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公司治理

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
作者 : (美)杰弗里 C.胡克(Jeffrey C.Hooke) 著
译者 : 李必龙 李羿 刘潇然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6-01-11
ISBN : 978-7-111-52048-1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38
开本 : 16
原书名 : M&A: A Practical Guide to Doing the Deal, 2nd Edition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第2版,也是最新版本(2014年12月15日出版发行),内容涵盖了迄今为止这个领域出现的新方法、新现象,不仅涉及并购的全过程,而且重点阐述了成功案例的系统发掘流程,还指出了“好”并购和“坏”并购的主要特征。

图书特色

自第1版《并购指南》发行以来,全球并购活动已经迅猛增长了四倍!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第2版涵盖了大量的新鲜信息,主要集中在私募股权基金和国际并购交易等主题。这个新的版本还回顾了该领域的一些重要变化,比如,较小公司进入并购市场的趋势、新兴市场的情况、自然资源估值、恶意收购、互联网扩张以及维权投资者的兴起。
《并购指南》一书还概述了成功收购者采用的系统寻找流程,详述了“好”交易与“坏”交易的关键属性。同时,胡克简述了公司的估值方法,并着墨于特殊的估值挑战:高技术企业、亏损企业、周期性企业以及全球化企业。
此外,《并购指南》一书的第2版还包括了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工具,有助于投资人士考虑公司战略,运作最佳的交易,完成更好的私募股权买卖,获取上佳的套利投资结果,以及评估相关的监管问题。

杰夫 C. 胡克写得不错,把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的来龙去脉,阐述得条清理顺。他所言为其所知。
—— 约翰·怀海德 高盛前联席董事长
杰夫的书汇集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是国际并购人士的必读之物。
—— 史蒂夫·罗宾逊 霍金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公司业务部联席主管
对于并购人士、金融学教授和商学院学生,胡克先生的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实务指南。
—— 艾伦·易博哈特 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金融专业
理科硕士部主任及金融学教授
无论你是需要路标或参考资料,或正启动你的第一次并购交易、或已经完成过许多并购业务且仅希望核对一下你的方法,杰夫的著作都能给出一个你赖以决策的保障。
—— 李·阿瑟 培生集团纽约金融学院执行董事
杰夫的又一部力作!他在此设计了既有洞见又有实操性的并购方法,一定能够吸引读者。对于那些渴望在所有市场上获得并购成功的人士,这将是一本令他们兴奋无比的参考书。对那些正踏入这个领域的菜鸟,这是一本能够掌握大量知识的必读之物。
—— 弗雷德·尼尔特·纽尔 基石资本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
对于寻求通过并购发展公司的高管们,这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我的桌上就有一本。
—— 丹尼尔·里瑟维奇 计算搜索软件系统公司财务和行政联席总监
胡克先生作为投资银行家和私募股权投资人的经验,胜人一筹!对于许多公司经理人,本书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它涉猎以并购为导向的公司增长策略、上市公司的收购价值以及并购活动的可能形式。
—— 林东 注册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分析师(FRM)、
瑞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副总监

作者简介

杰弗里 C.胡克 是焦点证券公司(一家美国的中型市场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此前,胡克执掌过新兴市场合伙企业(一家规模5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的并购交易。他曾是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300亿美元规模的私营投资部)的首席投资人。早年,他的纽约投行生涯涵盖了两家著名公司:雷曼兄弟和施罗德-沃特海姆。胡克既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财经作家,也是一位具有国际经验的金融/投资经理。

译者简介

李必龙 经济学硕士,在金融和实业领域有着丰富历练,在股权投资领域有着较多的实战经验,在公司估值和并购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曾经参与翻译《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如何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和《估值的艺术:110个解读案例》等书。
李羿 财务管理学学士,在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华为技术公司历练多年。曾参与翻译《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如何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和《估值的艺术:110个解读案例》等书。
刘潇然 CFA,经济管理学学士。金融行业从业者,曾工作于金融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现任职于某创业投资基金。具备私募股权投资、并购基金和风险投资的经验,曾合译译著:《REITs:人员、流程、管理》。

