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第2版
作者 : 林锐 李江博 黄曙江 著
出版日期 : 2010-11-30
ISBN : 978-7-111-32506-2
定价 : 4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0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用“一幅图、一句话”来阐述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
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主要论述:企业根本目标、企业道德、决策与执行、法治与人治、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原理、如何赢得客户。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论述使企业持续进步的十项措施:企业问题分析、优化盈利模式、领域需求研究、优化技术方案、反省过错不二过、优化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优化流程制度、建设管理平台、提升全员技能。
集成化流程和工具。主要论述:营销客服过程、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研发过程、支持过程,以及配套的集成化管理工具。
     本书主要读者是国内软件企业(或其它行业的软件部门)的各级经理(包括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

图书特色

李江博 1983年生。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商丘师范学院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大学期间荣获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2006年加入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软件开发和营销客服工作。现担任公司营销总监和企业管理咨询师。










黄曙江 1978年出生于浙江诸暨,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负责“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的研发工作,现任公司研发总监。

林锐 1973年生。1994年和199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士学位和微电子硕士学位,200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大学期间两度被评为中国百名跨世纪优秀大学生,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一等奖。
2000年7月加入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CMM的研究推广工作,2003年7月当选为 Alcatel 集团技术专家(Alcatel 集团授予为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荣誉和资格)。
2004年初创建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mansuo.com ),致力于创作适合国内软件企业需求的管理方法论和软件产品。从2000年至今,林锐博士在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I与软件过程改进、IT企业研发管理、软件企业管理等领域累计出版著作8部,拥有数十万名读者,成为国内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论的领先者。

图书前言

本书第2版主要增加了:第2章“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原理”;第3章“如何赢得客户”;第4章“软件企业常见问题与系

统性解决方法”。
  我于1990年上大学,从1992年至2000年我当了8年C/C++程序员,之后研究软件企业管理10余年。在近20年的软件职业生

涯里,我创业两次:第一次在1997年年底,那时我还在浙江大学读博士,只懂技术,完全不懂市场和管理,出于激情而创业

,公司创办一年就倒闭了,使我负债累累。自己承担失败的代价,漫长的还债日子苦不堪言。
  有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加上数年的反省和潜心积累,我于2004年第二次创业,创办了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

限公司。公司只专注于一个领域——软件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包含方法论和产品),至今存活了7年,目前还算成功。
  从2004年至今,我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全国各地的IT企业做现场咨询服务,累计拜访了数百家IT企业,访谈了数千人(包

括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基层员工),整理分析各种问题和尝试各种对策。不论这些企业经营什么业务,总遇到共性问题:

软件挣钱难的问题、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问题、跨部门协作问题、流程改进问题、需求问题、设计和开发问题、软件项目管

理问题、管理工具问题。详见第4章。
  我们不要等到出了问题之后,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软件行业需要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方法,避免常见问题一而再、再

而三地发生。
  得益于自己近20年的软件从业经历和10年的方法论研究与实践,我已经能够初步建立系统性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为了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努力用“一幅图,一句话”来阐述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一幅图”是指“软件企业管理模型”(见彩图1),该模型自顶而下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思想理念。主要论述:企业根本目标、企业道德、管理目标(正确决策和正确执行)、管理基本方法(法治和

人治)、企业管理的经济学原理、如何赢得客户。目的是让企业全员对“是非对错、轻重缓急”有共同的认识。有了这个基

础,企业才可以推行具体的管理措施。详见本书第1章至第3章。
  第二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持续进步、长治久安,是企业领导层最主要的工作。本书倡导战

略管理十项措施:企业问题分析、优化盈利模式、领域需求研究、优化技术方案、反省过错不二过、优化组织结构、优化人

力资源、优化流程制度、建设管理平台、提升全员技能。详见本书第4章至第7章。
  第三层:集成化流程和工具。把软件企业的主要执行过程——营销客服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研发过程、支持过程——

集成在一起,使企业流程通畅无阻,各部门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详见本书第8章至第13章。这部分内容我已经优化了十

年时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已被国内很多企业采用。请读者到上海漫索公司网站http://wwwmansuocom 下载。
  “一句话”就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企业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最高指导思想:合法经营,赚取合理利润,使企业整体利

益最大化,并且健康长久地发展。这是我写过的十多本书、数千页文字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我将来要把它刻在墓碑上。
世上绝大多数企业的本性是“逐利”,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销售额最大化,或市值最大化。这三种方式都存在巨大的隐患


   追求利润最大化者,在利益的诱惑下会干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乃至伤天害理的事情。
   追求销售额最大化者,会贪图虚荣,盲目扩大,结果大而脆弱,把企业拖入困境。
   追求市值最大化者,成天想着烧钱、圈钱和套现,没有心思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逐利”本领最牛的,如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企业,他们肥了自己,祸害了世界。这些人和企业都不值得我们学习。
  好的企业应当追求“健康长久”,对企业全员和社会贡献最大。阻碍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人才、技术、政策

