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其他专业课

聚裂:云+AI+5G的新商业逻辑
作者 : 封面署名:何振红 刘梦羽等著,内页署名:何振红 张鹏 车海平 刘梦羽 徐昙 王雷生 胡坤著
出版日期 : 2020-01-02
ISBN : 978-7-111-64608-2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39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5G、云计算和AI等高科技的推动下,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进入智能化社会。黑灯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工厂将步入现实,整个商业社会的逻辑将会被颠覆、重构,一些游戏公司、能源公司、汽车公司已经走在了潮流的前列。大公司、专业公司、小公司将向何处去?唯有拥抱新技术和智能化的挑战,才能走出未来的增长困境。

图书特色

技术聚变 商业裂变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云+AI+5G等技术正深刻改变商业,进而把我们带入智能时代。谁是赢家?这本书在深刻分析了智能时代新旧引擎的交替、商业竞争的演变以及新商业逻辑之后,提出华为、BAT、格力是在智能战场角逐的主要力量。我非常赞同,推荐阅读。

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智能工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在汹涌而来的智能革命浪潮中,云、AI、5G等技术交融共生,在生产端/产业领域引发一连串的链式裂变。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智能变革的宏大图景,清晰地分析了新商业逻辑和先行者红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值得一读。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希望《中国企业家》这样的媒体作为时代记录者,为产业和社会提供更多富有启发的洞见。希望更多企业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更好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擎的作用,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下一个十年开启的重要时刻,《中国企业家》杂志用35年新商业史记录者的身份,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机会与趋势的洞察。本书作者从华为云使能千行百业的典型案例出发,提炼出的技术聚变和产业裂变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希望这些领先者的案例能够启发大家迈向未来新征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推荐序