图书前言

在听到“并购”这个术语时,闪现于多数人脑际的多半是一个无情的公司掠夺者形象:收购一家衰败的大鳄级公司,剥离这家企业的资产,解雇成千上万无辜的工人,贪婪地吮吸着利润!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讽刺夸张情节的要点,但它们只是现实并购交易中的些许碎片!实际上,大多数并购交易都是相同或类似业务领域相关公司之间友好的联姻。
这种合并联姻的相关安排、融资活动和文档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大行业,会涉及许多专业的很多人员。这个行业的特殊属性(以及构思和完成这类交易的流程)吸引了下述各类个体和机构的高度介入:
涉入并购的投资银行。
下述机构的股票分析师:对冲基金、风险套利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捐赠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所有这些投资于并购企业的金融机构。
在并购基金、风投基金和对冲基金中,日常从事公司买卖的私募股权专业人士。
公司的财务高管和从事业务发展的专员。
专司并购融资的金融机构信贷主管。
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商科学生。
企业和公关公司的投资者关系专员。
企业评估师,包括评估公司的评估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师和顾问公司的评估师。
与公司客户在有关并购的法律、金融和税收方面进行合作的律师。
审核并购账户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
下述政府监管机构:联邦交易委员会、司法部、税务局、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计监察局、货币监理署、美联储(以及它们的国际同行)。
负责私有化或监管并购事件对经济影响的政府官员。
银行信托和私人理财顾问。
资深的个人投资者。
协助收购方从事下述各项尽职调查的顾问: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环境档案以及有关卖方的非金融事宜。
最新趋势
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的16年间,并购活动像井喷一样爆发—增幅高达4倍,相应地,并购行业也得到扩张。伴随着这种增长,这项业务也出现了如下一些重要的变化。
较小的企业走入并购领域。并购原来是大公司的玩法,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型企业追求增长的一种选择方式。
私募股权。私募股权行业用于杠杆收购的资金规模,一直呈几何速度增长。当今,私募股权在并购业务上扮演的角色分量,要大于本书第1版发行之时。
国际情况。就像美国企业的其他方面一样,并购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特别是在西欧的经济发达体。最近几年,并购在中国和巴西这类新兴市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然资源。为了弥补传统勘探项目的不足,自然资源公司已经把并购作为一种以合理成本获取更多储备的手段。
互联网的扩张。对于买卖双方而言,互联网的延伸运用使得并购流程更加容易,并因此促进了并购交易量的上升。
计算能力的增长,伴随着相关成本的下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把那些有用的并购信息、它们的定价及其融资结构等拆成组合件。这样,行业的参与者可以快速思忖斟酌各种可能的并购方案组合。
激进投资者的崛起。在一个长的间断期后,激进投资者又开始刺激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鼓动那些被认为“低估”的公司卖掉自己或做分拆。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量只占总量的一个小比例,但它们所涉的交易不仅规模较大,而且更加公开透明。
内容概览
本书始于一张“鸟瞰”图:以全球并购市场之况开篇,以多数并购的动因起步。然后,我把10项主要动因综合成3项金融策略—主宰交易优势之策!这些主题分别于第1~4章阐述。
在这个宏观回顾之后,本书又开始直击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买家如何从成千个可能的目标中找到一个收购标的?本书阐述了成功收购者的系统性寻找流程,并以好交易vs坏交易的关键属性作为相关讨论的终止符。这些内容体现在第5~9章。
一旦买方甄别出若干并购候选对象,它会评估它们过往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第10~12章)。然后,买家必须考虑给卖家所有者一个合理价格。第13~17章叙述了公司估值方法的简要大纲—这是一个许多书都阐述过的主题,其中还有我的一本:《华尔街证券分析和企业估值》(John Wiley出版社,2010年,第2版)。
就多数估值图书而言,它们局限在对工业和服务业公司的标准估值,但我的书还涉及了一些特殊的估值难题,比如,自然资源企业、亏损企业、周期性企业以及新兴市场企业。这些特殊案例很重要,在并购目标中,收入和利润曲线平滑向上的“香草”类美国公司,极为鲜见—这是你在大多数教科书里看到的那一类公司。
如果买家和卖家就后者的估值“相当接近”,那么,买家就得估量这项可能的交易将会对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未来股权价格的影响。第18章就合并公司的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这个初始的财务分析,买家可以制作一个这项交易的计算机模型。就像第18章所述,这个模型提供了其他金融玩家(放款人、股权投资人和评级机构)评估这个交易的基础。如果卖家愿意接受买家的证券或特殊考量,它也会考虑用模型表现这个交易。在第18章,本书讨论了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从第18章开始,我集中讨论了买方的战略战术、估值方法、会计处理和融资事宜,实际上,是从“全景图”的宏观视界,转到了买家并购分析的微观日常工作。第19章跳了出来,侧重讨论卖家为什么要卖,而且,为什么出售企业往往还是相较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更优的选择。然后,第20章则开始一步一步地阐述规模企业的出售流程。
第21章梳理公司出售流程涵盖的关键法律文件及一般法律结构。一个合适的法律结构能够为买家或卖家省很多钱,而且它还能够为双方防患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
第22章认真审视了几个交易种类,如恶意收购、中止合并和逆向合并,这些类型的并购间或进入主流。由于经济形势或监管环境的变化,这类交易往往是今日潮起他日潮落!
第2版新在哪儿
在过往的30年间,一项成功的并购交易所需的系统流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过,在过往的这些年间,交易环境、估值方法、财务会计和法律结构一直在演进。第2版提供了必要的更新、更多的新知识、新鲜的实例和流行的逸闻。我重写了该书的大部分,为大家呈现更为精炼的并购处理流程,并反映我那更加广泛的国际经验。除了完成更多的并购交易外,我还有幸做了一些高管的教育培训以及遍及全球的并购讲座,从中获得的知识都纳入了第2版。
为了有利于读者的理解,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全景图
第二部分:发掘并购交易
第三部分:目标公司的财务分析
第四部分:并购估值
第五部分:并表分析、出售流程、交易结构、特别情境
如果想要并购整合、贴现估值及可比公司的电子表格模型或相关清单,请访问合作伙伴网站有关我的图书《华尔街证券分析和企业估值》(第2版)的页面:www.wiley.com/go/hooke。教师还可以访问Wiley高等教育网站《并购》第2版的页面,以便得到更多的课堂教学工具。
为方便之故,全书使用代词他泛指资本市场参与者。这里的资料对评估并购交易的任何人都有同样的使用价值。
本书将有助于你思考下述问题:公司战略,如何做最佳的并购交易,怎样完成更好的私募股权交易,如何做上佳的套利投资以及怎样评估相关的监管事宜。《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为读者了解并购业务,提供了一个务实且丰富的视野,而且能够使你做出明智的判断,直面并购业务中的众多挑战!