和市场需求,而是人们缺少打造“健康长久”企业的那颗心。
  本书主要读者是国内软件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软件部门)的各级经理(包括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读者的

主要收益有:
  (1)从本书中学到了软件企业管理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阅读本书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于创业和管理企业。请你不要难过,这绝对是好事,可避免你误入管理歧途。千万不

要以为是个人都能搞管理!胆子大就能创业!
林锐
2010年11月

上架指导

IT文化

作者简介

林锐 李江博 黄曙江 著:《如何管理软件企业》第2版 作者简介 1. 林锐简介 林锐,1973年生。1994年和199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士学位和微电子硕士学位,200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大学期间两度被评为中国百名跨世纪优秀大学生,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一等奖。 2000年7月加入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CMM的研究推广工作,2003年7月当选为 Alcatel 集团技术专家(Alcatel 集团授予为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荣誉和资格)。 2004年初创建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mansuo.com ),致力于创作适合国内软件企业需求的管理方法论和软件产品。从2000年至今,林锐博士在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I与软件过程改进、IT企业研发管理、软件企业管理等领域累计出版著作8部,拥有数十万名读者,成为国内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论的领先者。 2. 李江博简介李江博,1983年生。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商丘师范学院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大学期间荣获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2006年加入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软件开发和营销客服工作。现担任公司营销总监和企业管理咨询师。 3. 黄曙江简介黄曙江,1978年出生于浙江诸暨,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负责“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的研发工作,现任公司研发总监。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企业管理基本理念/
11企业的根本目标及其内涵/
111内涵之一:合法经营/
112内涵之二:赚取合理利润/
113内涵之三:整体利益最大化/
114内涵之四:健康长久地发展/
12企业道德/
121企业需要道德约束 /
122理解企业道德/
13企业管理目标:正确决策和正确执行/
14企业管理基本方法:法治和人治/
15危害企业的人性缺点/
151贪婪/
152虚荣/
153懒惰/
16企业谋求进步的主要途径/
第2章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原理/
21为什么要了解经济学原理/
22市场与营销/
23市场细分/
24消费是如何形成的/
25机会成本/
26沉没成本/
27比较优势/
28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9批量复制和规模效益/
210产品质量与企业效益/
2101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一:质量高↑效益高↑/
2102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二:质量低↓效益低↓/
2103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三:质量高↑效益低↓/
2104质量与效益关系之四:质量低↓效益高↑/
211产品兼容性与企业效益/
第3章如何赢得客户/
31客户的三种角色:购买者、使用者和影响者/
32对客户的见解/
321客户永远是本公司的座上客/
322客户并不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却依赖于客户/
323客户不是我们工作的障碍,而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324客户因为给予我们服务于他的机会而有恩于我们/
325客户不是我们要与之争辩和斗智的人/
326我们的工作就是满足客户的欲望/
33正确理解“客户之事无小事” /
34产品和服务重要还是客户关系重要/
35目标客户群体/
36何为“以客户为中心”/
37如何吸引新客户/
371让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372让客户对本公司人员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373提出有吸引力的售后服务承诺并兑现承诺/
38如何留住老客户/
381产品(服务)质量和价格让客户满意/
382妥善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消除客户不满/
39如何与客户交往/
391技术人员与客户交往的常见缺点/
392什么人更适合与客户交往/
393与客户交往的基本礼仪/
310营销人员成长过程中的两记耳光/
311软件企业如何做好客户服务/
第4章软件企业常见问题与系统性解决方法/
41软件企业的常见问题/
411软件挣钱难的问题/
412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问题/
413跨部门协作问题/
414流程改进问题/
415需求问题/
416设计和开发问题/
417软件项目管理问题/
418管理工具问题/
42软件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43软件企业战略管理:持续进步十项措施/
431企业问题分析/
432优化盈利模式/
433领域需求研究/
434成果标准化与复用/
435反省过错不二过/
436优化组织结构/
437优化人力资源/
438优化并推行流程制度/
439建设并推行管理平台/
4310提升全员技能/
第5章盈利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51盈利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52好的盈利模式和好的管理哪个更加重要/
