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公司治理

中国式管理探索: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获奖案例集(2017)
作者 :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编著
出版日期 : 2018-07-25
ISBN : 978-7-111-60405-1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手世界管理大师拉姆·查兰共同推出“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以表彰具有创新和借鉴贡献的中国企业高管,搭建学习管理实践经验的平台。从2017年4月启动开始征集案例,经过半年的征集和评选,选出“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优秀奖20个,“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全场大奖3个。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不论行业领域如何多样,这些优秀企业进行的管理思考和经验具有推广价值,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学习和借鉴,帮助中国企业过好管理关,最终涌现越来越多的拥有世界级水平的管理模式。 而本案例集的目的就是把优秀企业的管理思考和经验集结成册,供参考和学习。

图书特色

1

上架指导

企业管理

封底文字

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和机会的市场在中国。中国企业发展迅速,而在这无数的实践中蕴藏着许多能够解决当下管理问题的新方法,它们或许是经典管理理论的延伸,或许是土生土长的 实战经验。“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快速奔跑的中国企业家们停下来,细细思考一下自己走过的路,以及未来的方向。

当今商业世界充满变化,有变化才有机会。每一轮技术创新,都会催生伟大的企业。决定市场竞争前景的核心能力正在创新和管理方法,并使其更新迭代。最适合当下市场环境中中国企业的管理方法是什么?从“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的23个获奖案例中,我们将会获得启发。

我从拉姆·查兰大师那里学到:企业每五年就需要重塑,需要深刻的变革,才能把握趋势,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上具体的“术”可能有差异化,或者称之为国界,或者称之为文化,但是从“道”的层面来讲,是不应该有这种国界的。因此,宜信支持将“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引入中国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案例评选这一体系化的方式让中国的管理者受益。宜信对于这一奖项最重要的期许就是希望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理解、知晓并参与其中。

真正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真正优秀的企业,也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壮大。企业家各有千秋,企业各不相同,但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实践,尤其是那些极具引领性及借鉴性的管理实践,总能跨越各种不同,给大家弥足珍贵的启发与滋养。
新的时代,会造就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他们的管理实践,会在中国乃至全球,激发、影响更多的人,使其更加敢于突破既往,更加勇于开创未来。

当今时代,不同以往。新时代造就了新的顶尖企业和新一代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向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学习请教,与他们沟通探讨,和他们一起迎战管理难题,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编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2年进入中国,2012年7月起,财讯传媒(SEEC)推出全新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a,简称 HBRC)。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最佳管理思想的载体。《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致力于为商业管理提供世界级价值参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通过其杂志、中文网、数字化内容为中国商业人士和全球思想领袖提供缜密的商业见解和最佳实践,提升中国社会及华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进实务运作,对管理者以及他们管理的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推荐序

推 荐 序 一
何 刚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
《财经》执行主编
纵观全球经济,当前最富有活力和机会的市场无疑在中国。过去40年,不论从企业规模、专业技术、行业深度还是从品牌营销方面来说,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全球市场越来越大的认可。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一边向国际同行学习,一边消化吸收再创造,在产业和金融各个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用创新智慧打造出很接地气且具应用性的管理策略。
国际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公认,正是这些多样性的管理实践成就了今天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从当代管理学百年发展流变来看,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管理”的商业新实践、新范式、新思想和新文明,正渐渐浮现出其清晰的模样,这是此前10年、20年我们开始全面引进西方管理思想和实践时所不敢想象的。
自2002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开始,《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密切关注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具有借鉴性和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呈现给读者。2012年《财经》接手之后,推出全新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更加密切地关注全球企业实践和国际管理思潮,同时也通过采访、访谈、调研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和最希望解决的痛点。从国际企业和中国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管理新变化和商业新进步。可以说,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加以总结和提炼的时刻已经到来。
拉姆·查兰先生是世界级的管理大师,也是《哈佛商业评论》多年来的优秀作者,撰写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管理文章;一直致力于帮助全球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他关于举办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管理奖项的想法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一拍即合;同时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一流商学院的顶尖学者作为本次评选的评委。
从奖项设立之初,我们就给予了奖项很高的期望。抱着打造管理学至高荣誉的初衷,我们邀请中国著名商学院的顶级管理教授,一同召开评审会,制定评选体系。本次评选综合考虑了引领性、 有效性、可持续性、借鉴性、领导力这五个维度。引领性是指案例在行业或市场内的影响力、引领作用;有效性是指案例的实际效果;可持续性是指不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借鉴性是指案例能否带来启发性的意义;领导力是指关键人物发挥的作用,对案例执行的掌控。我们认为,在中国能兼顾这五个维度的管理实践才是真正的好实践,同时这个体系也为中国企业在进行实践方面提供了参考对标的维度和标准。
在具体征集和评选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中国企业的参与度非常高,态度也非常认真。很多企业会主动与我们探讨自身管理的做法,通过梳理管理实践,总结和清晰了自身的管理思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管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借鉴和学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此,我谨代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衷心感谢拉姆·查兰先生及各位评委对奖项的辛勤付出,我们欣喜地看到不断创新的管理实践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优秀案例与大家分享。




