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
作者 : [美] 约瑟夫·马恰列洛 (Joseph A.Maciariello) 著
译者 : 德鲁克研究室 译
丛书名 : 德鲁克管理经典
出版日期 : 2016-10-08
ISBN : 978-7-111-54922-2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6
开本 : 16
原书名 : A Year with Peter Drucker:52 Weeks of Coaching for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原出版社: HarperColli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作者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著述进行整理,转化成读者可在52周实际执行的领导课程,其中部分内容是首次发表,极其珍贵。本书的目标是与全世界的管理者分享德鲁克的管理理念,深入领会其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能运用自如。

图书特色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伟大思想家。他关于管理、创新、领导力、有效性、引领变革等的观点构成了现代商业智慧的基础。同时,德鲁克还是一位导师,辅导了很多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知名领导者。在《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中,你将体验他的整个辅导过程。德鲁克的长期合作者约瑟夫·马恰列洛将带着你,一周又一周,一个主题又一个主题,用以前没有公开出版的资料,以及从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中精选出来的论述,重点辅导关于领导力、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使命驱动的战略等的关键内容。本书特别精选了德鲁克辅导过的个人和组织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鲁克和他的著作是如何辅导这些领导者与组织走向成功的。
约瑟夫·马恰列洛为管理者精心编排了易于学习的52周课程。一年52周,每周一课,从德鲁克浩瀚的著作以及出版或未出版的文字中摘取相关论述、轶事,带你从一个主题进入另一个主题。本书还包括了大量阅读材料、思考题以及要采取的行动,甚至还包括了头脑风暴需要的提示,所有这些,都使你能够更好地把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这一年的课程涵盖了德鲁克认为领导力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领导者必须着眼于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这是领导与职员的区别所在。
管理是一项人的活动。不论是在组织内还是组织外,管理必须服务于人。
个人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清晰的使命,取决于是否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了。
管理者的继任问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继任问题,是一项关键的决策,而且常常是一场豪赌。它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做好这项决策。
约瑟夫·马恰列洛 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伊藤雅俊管理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和管理学克拉克荣休教授(Marie Rankin Clarke Professor),同时也是该院的高级研究员。他曾与德鲁克合著、出版了《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管理》(修订版)和《德鲁克日志》。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书前言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彼得·德鲁克通过他的咨询、教学和作品辅导了很多高管和其他知识工作者。长期以来,作为他的学生和同事,我有机会近身直接观察他的辅导,并从他提供的专业咨询中受益。这一切始于1981年,那一年,我参加了他在克莱蒙特大学教授的博士课程。我在克莱蒙特大学彼得·德鲁克-伊藤雅俊管理学院工作的26年中,作为他的同事,我有很多机会直接向他学习。
当德鲁克减少了他的教学量时,将近10年的时间里,我有机会在克莱蒙特大学乃至全球为高管和MBA学生讲授“德鲁克论管理”这门课。之后,我调集德鲁克的全体教员集体讲授了“不一样的德鲁克”这门课程。最终,在他生命的最后6年里,我有异乎寻常的机会能直接与他合作。2008年,鲍勃·班福德请我把德鲁克对他和他的“领导力网络”及“哈弗坦学院”的其他领导者做教练辅导时的记录和录音进行整理、分析、编辑与研究。此外,我还把1984~2005年的辅导录音转录成文并加以整理,这项工作被我称为“德鲁克与班福德对话项目”。在过去的6年中,我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开发这本辅导书中所包含的思想。感谢鲍勃·班福德给了我这个机会。
本书的目的是与全世界的粉丝分享德鲁克的管理技术。通过一年的阅读、课程学习和提问,你将有机会体验德鲁克的辅导。本书将与你分享德鲁克的导师计划,正如他将其与鲍勃·班福德和其他一些人分享一样。
德鲁克的著作对于20世纪形成的大型组织的管理有极大的影响。德鲁克在1946年和1954年整理归纳出的管理实践,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咨询经验,以及他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历史、政治科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知识。
德鲁克具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品质。第一,他坚信,管理学应该来自实践。他相信现实是实践的产物,因此好的实践应该形成管理学。第二,他是现实敏锐的观察者,总是从那些与他有关的人和组织那里学习。第三,他能够整合广博的知识,并用以解决高管在组织中面对的具体问题。第四,作为受过国际法和政治科学训练的人,他从组织的外部看待组织。这样的视角使得他对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感兴趣—不只是营利机构,还有社会和公共部门的组织。他认为,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容忍不达标的绩效都是在浪费财富,都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他的驱动力是解决自由社会的公民需求,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想要转向专制的替代品,人类历史以及他个人的早期生活经历都已经证明专制是灾难性的。他的研究范围包括私营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组织,所以他的写作与教练辅导广泛涉猎各个行业。他确实看到了这三个组织之间的差异,但是他看到了更多的相似之处。当阅读本书并做这些练习时,你会看到德鲁克采取这样一个宽阔的视角所看到的价值。