推荐序一
“云+AI+5G”重构工业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迭代和发展,我们实现了从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5G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出现会催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新业态,是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前数字化进程加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与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制高点,其中尤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代表。智能制造基本目标是“产业数字化”,而数字化的第一步即是设备的联网,设备联网后即实现“Internet +”,从而深入递进至智能化阶段。5G进一步激活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结合,形成智联网(AIoT),开启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在智联网中云计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云本身是一种集约化的应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节约企业信息化成本,传统产业均会深度上云,积极利用云服务。5G除了提供空中接口低时延外,还需要云从单一的云演变为中心云和边缘云两级,使计算能力更靠近用户。
“云+AI+5G”的深度融合将重构工业的生产模式,实现工业产业链中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加速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5G实现产业链上各个价值要素的互联互通,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能够满足对工业领域实时性场景的需求,而连接产生的大量数据汇聚到云端,由云为工业应用提供多元算力,最后由AI平台对工业数据进行训练和推理。ICT技术融入工业产业发展中,可以实现工业互联的全流程信息感知和事件决策,直接驱动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从工具向助理的角色转变,使工业产业摆脱以往“粗放、低效、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向着“高品质、高能效、智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智能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应用新技术,终极目标是重新定义客户价值,开拓全新业务模式和颠覆固有的工作方式。
本书主要探讨如何通过“云+AI+5G”的技术聚合,促进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和新的商业逻辑。本书还展望物联网、边缘计算、异构计算、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它们将会与“云+AI+5G”融合,进一步增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能力。
本书作者对华为公司有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结了华为“云+ AI+5G”的战略实践,特别是华为与各类企业紧密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丰富经验,涉及行业广泛,企业类型众多,覆盖产业链的各环节,而且渗透到企业管理与运行机制多方面,案例鲜活而生动,转型效果显著,很有参考价值。
希望华为这样的公司始终以担当使命责任的姿态勇立时代发展潮头,希望《中国企业家》这样的媒体作为时代记录者,为产业和社会提供更多富有启发的洞见,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更好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擎的作用,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序二
抓住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韵洁
“云+AI+5G”技术聚合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端正在发生“化学反应”。云计算、AI和5G等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工业互联网阶段,网络不再只是为人服务,更主要的是为设备服务,有时需高带宽,有时需低时延,这些都需要确定性的网络空间。确定性网络可以在一个网络域内给承载的业务提供确定性业务保证的能力,这些确定性业务保证能力包括低时延、低时延抖动、低丢包率等。
谈到实体经济的智能化,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用新技术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在转型创新中,那些痛点最多的领域往往有机会从红海走向新蓝海。例如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和智能化转型,智能医疗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缓解老龄化面临的养老压力,以及智能教育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等。
只有当技术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才能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5G的生命力在于融合。5G不仅拥有更快的速度,更拥有解决现有痛点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提供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用户产品,包括G比特的实时参数、极低的时延和自动化的管理控制等。只强调速度而不强调产业融合,就不能体现出5G强大的生命力。
云计算的生命力在于协同。随着上云深度的加强,企业的所有数据都要被迁移到云上。原来以电信运营商为中心的架构将变成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架构。将来公有云、私有云都会在全国大的城市进行布局,还要实现云边协同计算,既有大的数据中心,也有边缘的数据中心,大小数据中心共用一个网络。
人工智能的生命力在于理解场景。仅仅是算力的增强,没有数据和算法模型,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更脚踏实地解决技术问题,深入做好基础研究,理解场景需求,解决人类因生理所限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云化、云网一体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网络将会更深入地结合在一起。无人机、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等新设备大量出现,全部联网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智能来管理和控制。再过十年,AI将会无处不在,如果没有AI,就没有办法推动整个社会和各个行业的发展。
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融合的生命力,像是底层生态系统的土壤,每一个具体产业都像是富饶土壤的有机肥料,是产业智能的灵魂。
产业端与消费端的变革在普惠性、便捷性、经济性方面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时延性、安全性和更高阶的经济性。
进一步讲,消费领域追求的是更多用户,本质上是一种“眼球经济”“流量经济”。但在产业领域,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深度的,最终需要提高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对效益、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更高了。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价值经济。真正的数字经济比“眼球经济”复杂、困难得多,这是过去的技术满足不了的。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交通的话,传统的互联网就只是一条普通的马路,从消费端来看,这条马路是够用的,但当进入工业互联网阶段,这条马路就会变得拥堵不堪。因此,我们必须将它升级为一条高速公司,而且是一条可以灵活调度的智能高速公路,这就是未来的世界图景。
举个例子,关于“上云”这件事,中国企业上云率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上云”是手段而非目的,云的生命力在于降本增效。云计算需要构建生态环境,所以,充分整合资源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现在的云是相互分割的,还不能形成生态。另外,对于安全级别的高要求是企事业机关部署云计算的决定性因素。
在产业智能时代,应该会出现更多“BAT”这样的巨头公司。目前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巨头,其成功仅仅局限于以全球买卖为主的消费领域,但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很多大公司并没有完全解决好。相较于消费端,产业端巨头的诞生需要更长的周期,也会遭遇更波折痛苦的经历。历史总是相似的,新巨头的出现一定代表着强大的行业整合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构架能力。
在传统互联网发展阶段,中国的贡献有限,只是一个追随者。但是在未来的变革当中,我们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将会做出更多贡献,赢得更多话语权,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引领者。
我们正在通过科技力量的崛起构建生态。针对未来的需求,我国已经推出了网络操作系统,这给各种使能技术的应用和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和底气,这能产生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架构的变革,我国通过自主技术将网络的“黑盒子”透明化,网络变得更加普惠、部署灵活、方便快捷。最底层生态的逐步构建将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各种使能平台和数据中心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像催化剂一样促进化学反应,惠及各行各业。
虽然新技术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但前期也需要承担投资成本,既要看到变革所带来的重要机遇,也要正视实际的困难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产业领域的变化比消费领域的变化难度要大得多,但目前全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朝这个方向一致努力,谁能率先占领产业领域的制高点,谁就将主宰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经济话语权。
在下一个十年开启的重要时刻,《中国企业家》杂志用35年新商业史记录者的身份,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机会与趋势的洞察。本书从华为云使能千行百业的典型案例出发,提炼出的技术聚变和产业裂变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希望这些领先者的案例能够启发大家迈向未来新征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作者简介
第一章 技术聚变与产业裂变 001
第一节 处于转折点的世界 004
旧引擎日渐衰竭 004
新引擎蓬勃兴起 008
下一个战场的角逐 010
第二节 云+AI+5G的超级聚变 014
5G赋能产业 014
云计算的价值 018
错过AI,错过一个时代 023
新技术交融共生 026
第三节 产业智能的链式裂变 029
主战场迁移 029
知识生产工具 031
微笑曲线与全局优化 035
第四节 云+AI+5G的新商业逻辑 037
换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037
崛起的“超级聚变时代” 041
所有行业都重新做一遍 043
第二章 链式裂变的能量大爆发 049
第一节 数字经济与新商业形态 051
“链式裂变”的三大基础 051
“链式裂变”的环境 053
“链式裂变”释放新红利 055
第二节 大公司走向平台 057
超级平台崛起 058
产业平台升维 060
平台商业模式:价值网协同共享 062
平台商业模式:“一切皆服务” 063
平台商业模式:生态联盟 065
第三节 小公司硬核创新 066
硬核创业的四个特点 067
商业机会:to B企业服务 069
商业机会:应用场景 071
商业机会:连接+协同 075
第四节 跨产业的迭代升级 078
产业智能的新逻辑 079
新产业机会:工业互联网 083
新产业机会:车联网 087
新产业机会:智能电网 090
第五节 地方经济数字红利 094
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095
未来城市数字平台 101
让智能算力变得像电力一样 106
第三章 先行者红利 111
第一节 基因测序进入算力拐点 112
第二节 云游戏告别“内存危机” 117
第三节 从“傻大黑粗”到智慧煤炭 122
第四节 汽车业百年变局 127
第五节 中国制造重装上阵 137
第六节 政务进入云时代 143
第七节 物流行业告别“野蛮” 151
第八节 传统媒体下半场翻盘 157
第四章 启示与展望 163
第一节 不止云+AI+5G 164
物联网技术 167
区块链技术 175
量子计算与异构计算 182
技术底座“大爆炸” 188
第二节 拥抱智能化时代 190
智能转型的思维 190
智能化转型的挑战 195
智能化升级建议 201
第三节 飞驰的未来 207
数字溢出与被低估的数字经济 208
AI会带来什么 210
重新塑造企业 213
后记 21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英)W.David Rees
作者: 主编 贾明
作者: 段红兵
作者: 席酉民 王亚刚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