了解问题,思考对策,实施并反省改进。当我访谈了数千人,思考了成千上万个问题后,自己就成为管理专家了。所以客户才是我真正的管理学老师,好的客户值得我感恩一辈子。
  我衷心感谢金志江、邹文高、廖清华、施玉坚等业界同仁,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打造“健康长久”的企业,将使我终身受益。我已经用“健康长久”的理念来经营我的人生、我的家庭和我的公司,也用于指导我的客户。
林锐 
linrui@mansuo.com 
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项目管理

封底文字

一幅图(企业管理模型),一句话(企业根本目标),学会管理软件企业。

作者简介

林锐: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1章 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  1
1.1 企业的根本目标及其内涵  1
1.1.1 内涵之一:合法经营  2
1.1.2 内涵之二:赚取合理利润  5
1.1.3 内涵之三:整体利益最大化  8
1.1.4 内涵之四:健康长久地发展  12
1.2 企业道德  14
1.2.1 企业需要道德约束  14
1.2.2 理解企业道德  15
1.3 企业管理目标:正确决策和正确执行  20
1.4 企业管理基本方法:法治和人治  21
1.5 危害企业的人性缺点  23
1.5.1 贪婪  23
1.5.2 虚荣  26
1.5.3 懒惰  28
1.6 如何使企业持续进步  30
1.6.1 问题调研和分析  31
1.6.2 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  32
1.6.3 优化并推行流程制度  34
1.6.4 建设企业管理平台  37
1.6.5 消费者需求和解决方案研究  41
1.6.6 反省过错、不二过  42
1.6.7 成果标准化和复用  44
1.6.8 培训辅导和实施跟踪  46
1.7 集成化软件企业管理模型  47
第2章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
第2章 效率和成本  49
2.1 企业研发管理的目的  49
2.1.1 开发正确的产品  49
2.1.2 正确地开发产品  50
2.2 衡量研发优劣的关键指标:质量、效率和成本  50
2.3 论质量  52
2.3.1 什么是软件质量  52
2.3.2 企业的质量观念  54
2.3.3 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一:质量高↑效益高↑  56
2.3.4 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二:质量低↓效益低↓  60
2.3.5 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三:质量高↑效益低↓  60
2.3.6 质量与效益关系之四:质量低↓效益高↑  63
2.3.7 全面软件质量管理模型  64
2.4 论效率  67
2.4.1 加快进度的办法:加人,加班,提高效率  67
2.4.2 如何提高效率  70
2.5 论成本  72
2.5.1 软件企业的主要成本  72
2.5.2 人力资源成本和工资的关系  73
2.5.3 上班要对得起几倍工资  73
2.5.4 省钱的困惑  74
第3章 企业盈利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77
3.1 盈利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77
3.2 好的盈利模式和好的管理哪个更加重要  78
3.3 软件行业的三类主要盈利模式  82
3.3.1 合同项目模式  82
3.3.2 通用产品模式  85
3.3.3 运营模式  87
3.4 盈利模式的融合: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90
3.5 借鉴而非照抄美国企业的盈利模式  92
3.6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93
3.7 提升核心竞争力  95
3.8 与竞争对手相处  97
第4章 人力资源管理  99
4.1 基本概念  99
4.1.1 什么是组织结构  99
4.1.2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100
4.1.3 如何使下属服你:以技服人或以德服人  101
4.1.4 如何带领团队:卫青方式或
4.1.4 霍去病方式  103
4.2 组织结构的建设原则  105
4.2.1 减少低价值岗位和人员  105
4.2.2 减少管理层次  106
4.2.3 减少交叉管理  106
4.2.4 岗位职责简洁且无重叠  106
4.3 关于项目经理  107
4.3.1 项目经理与产品经理的区别  107
4.3.2 项目经理的管理才能重要还是技术才能重要  108
4.3.3 通过什么途径挑选项目经理  109
4.3.4 项目结束后如何对待项目经理  110
4.3.5 给项目经理适当的财务权  110
4.4 如何组建研发团队  111
4.4.1 研发团队的人才结构  111
4.4.2 如何选择研发团队领导  113
4.4.3 如何选择核心成员  115
4.4.4 如何选择普通成员  115
4.5 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估  116