本书有52章,一年中每周一章,它们又分为9大主题,每个主题对于帮助你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重要的贡献。有些章节的案例和应用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但是这些对于德鲁克的世界观和他的管理原则来说都很重要。
每一章都由引言和案例开始,引入一周的课程与背景。随后是阅读、思考和实践—提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一般每一个条目都有一段新的与标题相关的德鲁克语录。第二部分有几段德鲁克的语录,并附上了我的思考,同时提供了这些语录的背景。第三部分包括实践—提示,来帮助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太大,不可能全部写在留白处,有的只需要思考,不需要写下来。
我建议先聚焦在马上可以应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章节。一章一章地学习,并努力实践。仔细思考你期望发生什么,你行动的结果是什么,并且将这些实际的结果与你的期望对比。这个过程称为反馈分析。它应该能够帮助你辨别哪些已经做得很好,哪些还需要改善。
有些章节可能还可以应用于你组织中的其他人和其他部门,你可以建议相关的人来阅读并实践这些条目。这样,你会对整个组织,以及你关心其使命和福祉的其他组织做出贡献。
本书将自始至终介绍德鲁克的管理原理。这些原理也将在最后一章里做总结。卓有成效的领导力是实践,与其他每一种实践一样,是通过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迭代过程来实现的。最后一章将会帮助你进入这种迭代过程。
我希望本书成为你的必备手册。本书不仅能帮助你学习德鲁克的知识与智慧,还能让你把管理智慧转化成有效的行动,成为一个领导者和一个真正的“人”。祝好运!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邵明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 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美] 约瑟夫·马恰列洛 (Joseph A.Maciariello)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德鲁克研究室 译:暂无简介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10多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高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取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炼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这段话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能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的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德鲁克先生还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可能正是人们称其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定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华章的工作人员由此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推荐序二
每个人皆是自己的教练
1939年5月27日,英国(次年上台当选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在《泰晤士报》 (The Times)文学副刊上写下了他对《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一书的读后感:“彼得·德鲁克令人感到神奇的是,通过一条启发性的思路,带领我们走进智慧之窗的能力。”
就在德鲁克14岁生日的前一个星期,他即察觉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旁观者”(即自我教练)。难怪他独钟爱于“社会生态学者”(social ecologist),而厌恶“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虚幻夸大的符号与封号。他集写作、教授和顾问于一身,将企业、非营利机构、政府及各类组织视为“实验室”,成为他一生洞见与智慧的源头。难怪他能独力建成“一套明确、简单、清晰、具体、一以贯之可操作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通过他的归纳和演绎法总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而一般人所不做的,又有些什么是一般人常做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不做的” 。 至此,他指出一条可能的最佳方式,即“有效性是可以学的,而且也是必须学的” 。因为有效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天分,而是一种学而后能的本领。“管理学”乃是实务的综合、践行的结果。这也是他一再强调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不在于逻辑,乃在于绩效”的缘故。
他总结了卓有成效的客观规律与动能的系统观,既能从宏观视角看问题,又能观之于微。听起来平凡不过的话,在深思之后却大有意义;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指点,在践行起来后却大有裨益。
虽然如此,他却一再告诫管理者与知识员工:“人的品格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在品格与正直方面若有缺陷,则大足以败事。”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一书作者,除了多年与德鲁克亦师亦友耳濡目染之外,他极其用心地将“德鲁克毕生核心概念统整、梳理、贯穿52周修炼;由思入心,徒行入髓,体现出人的价值和绩效的背后逻辑”。更为罕见地将德鲁克与不同组织的首席执行官充满智慧和多元思维的对话展现出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尤其德鲁克与救世军的詹姆斯·奥斯本、马鞍峰社区教会的华理克、“领导力网络”(Leadership Network)的领导者与《人生下半场》的作者班福德、柳溪教会协会的比尔·海波斯等人的对话,更是十分精彩。
德鲁克认为救世军是美国最有效的组织,尤其它在“使命的清晰度、创新能力、取得衡量的绩效、奉献精神及在善用资金的最大化方面,无人能及” 。他进一步指出:“我愿当救世军的志愿义工,因为他们的思想是如此美妙,他们又如此喜乐满足,我都会发现自己因而得到升华。”
谈及救世军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奥斯本时,德鲁克称赞他能系统地解决组织管理者所面对的极艰难的挑战,尤其在非营利机构(NPO)的“绩效衡量标准要与因履行使命所产生的成果相吻合方面”做得非常好,是其他组织学习的典范(意即能在短期结果和长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做出卓越的贡献)。