杰弗里 C.胡克
切维蔡斯,马里兰州
2014年8月

封底文字

《并购交易的实务指南》
第二版

“杰夫.霍克写得不错,把一项非常复杂业务的来龙去脉,阐述得条清理顺。他所言为其所知。”
——约翰.怀海德,高盛公司前联席董事长
“杰夫的书汇集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是国际并购人士的必读之物。”
——史蒂夫.罗宾逊,霍金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公司业务部联席主管
“对于并购人士、金融学教授和商学院学生,霍克先生的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实务指南。”
——艾伦.易博哈特,乔治城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金融专业理科硕士部主任及金融学教授
“无论你是需要路标或参考资料,或正启动你的第一次并购交易、或已经完成过许多并购且仅希望核对一下你的方法,杰夫的著作都能给出一个你赖以决策的保障。”
——李.阿瑟,培生集团纽约金融学院执行董事
“杰夫的又一部力作!他在此设计了既有洞见又有实操性的并购方法,一定能够吸引读者。对于那些渴望在所有市场上获得并购成功的人士,这将是一本令他们兴奋无比的参考书。对那些正踏入这个领域的菜鸟,这是一本能够掌握大量知识的必读之物。”
——弗雷德.尼尔特.纽尔,基石资本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
“对于寻求通过并购发展公司的高管们,这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我的桌上就有一本。”
——丹尼尔.里瑟维奇,计算搜索软件系统公司财务和行政联席总监
“霍克先生作为投资银行家和私募股权投资人的经验,胜人一筹!对于许多公司经理人,本书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它涉猎以并购为导向的公司增长策略、上市公司的收购价值、以及并购活动的可能形式。”
——林东,注册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分析师(FRM),瑞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副总监