推 荐 序 二
唐 宁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
三年前的一次企业管理公开课上,我第一次见到拉姆·查兰。身为全球最著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大师之一,拉姆·查兰在过去近半个世纪漫长的管理咨询生涯中,为通用电气、福特汽车、杜邦、思科、花旗、美洲银行、诺华制药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
在几次接触交流后,我被大师的洞察力折服了。拉姆·查兰既秉承了管理科学的延续性,又具有深度、广度和时间维度,同时,更为难得的是他依然活跃在帮助企业的第一线。他的理念和逻辑都是基于最前线实践得来的,是面向未来的,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丰富、壮大管理科学。
拉姆·查兰大师在美国、印度、澳大利亚都设立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管理奖项,激励当地企业家去创新,鼓励优秀的管理者分享管理实践经验。在我看来,相比西方已成规模的管理,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从拉姆·查兰大师那里学到的很重要的一课是,企业每五年就需要重塑,需要深刻的变革,这样企业才能把握趋势,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上具体的“术”可能有差异,或者称之为国界,或者称之为文化,但是从“道”的层面来讲,是不应该有这种国界的。所谓的有国界,其实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用同一种管理语言,尊重彼此的行事方法才能谋取更为长远的发展。因此,通过案例评选这一体系化的方式来学习和分享,让中国的管理者受益,是我们将“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引入中国的初衷。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考虑到没有过去管理逻辑的束缚和新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等,如果中国企业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最佳创业经验和管理实践,并认真思考如何推进管理领域的进步与变革这一迫切问题,迎头赶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不太愿意用“弯道超车”这个词,因为这感觉我们好像选择的是一条出奇制胜的捷径,而不是稳扎稳打。实际上,我们依然需要将一些基础扎实地打好,各方面都要兼备,而不能仅靠一种出奇打法。
新的经济体带来了新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和最佳实践,这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提升机会,或摆脱过去那些不再适用当前管理模式的羁绊的可能性。因此,在这样一个繁杂的形势下,如果能有像拉姆·查兰这样级别的管理大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辅助,将过去的知识体系结构很好地传承,同时注入一些新的思考,以积少成多的态势将管理实战方面的经验累积起来,形成新的理论,就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得到借鉴和解决方案。
而《哈佛商业评论》又是管理业界的另一个标杆,以“案例学习法”著称的哈佛商学院院刊起家,将总结案例、分析案例的方法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致力于创造和传播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关注中国企业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我们对接世界管理舞台的桥梁。
我认为企业家、创业者,特别是中国的创业者,要对管理科学和几百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真知灼见存有敬畏之心。因此,我们对于这一奖项最重要的期许就是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理解、知晓和参与。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案例评选标准
第一部分 全 场 大 奖
01 腾讯活水计划:建立内部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形成活水文化 / 2
02 中信“大协同”战略 / 17
03 伊利管理体系的全球化实践 / 29
第二部分 优 秀 奖
04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用治理公司的模式运营公益 / 42
05 蒙牛锻造供应链CSR管理 / 55
06 爱奇艺:建立一个惠及所有用户的泛娱乐王国 / 68
07 景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开放与严谨 / 80
08 SAP:从CMO到CGO,3P战略重构营销实践  / 92
09 海康威视:萤石生态圈撬动创新业务增长点  / 104
10 万事利丝绸转型之路:从“加”文化到“创”文化 / 115
11 时趣的人力资源“营销战” / 125
12 智联招聘:自我革命成功转型人才生态领导者 / 136
13 少海汇:如何从海尔的一根“枝条”演变成树林 / 148
14 鄂尔多斯品牌升级:打造“羊绒时装”的新品类 / 157
15 航空工业成飞:人、事、气三维度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165
16 未来零售是智慧零售 / 176
17 中广核打造“管理者学习地图” / 183
18 摩拜单车:精细化运营决胜共享单车新赛道 / 195
19 哥本哈根皮草:创新商业模式开辟新蓝海 / 204
20 小猪短租管理风格的三大特点 / 218
21 云计算资源交易平台:开放共享资源破供需难题 / 225
22 中建投信托:构建人才体系,调整转型节奏  / 235
23 仲利国际租赁:业务与组织变革后的重生 / 24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贾国柱,张人千
作者: 邓金堂 胡树林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大卫E. 奈(David E. Nye)
作者: 彭剑锋 主编 周禹 白洁 胡淑珍 著
作者: “中国企业成功之道”招商银行案例研究组 编著
作者: 魏炜 朱武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