53软件行业的三类主要盈利模式/
531合同项目模式/
532通用产品模式/
533运营模式/
54盈利模式的融合/
541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542合同项目模式和通用产品模式的融合/
543通用产品模式和运营模式的融合/
55借鉴而非照抄美国企业的盈利模式/
56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57提升核心竞争力/
58与竞争对手相处/
第6章软件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
61企业研发管理的目的/
611开发正确的产品/
612正确地开发产品/
62衡量研发优劣的关键指标:质量、效率和成本/
63论质量/
631什么是软件质量/
632企业的质量观念/
633全面软件质量管理模型/
64论效率/
641加快进度的办法:加人,加班,提高效率/
642如何提高效率/
65论成本/
651软件企业的主要成本/
652人力资源成本和工资的关系/
653上班要对得起几倍工资/
654省钱的困惑/
第7章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1基本概念/
711什么是组织结构 /
71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
713如何使下属服你:以技服人或以德服人 /
714如何带领团队:卫青方式或霍去病方式 /
72组织结构的建设原则/
721减少低价值岗位和人员/
722减少管理层次/
723减少交叉管理/
724岗位职责简洁且无重叠/
73关于项目经理/
731项目经理与产品经理的区别/
732项目经理的管理才能重要还是技术才能重要/
733通过什么途径挑选项目经理/
734项目结束后如何对待项目经理/
735给项目经理适当的财务权/
74如何组建研发团队/
741研发团队的人才结构/
742如何选择研发团队领导/
743如何选择核心成员/
744如何选择普通成员/
75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估/
751研发人员绩效评估的困难和基本对策/
752绩效体系、绩效评估表及示例/
76提升研发团队的综合才能/
761提升写和说的能力/
762提升管理能力/
77研发团队的文化/
771对消费者负责而不是对上司负责/
772不作恶/
773拒绝平庸/
第8章软件工程模型和软件过程改进/
81软件工程的诞生/
82软件工程模型介绍/
821瀑布模型/
822喷泉模型/
823增量模型/
824快速原型模型/
825螺旋模型/
826迭代模型/
827从企业应用角度评论软件工程模型/
83软件过程改进的概念/
831为何要重视软件过程改进/
832什么是过程?为什么要重视过程/
833什么是过程改进?为什么需要过程改进/
84CMM/CMMI介绍/
841CMM/CMMI的诞生/
842CMMI的5个等级和22个过程域/
843CMM/CMMI和软件过程改进有什么关系/
844有了CMMI为什么还要研制软件过程规范/
845如何应用CMMI/
85敏捷开发理念介绍/
86软件过程改进的实施建议/
861过程改进的目的和基本措施/
862各级领导亲身参与而非口头支持/
863制定合适而非大而全的过程规范/
864不要迷信所谓的标准/
865引导推行而非强硬推行 /
866写好必要的文档/
第9章集成化流程与管理平台介绍/
91集成化流程的特色/
92组织结构模型和角色职责表/
93工作成果清单/
94集成化管理平台MainSoft介绍/
95MainSoft功能清单/
951MainSoft个人工作台/
952MainSoft决策分析系统/
953 MainSoft项目管理系统/
954MainSoft产品管理系统/
955MainSoft文档管理系统/
956MainSoft营销客服系统/
957MainSoft行政办公系统/
958MainSoft知识管理系统/
959MainSoft系统管理/
96MainSoft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说明/
961组织结构/
962人员管理/
963系统枚举值/
964个性化设置/
965系统邮件设置/
966审批流程管理/
967角色权限/
968创建项目/
第10章营销客服过程/
101客户信息管理/
1011区域划分/
1012客户公司信息/
1013客户联系人信息/
1014代理商信息/
102产品管理/
1021产品线规划/
1022产品策划/
1023产品立项与开发/
1024产品知识提炼/
103销售管理/
1031营销策划/
1032销售跟踪/
1033合同管理/
104客户服务/
第11章项目管理过程/
111立项管理/
1111立项申请/
1112PMO受理/
1113立项评审/
1114项目启动/
112结项管理/
1121结项申请/
1122PMO受理/
1123结项评审/
1124处理遗留问题/
1125项目工作总结/
113人员角色管理/
114任务进度管理/
115项目成本管理/
116项目评审/
117变更控制/
118沟通管理/
119问题跟踪/
1110项目统计分析/
11101项目一览表/
11102项目进度表/
11103项目人员表/
11104项目工时表/
11105项目数据统计/
1111人员统计分析/
11111人员工时表/
11112人员进度表/
11113人员项目表/
11114人员工作统计数据/
第12章集成化流程之项目研发过程/
121项目需求工程/
1211客户需求调研/
1212客户需求分析/
1213项目需求定义/
1214项目需求评审/
1215项目需求跟踪/
1216需求变更控制/
122软件设计/
1221系统设计/
1222用户界面设计/
1223数据库设计/
1224模块设计/
1225设计评审/
123模块开发与集成/
1231编程/
1232调试/
1233代码审查/
1234模块集成/
1235系统优化/
124测试与缺陷跟踪/
1241提交测试版本/
1242测试准备/
1243执行测试/
1244缺陷跟踪/
1245消除缺陷/
125交付与验收/
1251成果交付/
1252用户培训/
1253试用与反馈/
1254验收/
126软件维护/
1261接受维护请求/
1262分析维护请求/
1263执行维护/
第13章支持过程/
131软件配置管理/
1311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
1312软件代码管理的一般规则/
132文档管理/
1321文档管理的特征/
1322项目文档管理的一般规则/
133质量保证/
134工作日志/
135项目周报/
136绩效评估/
1361定义绩效体系/
1362填写绩效表格/
137知识库管理/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迈克尔·米森马彻(Michael Mitzenmacher) 伊莱·阿法尔(Eli Upfal) 著
作者: [美]马克 N.霍伦斯坦(Mark N. Horenstein)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盛华 编著
作者: (美)Larry Aronson 著
作者: 吴孔辉 尹思杰 高园 著 夏峰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