作者简介

(美)杰弗里 C.胡克(Jeffrey C.Hooke)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李必龙 李羿 刘潇然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企业的发展路径有两条:内生性发展路径—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客户;外延性发展路径—收购和整合适宜的目标企业。
显然,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一般需要数年时间,但如果掌握了收购整合的系统方法和技能,外延性发展路径就好似企业发展的高速铁路,会把企业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财富》500强企业,现今还在榜单上的不足1/5!而仍然屹立于《财富》500强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并购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公司。
可见,要想成为长盛不衰的企业,并购是一条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要想顺利地把企业带入并购这条快速轨道,就必须对并购策略和系统方法,都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是一本有关并购交易的入门图书,不仅能够引领企业高管进入这个诱人的领域,而且对并购业的从业者也是一个系统的行为指南。
本书的第1章至第4章由刘潇然翻译、第18章由马聪翻译、第19章至第23章由李羿翻译,其余各章由李必龙翻译,并由李必龙进行总校对。

图书目录

编委会
丛书序
丛书序(英文版)
丛书介绍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部分全景图
第1章现状和演进  / 2
全球并购市场的现状和演进
第2章 历史、趋势和差异  / 8
美国并购的历史、趋势以及与他国的差异
第3章收购的动因  / 16
对增长的渴望激发买家的收购欲望
第4章财务策略  / 27
主导并购行业的三大财务策略
第二部分发掘并购交易
第5章制订系统计划  / 44
买家必须有系统的计划才能发掘出高质量的交易
第6章设定交易参数  / 49
为了开始寻找收购对象,买家首先应设定可能的交易参数
第7章开始寻找过程  / 52
买家正式开始收购寻找过程:通知中介,联系可能的卖家
第8章 找到交易对象  / 66
努力寻找的可能结果
第9章 四大主要风险  / 73
买家在并购业务中直面的四大主要风险
第三部分 目标公司的财务分析
第10章 估量并购目标  / 84
从财务的角度估量并购目标
第11章 目标公司分类  / 98
为做财务预测,买家需要把目标公司按照成熟型、成长型、
周期型企业予以分类
第12章 如何做预测  / 105
并购人士如何预测并购目标、销售额及其利润
第四部分 并购估值
第13章 四种估值方法  / 116
并购行业常用的四种估值方法
第14章 贴现现金流法  / 120
贴现现金流法在并购估值中的应用
第15章 可比上市公司法  / 130
估值并购目标的可比上市公司法
第16章 可比交易估值法  / 141
通过考虑可比交易和杠杆并购,估值并购目标公司
第17章 另类情境估值  / 152
与标准模式相异的情境估值
第五部分 并表分析、出售流程、
交易结构、特别情境
第18章 并购分析  / 168
合并买家和卖家的财务成果数据,做并购分析
第19章 出售时机  / 177
何为企业主出售企业的最佳时机
第20章 出售流程  / 184
基于卖家角度的出售流程
第21章 法律和税收结构  / 196
并购交易中常用的法律和税收结构评述
第22章 非常类交易  / 207
并购交易中的小众类交易
第23章 最后的思索  / 214
有关并购交易的最后思索
作者简介  / 217
译者简介  / 21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贾国柱,张人千
作者: 邓金堂 胡树林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 著
作者: 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著
作者: “中国企业成功之道”华侨城集团案例研究组
作者: “中国企业成功之道”云南白药案例研究组 编著项目组织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稿人:王雪莉