笔者多年来深入德鲁克管理世界,力求体现于生活、工作上,尤其在私人教练工作方面有些感悟——虽然德鲁克管理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不论是“内人”(员工)与“外人”(客户),如何通过管理理论和方法让人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改变,这种变化乃是“技术的创新”。
事实上,十多年的两岸咨询与帮助遇到些许的挑战与瓶颈,关乎成人的改变三部曲“解冻、改变及再来”(美国李温教授主张)的行为模式重建工作,急需一些教材工具,如今《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是值得力荐的工具书,也是切入彼得·德鲁克管理系统最有效的途径。

詹文明





推荐序三
1937年,彼得·德鲁克从欧洲移居美国,在此后的68年中,他一直致力于使美国社会能够更加成功地运转。尽管他知道,这个目标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能改善人类的福祉。
与美国一样,中国的企业界也在前所未有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益。像美国一样,中国的政府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做公共部门能够做的事情时,政府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像曾经的美国一样,为了满足公民的需求,中国社会各部门也正在奋发图强,迎头赶上。随着社会部门的领导者开始懂得有效的管理,他们也会懂得怎样拓展工作去满足不同的需求。
我与德鲁克的工作关系开始于企业界,并很快转到社会部门,这是我响应召唤并乐意终身为之努力的部门。我们几十年里一起努力,使得社会部门,特别是我们关注的大型教会,能更加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我们的全部关系详细记录在《我与德鲁克: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创业家向管理学之父学到了什么》中。约瑟夫·马恰列洛教授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把过去几十年里我与德鲁克以及我们的朋友的谈话整理、浓缩成极其有价值的课程,并呈现给读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见证了社会各个部门的组织是如何向德鲁克学习,实践德鲁克的观念及咨询意见的。每当这些组织认真对待德鲁克的观念和咨询意见时,这些组织就能在它们所在的领域成为领导者。本书与其他的书不一样,它能使你认真对待德鲁克。如果你成为本书的一位读者,你就有机会汲取德鲁克的智慧,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智慧进而应用于实践。
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读者,特别是中国的读者,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成为更加有效的领导者、管理者,成为真正的人。

鲍勃·班福德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有效的领导者
第1周 培养领导者而不是职员2
第2周 在你承诺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服务于一个组织之前要提出的问题8
第二部分 管理是人的活动
第3周 正常运作的组织型社会的三个根本问题14
第4周 教育和管理:经济发展的关键22
第5周 管理根植于现实的本质29
第三部分 紧紧盯住重要的而不是紧急的事务
第6周 把重要的而不是紧急的事务置于你生命中最优先的位置38
第7周 管理两个时间维度44
第四部分 个人通往卓有成效之路
第8周 专注50
第9周 有效安排工作55
第10周 有效管理中的信息解读61
第11周 专业领导力与管理的原则68
第五部分 多元化组织型社会的管理
第12周 管理:现代社会所有机构的治理器官82
第13周 组织的首要工作是使高层管理者卓有成效90
第14周 通过使命和战略,而不是通过层级进行管理96
第15周 保持组织的精神102
第六部分 为转型中的社会指引方向
第16周 美国的问题是社会问题108
第17周 美国面临艰难的转型期114
第18周 社会和个人的重大转型期120
第19周 找出已经发生的未来:美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127
第20周 找出已经发生的未来:教育的混乱134
第七部分 变革时代的组织管理
第21周 连续性与变革142
第22周 系统地抛弃和创新148
第23周 通过使命宣言凝聚组织154
第24周 非客户市场调研的领先者160
第25周 组织成长和变革中的相变168
第八部分 构建你的组织
第26周 集权、联邦、分权176
第27周 网络型组织:21世纪的管理模式182
第九部分 管理你的员工
第28周 管理超级明星190
第29周 给失败者第二次机会196
第30周 一个健全的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组织202
第十部分 继任决策
第31周 继任决策:保持组织精神210
第32周 组织内的继任计划218
第十一部分 非营利组织的启示:目标的力量
第33周 使命230
第34周 用使命统一各利益相关方236
第35周 救世军242
第36周 传播创新:公立学校250
第37周 应用德鲁克的社会生态学方法论258
第十二部分 从成功人士迈向有意义的人生
第38周 从成功到有意义的人生268
第39周 在你能做出独特贡献的领域工作274
第40周 需要帮助个人从成功走向有意义的人生280
第41周 我究竟属于哪里285
第42周 人生下半场:创业者企业290
第43周 自我管理及进入人生下半场的催化剂295
第十三部分 人品和遗产
第44周 美国社会不再甜蜜302
第45周 目标的力量:华理克牧师谈彼得·德鲁克308
第46周 管理财富与管理影响314
第47周 做一个于人于己都有用的人321
第48周 领导者代表什么326
第49周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真正的人331
第50周  你想要人们记住你什么336
第51周 “辅导……是因为看到人的潜能”342
第52周 寻找人生下半场的意义:德鲁克的十条原则348
结语 学习要点355
译者后记36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郝云宏 向荣
作者: 高良谋
作者: 约瑟夫M.普蒂(Joseph M.Putti) 海茵茨.韦里奇(Heinz Weihrich) 哈罗德.孔茨(Harold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 Daft);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蒂姆.伯恩斯
作者: 张丽俊 著
作者: [美] 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 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戴维·马克斯菲尔德(David Maxfield)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l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