4.5.1 研发人员绩效评估的困难和基本对策  116
4.5.2 绩效体系、绩效评估表及示例  118
4.6 提升研发团队的综合才能  120
4.6.1 提升写和说的能力  120
4.6.2 提升管理能力  126
4.7 研发团队的文化  129
4.7.1 对消费者负责而不是对上司负责  129
4.7.2 不作恶  131
4.7.3 拒绝平庸  132
第5章 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改进  134
5.1 软件工程的诞生  134
5.2 软件工程模型介绍  137
5.2.1 瀑布模型  138
5.2.2 喷泉模型  139
5.2.3 增量模型  140
5.2.4 快速原型模型  141
5.2.5 螺旋模型  142
5.2.6 迭代模型  143
5.2.7 从企业应用角度评论软件工程
5.2.7 模型  145
5.3 软件过程改进的概念  146
5.3.1 从软件工程走向软件过程改进  146
5.3.2 什么是过程?为什么要重视
5.2.7 过程  147
5.3.3 什么是过程改进?为什么需要过程改进  148
5.4 CMM/CMMI介绍  149
5.4.1 CMM/CMMI的诞生  149
5.4.2 CMMI的5个等级和22个
5.2.7 过程域  150
5.4.3 CMM/CMMI和软件过程改进有什么关系  152
5.4.4 有了CMMI为什么还要研制软件过程规范  153
5.4.5 如何应用CMMI  154
5.5 软件过程改进的实施建议  155
5.5.1 过程改进的目的和基本措施  155
5.5.2 各级领导亲身参与而非口头支持  155
5.5.3 制定合适而非大而全的过程规范  156
5.5.4 不要迷信所谓的标准  156
5.5.5 引导推行而非强硬推行  157
5.5.6 写好必要的文档  159
第6章 集成化流程:营销客服过程  161
6.1 产品管理  161
6.1.1 产品策划  161
6.1.2 调研分析  162
6.1.3 产品立项与开发  164
6.1.4 产品销售与服务  165
6.2 销售管理  165
6.2.1 营销策划  166
6.2.2 销售跟踪  166
6.2.3 合同管理  168
6.3 客户服务  168
6.3.1 受理  169
6.3.2 处理  170
6.3.3 审核关闭  170
6.3.4 客户反馈  170
6.4 客户信息管理  170
第7章 集成化流程:项目管理过程  172
7.1 立项管理  172
7.1.1 立项申请  172
7.1.2 PMO受理  173
7.1.3 立项评审  174
7.1.4 项目启动  175
7.2 结项管理  177
7.2.1 结项申请  177
7.2.2 PMO受理  178
7.2.3 结项评审  178
7.2.4 遗留问题跟踪  180
7.2.5 项目工作总结  180
7.3 项目规划与监控  180
7.3.1 项目人员角色  181
7.3.2 任务进度管理  181
7.3.3 项目成本管理  182
7.3.4 项目评审  183
7.4 变更控制  184
7.5 沟通管理  186
7.6 问题跟踪  189
第8章 集成化流程:项目开发过程  190
8.1 需求开发与管理  190
8.1.1 需求调研  190
8.1.2 需求分析  191
8.1.3 需求定义  192
8.1.4 需求评审  193
8.1.5 需求跟踪  193
8.2 系统设计  193
8.2.1 软件系统设计  193
8.2.2 设计评审  194
8.3 模块开发与集成  195
8.4 测试与缺陷跟踪  196
8.4.1 提交测试  196
8.4.2 测试准备  196
8.4.3 缺陷跟踪  198
8.4.4 消除缺陷  199
8.5 交付与验收  200
8.5.1 撰写文档  200
8.5.2 软件部署  200
8.5.3 用户培训  201
8.5.4 试用和验收  202
8.6 软件维护  202
8.6.1 接受维护请求  203
8.6.2 分析维护请求  203
8.6.3 执行维护  204
第9章 集成化流程:支持过程  205
9.1 软件配置管理  205
9.1.1 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  205
9.1.2 软件代码管理的一般规则  206
9.2 文档管理  207
9.2.1 文档管理的特征  207
9.2.2 项目文档管理的一般规则  208
9.3 质量保证  209
9.4 日志和周报  209
9.5 绩效评估  210
9.5.1 定义绩效体系  210
9.5.2 填写绩效表格  211
9.6 知识库管理  212
第10章 集成化管理平台MainSoft  213
10.1 集成化管理平台MainSoft介绍  213
10.2 个人工作台Portal  216
10.3 项目管理系统Projects  218
10.4 产品管理系统Products  220
10.5 文档管理系统Documents  221
10.6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222
10.7 营销客服系统Satisfy  224
10.8 行政办公系统Office  225
10.9 统计分析系统Analysis  226
10.10 系统管理SystemManager  22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檀凤琴 何自强 编著
作者: 黄传河 主编 杜瑞颍 吴黎兵 吕慧 张春林 张沪寅 张健 参编
参考读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