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第2版)
作者 : 吴建华 李华 等编著
出版日期 : 2013-08-19
ISBN : 978-7-111-43671-3
适用人群 :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强,弱电)各专业
定价 : 4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5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电路定理,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三相电路,互感电路与谐振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和滤波器,线性动态网络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方法,双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分布参数电路,磁路的分析方法。附录网络图论和矩阵形式网络方程。PSpice软件分析电路的方法及举例说明。书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

图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本科电路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对电路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叙述,叙述过程简明扼要、循序渐进,作者力求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如,引导读者享受学习电路的乐趣。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了各章节内容的紧密联系及后续课程的教学安排,适当地强调了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例题,以便于教与学。
本书特点
加强物理现象(实际器件的电磁特性)-数学模型-电路模型-算法-优化算法的工程性研究方法的叙述,使学生对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进而理解电路原理的研究方法。
突出应用电路基本原理(两类约束)分析各类主要电路问题(经典电路问题)的主线,加强学生对本领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更好地掌握电路原理。
适当增加了较新颖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应用电路原理分析现代电路基本元件、实用电路及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典型电路,以增强学生应用电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本书自第1版出版以来,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决定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教材予以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到需加强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增加了分段线性化方法的内容,考虑到各章节内容的紧密联系及后续课程的教学安排,取消了磁路部分内容;在章节内容的安排上,对部分章节的内容和标题进行了调整,使内容安排更紧凑、更系统,便于了解电路理论的整体脉络;在例题的选取上,适当地增加了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例题,并突出了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背景及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如将功率因素提高的内容放在实例分析中,以强调其实际应用意义;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有了进一步改进,以便于读者理解、掌握;订正了第1版教材版面上的多处错误。
  本书的第1、2章由贺立红修订,第3、4、5、6章及附录A由吴建华修订,第7、8章由李华修订,第9、10、11章由王安娜修订,附录B由鲍喜荣修订。吴建华负责全书的统筹与协调。
  本书虽经修订,但疏漏、欠缺乃至错误之处仍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第1版前言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各专业“电路原理”或“电工理论基础”课程的教材。
  本书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编写而成。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本书合理安排经典内容、传统内容与新内容的关系。对于经典内容,本书以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为主线,贯穿全书;在传统内容的编排上,本书删繁就简,力求突出理论与方法中所体现的从“物理现象”到“数学模型及算法”,再到“工程应用”的电路问题的解决过程;本书还适当增加了新内容,如有源滤波器、计算机仿真分析等,以体现教材的时代特点。本书各章节的安排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难点分散的原则,采用先“静态”(直流电路分析),后“稳态”,再“动态”的教学体系,便于教学。本书力求做到论述严密、深入浅出,各章节的引言也力求突出问题驱动及前后呼应,并配有丰富的例题及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重点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适当强调建立电路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各类元器件(如受控源、互感、理想变压器、双口网络和传输线等)时,都突出从实际器件的物理概念到建立电路模型的过程,适当体现或重现电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强调应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理想元件的电路模型)分析电路。从第1章引出电路的基本原理后,其后的各章都突出电路基本原理的应用,使学生牢固掌握电路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强调在应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电路问题时,可通过演绎、归纳等手段,得到便于实际应用的分析方法,如一般分析方法(如节点方程和回路方程的系统编写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解法等),简化的分析方法(如互感消去法、三相化单相分析法等),以及等效的分析方法(等效电阻法、戴维南等效电路法等)等,使学生对电路理论有全面、系统的掌握。
  本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适当引入了有实际应用背景或与后续课程相关的电路实例,开阔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视野,实现了与后续课程有效衔接。
  关于各章的课时安排,本书给出了教学建议,供师生参考。
  本书的第1、2章由贺立红执笔,第3~6章及附录A由吴建华执笔,第7、8、12章由李华执笔,第9~11章由王安娜执笔,附录B由鲍喜荣执笔,吴建华负责全书的统筹与协调。
  本书大纲承蒙清华大学的陆文娟教授审阅,得到了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衷心的感谢。本书承继了东北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研组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感谢郝蕴卿、殷洪义、陈绍林、孙玉琴等老师在编写教材方面提供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教务处给予本书出版的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作者联系方式如下:
  吴建华 wujianhua@ise.neu.edu.cn
  李华 lihua@ise.neu.edu.cn
作者
2009年5月于东北大学

上架指导

电子与电气工程

封底文字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本科电路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对电路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叙述,叙述过程简明扼要、循序渐进,作者力求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如,引导读者享受学习电路的乐趣。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了各章节内容的紧密联系及后续课程的教学安排,适当地强调了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例题,以便于教与学。
本书特色:
· 加强物理现象(实际器件的电磁特性)—数学模型—电路模型—算法—优化算法的工程性研究方法的叙述,使学生对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进而理解电路原理的研究方法。
· 突出应用电路基本原理(两类约束)分析各类主要电路问题(经典电路问题)的主线,加强学生对本领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更好地掌握电路原理。
· 适当增加了较新颖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应用电路原理分析现代电路基本元件、有实用背景的电路以及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典型电路,以增强学生应用电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
 1.2 电路基本变量2
  1.2.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2
  1.2.2 功率和能量4
 1.3 电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5
  1.3.1 电阻元件5
  1.3.2 电容元件6
  1.3.3 电感元件8
  1.3.4 独立电源10
  1.3.5 受控电源11
 1.4 电路定律11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2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3
 1.5 电阻的联结及等效变换17
  1.5.1 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17
  1.5.2 电阻星形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19
  1.5.3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电阻分析22
 1.6 电源的联结及等效变换23
  1.6.1 电源的串联和并联23
  1.6.2 实际电源及其等效变换23
 1.7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26
  1.7.1 典型电路分析26
  1.7.2 实用电路分析28
 习题一30
第2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及电路定理35
 2.1 支路电流法35
 2.2 回路电流法37
 2.3 节点电压法40
 2.4 替代定理44
 2.5 叠加定理45
 2.6 等效电源定理48
  2.6.1 戴维南定理48
  2.6.2 诺顿定理54
 2.7 特勒根定理55
 2.8 互易定理57
 2.9 对偶原理59
 2.10 电路分析举例60
  2.10.1 列写电路方程60
  2.10.2 电路定理的应用62
  2.10.3 实用电路分析63
 习题二66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72
 3.1 正弦稳态响应72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73
  3.2.1 正弦量73
  3.2.2 相量76
 3.3 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81
  3.3.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81
  3.3.2 电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82
  3.3.3 电容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83
 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电路的相量模型85
 3.5 阻抗与导纳86
  3.5.1 阻抗86
  3.5.2 导纳89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93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100
  3.7.1 RLC元件的功率100
  3.7.2 无源二端网络的功率103
 3.8 实用电路分析105
  3.8.1 功率因数的提高105
  3.8.2 传输最大功率107
 习题三108
第4章 三相电路112
 4.1 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112
 4.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17
 4.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121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122
 习题四127
第5章 互感电路与谐振电路129
 5.1 互感电压129
 5.2 有互感电路的分析132
 5.3 空心变压器135
 5.4 理想变压器137
 5.5 串联谐振电路140
 5.6 并联谐振电路144
 习题五147
第6章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51
 6.1 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分解151
 6.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155
 6.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57
 6.4 滤波器159
 6.5 周期性非正弦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62
 6.6 实用电路分析166
 习题六166
第7章 线性动态网络时域分析170
 7.1 电路动态过程和初始条件170
  7.1.1 电路的动态过程170
  7.1.2 初始条件的确定171
 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74
  7.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74
  7.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76
 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79
  7.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79
  7.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80
 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82
  7.4.1 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182
  7.4.2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83
 7.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89
 7.6 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191
  7.6.1 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冲击函数192
  7.6.2 冲击响应193
  7.6.3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跃变196
 7.7 一阶电路对正弦激励的响应199
  7.7.1 RL串联电路对正弦电压激励的响应199
  7.7.2 RC并联电路对正弦电流激励的响应200
 7.8 线性动态网络对任意激励的响应202
 7.9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04
 7.10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11
 7.11 状态方程214
 习题七217
第8章 线性动态网络复频域分析222
 8.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重要性质222
 8.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227
 8.3 两类约束的复频域形式231
 8.4 复频域分析法233
 8.5 网络函数及其应用239
  8.5.1 网络函数的定义239
  8.5.2 网络函数与冲击响应241
  8.5.3 网络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动态响应242
  8.5.4 卷积定理243
 习题八244
第9章 双口网络248
 9.1 双口网络的端口条件248
 9.2 双口网络的Y参数和Z参数248
 9.3 双口网络的A参数和H参数252
 9.4 双口网络的转移函数255
 9.5 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258
  9.5.1 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258
  9.5.2 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259
  9.5.3 固有传输常数260
 9.6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62
 9.7 双口网络的联结264
 9.8 回转器267
 9.9 实用电路分析268
 习题九270
第10章 非线性电路275
 10.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275
 10.2 解析分析法276
 10.3 图解分析法277
  10.3.1 曲线相交法277
  10.3.2 曲线相加法279
 10.4 分段线性化分析法281
 10.5 小信号分析法283
 10.6 实用电路分析286
 习题十289
第11章 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292
 11.1 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的概念292
 11.2 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292
 11.3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294
 11.4 行波298
 11.5 波的反射与终端匹配的传输线301
 11.6 无损耗线的正弦稳态解303
 习题十一311
附录A 网络图论和矩阵形式网络方程313
附录B OrCAD/PSpice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323
习题参考答案337
参考文献34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刘传玺 王以忠 袁照平 主编  王进野 程丽平 胡新颜 朱蕾 副主编           郝振刚 主审
作者: [加] 法里德·高那菲(Farid Golnaraghi),[美]本杰明·C.郭(Benjamin C.Kuo) 著
作者: [英] 马丁 P.贝茨(Martin P. Bates) 著
作者: [伊朗]哈米德 D.塔吉拉德(Hamid D. Taghirad)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英] 佩里·肖(Perry Xiao) 著
作者: 邓仰东 朱茂华 刘春峰 编著
作者: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编委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